請問鎮紙的歷史 由來 材質 形質及規格

2025-03-24 08:25:18 字數 3340 閱讀 3188

1樓:匿名使用者

鎮紙歷史: 鎮紙正式進入書房不晚於南譽世北朝時,《南史·垣榮祖傳》:「帝(齊高帝肖道成427-482)嘗以書案下安鼻為楯,以鐵為書鎮如意,甚壯大,以備不虞,欲以代杖」。

由此可見,鎮紙至今已逾1500多年。宋元及以前的鎮紙甚少有傳世品,幸好書籍文獻中多有論及。唐杜光庭《錄異記·異石》:

會稽進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溫滑可玩,用為書鎮」。宋張鎡詩:「三山放翁寶贈我,鎮紙恰稱金犀牛」。

宋周密《武林舊事·車駕幸學》:「內宮進牙界方」。宋岳珂《愧改此郯錄·鎮小殿子》:

御前列金器,如硯匣、壓尺、筆格、糊板、水漏之屬,計金二百兩」。其材質有石、銅、牙、金等,形狀各異。明代鎮尺有木、銅、玉、石等材質,多核虛迅為尺狀,明朱之蕃詩:

文木裁成體直方,高齋時半校書郎」。清代鎮紙材質較明代增加了瓷、象牙等,仍以尺形為主。銅因其體重為鎮紙較為普遍,《文具雅編》:

銅者,有青綠蝦蟆,偏身青綠;有蹲虎、蹲螭、眠龍;有坐臥哇哇、有鎦金辟邪、臥馬,皆上古物也」。就目前所見明代鎮紙來看,其形多為尺狀,上有獸鈕,與文獻記載相符,如銅虎鈕鎮紙,長方尺形底座,上有蹲虎一頭,虎頭雕工細膩寫實,虎尾寫意粗獷。清代銅鎮紙在沿襲明代風格的同時有所創新,特別是隨著工藝技術的進步,裝飾味道十分濃郁的鎮紙開始出現,可謂集觀賞性與實用性於一器。

如銅鎏金琺琅鎮紙,為清代中期製品,銅胎鎏金,然後用琺琅直接塗畫在金屬胎上,紋飾細膩真實,頗似瓷器中的粉彩,具有較高的工藝價值,為文房珍玩中的精細之作。 鎮紙材料: 青銅古玩作鎮紙,在文人中形成時尚,便有專門製作各種模仿動物造型之類的青銅、玉器作為鎮紙**市場需求。

明人高濂著《遵生八箋》中有《鎮紙》篇,他說有人以青銅蝦蟆、青銅蹲虎、青銅蹲螭等器物作鎮紙。 明清之後,書畫名家輩出,大大地促進了文房用具的製作和使用,鎮紙製作的材料及造型有了新的變化,材料上除了繼續使用銅製之外,還有玉質、石質、紫檀木、烏木製作的,其中以石質的為多;在造型上由於文人印字、刻硯之風日盛及對聯的廣泛應用,鎮紙也以長條形為主,更是以成對的形式為主,上面刻詩詞格言,或畫竹梅菊蘭之類,既實用,又有藝術欣賞性,特別是擺設很講究的書房裡,鎮紙在體現主人愛好、情趣等方面,當有畫龍點睛之妙。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文人時常會把小型的青銅器、玉器放在案頭上把玩欣賞,因為它們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們在玩賞的同時,也伍遊埋會興手用來壓紙或者是壓書,久而久之,發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鎮尺。古代鎮紙大多采用兔、馬、羊、鹿、蟾蜍等動物的立體磨困造型,面積較小而分量較重,材質多為玉、腔螞陶瓷、銅以及水晶等等。明清兩代,書畫名家輩出,極大的促進了文房用具的製作和使用,鎮紙的製作材料和造型也有了新的變化,材料除了繼續使用銅、玉之外,還增加了石材、紫檀木、烏木等等,形狀大多為長方形,因為這個緣故,鎮紙也常常被叫做鎮尺、壓尺。

