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 吃虧是福 鄭板橋詩詞原文 急

2025-04-13 10:35:34 字數 2068 閱讀 7604

1樓:匿名使用者

鄭板橋的弟弟鄭墨在家務農,忽然有一天,鄭板橋收到了弟弟一封來信。弟兄倆經常通訊,然而這一次非同尋常,原來,鄭家與鄰居的房屋共用一牆,鄭家想翻修老屋,鄰居干預,說那牆是他們祖上傳下來的,不是鄭家的,鄭家無權拆牆。其實,這契約上寫得明明白白,那堵牆是鄭家的,鄰居借光蓋了房子。

為了這堵牆,官司打到縣裡,尚無結果,鄭墨越想越難過,感覺太受人欺負了,心裡的怨恨實在咽不下去。於是自然想到了在外做官的哥哥,自覺得有契約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說情,這官司就必贏無疑了。鄭板橋知道此事後覺得很不自在,考慮再三,給弟弟寫了一封勸他息事寧人的信,同時寄去了乙個條幅納磨,上面寫著「吃虧是福」四個大字。

同時又給弟弟另附了一首打油詩:

千里告狀只為牆,讓他一牆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鄭墨接到信羞愧難當,當即拆了訴狀,向鄰居表示再不相爭。那鄰居也被鄭家兄弟的一片至誠所感動,表示也不扮弊願意繼續鬧下去。於是兩家又重歸於好,仍然共用一牆。這在當地一直傳為佳話。

這故事告訴我們,人在現實生活中,最難得吃虧的是財,最難得忍受的是氣,往往被氣所激,被財所迷,做出不可收拾的局面來,一打官司,難免為了爭個輸贏而打點「官府衙門」,大多是丟了西瓜,撿個芝麻。這樣的關口,兩相爭必相傷,兩相和必自保,實在不值得爭贏鬥狠,種下深仇大恨。像長城那樣巨集偉的工程,秦始皇死後尚不能擁有,將國比家,道理還不是一樣嗎?

洞缺鬥想想,人赤條條的來到世上,又赤條條的復歸黃土,爭來爭去確實沒有什麼意思,何不學學鄭板橋吃虧是福和「讓他一牆又何妨」的寬巨集大量呢。

2樓:匿名使用者

鄭板飢鎮橋雖一生坎坷,歷盡滄桑,但他始終能旁派以樂觀的心情對待。他因幫助農民勝訴及疏賑濟得罪了豪紳而被罷官。但他並未因此事而憂鬱沮喪,也不因官場失意而耿耿於懷,而是毅然返回故鄉,寄興於詩、書、畫中,使他恬淡歡樂地度過暮年。

不計得失,此又是鄭板橋養生長壽一術。他一生當中,為人處事,不為名利,不計得失,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他曾經寫過兩條著名的字幅,即「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

這兩條字幅蘊含了深刻的哲理,不計得失,求於心安,是其核心思想,也是他一生中為人處事運肢賀的準則。 (羅亞容) (文章出處:當代健康報)

3樓:匿名使用者

千里告狀只為牆,讓他一牆又何妨;

萬里培禪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猛中指始皇枝配。

4樓:匿名使用者

難得糊塗,吃虧是福。

5樓:網友

這個壁聯是刻在古窨子屋高牆上的清代揚州著名書法家鄭板橋的真跡,現已存入國家檔案館複製珍藏,彌足珍貴。題頭寫的是:「吃虧是福。」

其內容寫的是:「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利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是矣。

板橋鄭燮題。」

鄭板橋詩詞《吃虧是福》原文是什麼?

6樓:公尺格戰鬥機

原文: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益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在即是矣。

譯文:人的所得一旦達到豐盈充足,就是他要開始耗損的時候了;而當乙個人變得欠缺不足時,他也就會開始漸漸充裕起來。對自己有些損失,那自然也就有利於他人,這樣一來,大家也都心平氣和,而我自己也得到了內心安寧。

結果是既平和又心安,這就是乙個人真正的福氣了。

出自——清代鄭板橋《吃虧是福》。

7樓:網友

《吃虧是福》原文:

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利於彼,外不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繼平且安。福即是矣。」

鄭板橋是清朝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他在康熙年間為秀才,雍正年間為舉人,乾隆年間為進士。他的字畫非常的出名,所畫之物寓意很是深刻,主要以竹、石、蘭為主。

因其畫比較出名,他被世人稱為「三絕」。

吃虧是福的寫作背景:原先是鄭板橋的弟弟因為自己家的一堵牆和鄰居打官司,然後鄭板橋一紙書信,勸其弟弟做人要大度,吃虧是福,最終使得兩家重歸於好。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他著有《鄭板橋集》,其代表作品有《清光留照圖》《修竹新篁圖》《蘭竹芳馨圖》《叢蘭荊棘圖》《甘谷菊泉圖》等。他的書法自稱「六分半書」,人稱之為「板橋體」。

鄭板橋吃虧是福全文

吃虧是福 不是鄭板橋的詩詞,只是一個關於他和他弟弟的故事,裡面有一首詩詞,向他弟弟說明這個意思。以下是全文 鄭板橋的弟弟鄭墨在家務農,忽然有一天,鄭板橋收到了弟弟一封來信。弟兄倆經常通訊,然而這一次非同尋常,原來,鄭家與鄰居的房屋共用一牆,鄭家想翻修老屋,鄰居干預,說那牆是他們祖上傳下來的,不是鄭家...

誰知道《大同書》原文啊急求,誰知道《大同書》原文啊急求

圖書館有借的,我原來看過 大同書 出版 江蘇古籍出版社 裝訂 線裝 冊數 4冊1函 版本 限定版 版次 1985年12月第1版,1985年12月第1次印刷領導震驚中外的戊戌維新運動和撰寫 大同書 是康有為對中國近代歷史和中國文化思想寶庫最重要的貢獻,是值得後人懷念的。去圖書館查查吧現代人都快忘記了啊...

誰知道有關於彥的古文詩詞或者是典故

據 說文解字 彥,美士有文人所言也。也就是指才德出眾的人。尚書 太甲 旁求俊彥,啟迪後人。詩經 鄭風 羔裘 彼其之子,邦之彥兮。三國志魏書徐胡二王傳 評 可謂國之俊臣,時之彥士矣。唐 陸龜蒙 江南秋懷寄華陽山人 有 賢彥風流遠,江湖思緒縈。以上各句中的 彥 都是 才德出眾的人 這個意思。樓主不必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