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的歷史沿革,太古代的基本介紹

2025-04-03 03:25:22 字數 1708 閱讀 3295

太古代的基本介紹

1樓:桓蘊

太古代(archeozoic)最古的地質時代。一般指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到25億年前原核生物(包括細菌和藍藻)普遍出現這段地質時期。「太古代」一詞1872年由美國地質學家達納(所創用。

當時形成的地層叫「太古界」,代表符號為「ar」。主要由片麻岩、花崗岩等組成,富含金、銀、鐵等礦產,構成各大陸地殼的核心。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非洲、南美的東北部、加拿大、芬蘭、斯堪的那維亞等地;我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內蒙古和山西等地,亦有太古代地層露出。

1970~1980年,一批科學家連續報道了在澳大利亞西部諾恩·波爾(northpole)地區35億年前的瓦拉烏納群(warrawoonagroup)地層中,發現了一些絲狀微化石。這是迄今在太古代地層中發現的、比較可信的最早化石記錄。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無生命出現。

也有把38億年以前稱為冥古代,25-38億年前稱太古代。

太古城的歷史沿革

2樓:冼彭

太古城的前身為太古船塢(於1907年建成),它的紀念碑仍在太古城中心前展示。1970年代,太古船塢遷出後,原址的大片土地被太古地產分階段重新發展,至1980年代末全部完成。之後,太古繼續在當地進行填海工程,並在其上興建「海天花園」各座。

在太古城中心第二期完成後,區內再沒有新住宅興建。而在太古城中心第三期及第四期兩幢商廈入夥後,太古集團亦把太古城中心第一期翻新改建成商廈。現時區內的發展尚未完成,已拆卸的太古城「好運街市」及栢嘉商業中心舊址,目前正興建一座四星級的酒店。

太古鄉的歷史由來

3樓:梁丘人

1956年1月,原吉縣所屬坦達、太古、公尺家莊3個鄉劃大寧。

4月2日,全縣改劃為1鎮10鄉,即城關鎮和三多、當支、太德、南堡、榆村、曲峨、北桑峨、割麥、康裡、太古鄉。

10月,太古鄉部分村發現「猩紅熱」,4天內死亡4人。

1958年5月29日,大寧、隰縣合併為隰寧縣。縣治設在原隰縣縣城,李立功任縣委書記。

8月25日,隰寧縣將原大寧轄地劃為大寧鎮(轄原城關鎮、當支鄉)、曲峨鄉(轄原曲峨鄉、桑峨鄉、割麥鄉)、三多鄉(轄原三多鄉、榆村鄉、東南堡鄉)和太古鄉(轄原太古鄉、康裡鄉)原太德鄉劃歸午城鎮。

9月2日,隰寧縣「衛星人民公社」在曲峨鄉成立(轄原曲峨鄉、太古鄉)。

9月25日,隰寧、永和、石樓、蒲縣合併為呂梁縣。

1959年1月1日,衛星人民公社改稱曲峨人民公社。

1961年4月,撤消隰寧縣,恢復大寧建置,全縣劃分為太德、當支、城關、南堡、三多、榆村、曲峨、徐家垛、割麥、太古10個人民公社。

1963年6月3日、27日、29日,太古、榆村等5個公社連遭暴雨、冰雹襲擊。

1970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十九醫療隊來大寧幫助開展醫療衛生工作,為貧下中農巡迴治病。

4月8日,解放軍醫療隊在桑峨舉辦,首期赤腳醫生學習班,曲峨、徐家垛、割麥、太古4個公社55人參加。

1971年7月6日17時至19時,全縣暴雨,其中榆村、三多、南堡、太古雨量較大。山洪暴發後,沖毀各種水利設施4處,沖毀土地700餘畝,沖走耕牛14頭,羊135只。

9月花崖——太古公路破土動工,1974提4月通車。

1982年5月1日,縣**為割麥公社馬鬥關、太古公社平渡關各購買木船乙隻,恢復黃河船渡。

1984年7月、撤銷人民公社建置,太古公社改為太古鄉,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

海爾冰箱的歷史沿革,海爾冰箱的歷史沿革

在執行長張瑞敏確立的名牌戰略指導下,先後實施名牌戰略 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和全球化品牌戰略 鑿顛的歷史沿革 統計的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前身是紅軍,1927年南昌起義的剩餘部隊到井岡山與秋收起義的部隊會師,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1937年後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194...

波音307的歷史沿革,波音公司的歷史沿革是什麼?

波音307於1938年,12月31日首飛,twa於1940年7月8日將其投入到橫穿美國的航線中,比dc3飛機的飛行時間縮短2個小時到13小時40分。在二戰中,平流層客機被徵用 c 75s 主要使用在南美航線和跨大西洋航線上。1951年,twa將原來的四部900馬力 671kw 的懷特gr1820星型...

綦江區的歷史沿革,萬盛的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綦江屬巴國。秦 漢為巴郡江州縣地。漢武帝元鼎六年 前111年 為牂牁郡母斂縣屬地。西魏 北周屬江陽縣地。隋朝,為江津縣地。唐武德二年 619年 分江津縣地置南州,並置隆陽 扶化 隆巫 丹溪 零水諸縣。武德三年 620年 改名僰州。武德四年 621年 複名僰州。貞觀五年 632年 置三溪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