鎮紙的材質及形狀都有哪些

3樓:醉意撩人殤

1、鎮紙形狀:

在造型上由於文人印字、刻硯之風日盛及對聯的廣泛應用,鎮紙也以長條形為主,更是以成對的形式為主,上面刻詩詞格言,或畫竹梅菊蘭之類,既實用,又有藝術欣賞性,特別是擺設很講究的書房裡,鎮紙在體現主人愛好、情趣等方面,當有畫龍點睛之妙。

2、鎮紙材質:

古代鎮紙大多采用兔、馬、羊、鹿、蟾蜍等動物的立體造型,面積較小而分量較重,材質多為玉、陶瓷、銅以及水晶等等。

明清兩代,書畫名家輩出,極大的促進了文房用具的製作和使用,鎮紙的製作材料和造型也有了新的變化,材料除了繼續使用銅、玉之外,還增加了石材、紫檀木、烏木等等。

4樓:風軟雲輕閣

材質:凡是密度比較大的材料都可以做鎮紙,最便宜的是大理石之類的,貴一點的就是各種密度大的木材,比如雞翅木、酸枝木,甚至貴重的檀木和紅木等;其他的,比如玉、水晶、瑪瑙、象牙等;也有用名貴的印石,像壽山、雞血、巴林之類的石頭,還有陶瓷的,還有竹製的,很多很多,只要沉的、好看的就行。

形狀:多是長條形,這樣才能儘可能的穩定住紙。

紙的來歷

5樓:網友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甲骨文,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虛李逗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藤紙、魚卵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漁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麼乙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傅來畫像修譜。

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裡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

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製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使紙具差賣有光澤瑩潤,豔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五代造紙業仍繼續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到了明擾如清,造紙業又興旺和創新。

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如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紙,印花圖繪染色花紙等,紙的製作,到了清代,已到 了完美絕倫的地步。

6樓:史鉞

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記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來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簡牘)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頌遲使用,造紙技術進冊櫻鉛一步提高。

蜀人以州好麻,閩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麥面稻稈,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紙譜》蘇易簡。

西漢時書寫需要用絲織品,費用高昂,蔡倫總結西漢以來造紙經驗,改進造紙工藝,利用樹皮、碎布(麻布)、麻頭、魚網等原料精製出優質紙張。

紙是漢民族的偉大發明。

希望對你有幫助。

紙的發展歷史

7樓:宰父靖蕊

‍紙,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乙個重要的發明。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逐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產生了紙。

中國古代四大巖顫行發明之一,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複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造紙術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用於洞鎮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

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紙。用植物纖維製成的薄片,作為寫畫、印刷書報、包裝等。紙張:

紙的總粗譁稱。紙以張計,故紙張一般分為:凸版印刷紙、新聞紙、膠版印刷紙、銅版紙、書皮紙、字典紙、拷貝紙、板紙等。

龍舟的由來和歷史,龍舟的由來和歷史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 雞蛋等食物,撲通 撲通 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

南寧的歷史介紹,南寧的歷史由來

您好 嚴女士,高壽。南寧的歷史由來 南寧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屬百越之地。東晉大興元年 公元318年 建晉興郡,為郡治所在地,南寧建制從此開始,歷經1700年春秋變幻。唐朝貞觀年間 公元632年 更名邕州,設邕州都督府,南寧的簡稱 邕 由此而來。元朝泰定元年 公元1324年 邕州路改名為南寧路...

江蘇的歷史由來是什麼,江蘇名稱的由來?

江蘇省始建於清朝初期,實際上清朝應該是當時的江寧府和蘇州府合併的結果,取兩府的首字。江蘇的名字是清朝的江寧府和蘇州府兩府合併,取兩府的首字,稱之為江蘇,江蘇,清朝康熙六年間 改江南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以兩江總督駐所江寧府 今南京 和巡撫駐所蘇州府 今蘇州 的首字為名。江寧府,蘇州府,和為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