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佛的三問?
1樓:匿名使用者
這三個問有一定的想法,但我說都妄念,你沒有領悟佛法的真諦時,你覺得什麼都是問題,而你真正領悟後,如法後就不會再想造業。
學佛法是拋開個人的知見,進入到佛的知見裡。
一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二是,「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金剛經);三是,「離幻即覺」(圓覺經);四是,「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圓覺經)。其中「離」字與「滅」字非常關鍵。如果把「離」字與「滅」字真正理解透了,弄明白了,並真正做到了,那麼就一定會「即名諸佛」,一定會「即覺」,一定會「十方清淨」。
學佛法謹忌自作聰明。佛法是智慧(般若,般若包含智慧,智慧不能包含般若)不是個人知見。
你有那麼多問題,這裡暫且稱為妄見,妄不是說你是瞎想,而是虛妄。
為什麼你內心就從來沒想過放下?因為你總是在執這個「我」,執著於「我」你就一定會痛苦,一定不能解脫。
在佛法裡說,只見虛空中的空花影而忘記了整個虛空,這就是顛倒。世人皆在顛倒夢想 ,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分辨夢中和夢醒那個是你?,那個不是你?
再送一句,人由於無知,一廂情願的想獲得不可能的結果,人由於愚痴只想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理,因此更不可能得到真實。
2樓:網友
我三個問題一起,眾生煩惱迷惑就是因為有妄想!呵呵。
佛教中三問訊禮的意義~!感恩!
3樓:虛心節節高
是不是三拜呀,一般都是三拜後一問訊,
4樓:網友
感謝佛恩,禮敬三寶,並提醒自己依教奉行,改過自新!阿彌陀佛!
佛教信仰問卷調查
5樓:匿名使用者
1.是。年春天。
3.去寺院做義工,參加寺院舉行的法會等。
4.無常,因果,輪迴,就我本人而言,修行,解脫,脫離六道輪迴。智慧,覺悟。
5.信了佛之後認識了很多同信仰的師兄們。
6.從幾歲小孩至。
7.有時間會去,佛教四大名山,及附近的寺院。
8.沒有,但是最好是有信仰,不一定信佛。
9.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快樂都來自希望別人快樂,所有的痛苦都來自希望自己快樂;幫助太多了,不是文字能夠描述那麼詳細的;
10.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這裡正面的就不說了,說說負面的吧;也不是負面的,關鍵是別人的不理解,比如父母會擔心太投入受到影響不結婚等。
6樓:匿名使用者
1、是否信仰佛教。 是。
2、從什麼時候開始信仰的佛教。從小。
3、通常以什麼方式進行佛教信仰活動。從善。
4、你對佛教信仰的認識。可以淨化人的心靈。
5、你身邊信仰佛教的人多嗎?不多。
6、你身邊信仰佛教的大概都是什麼年齡層次的。老者。
7、是否經常去有關佛教的旅遊勝地、舉例是哪些。沒有經費,一般就去離家近的寺廟。
8、是否因為信仰佛教的關係要求你的配偶也信佛教。否。
9、你覺得佛教信仰對你身心有什麼幫助(詳細)。讓人的心靈變得清澈、善良。
10、佛教信仰對你的生活有那些影響(舉例、越多越好、詳細)。熱愛生活,多做善事。
佛教三有什麼含義
7樓:清涼
簡單說,一般指的是三界輪迴---欲有、色有、無色有。
佛教的三昧是什麼意思
8樓:弘宇航宰茹
一、佛教中的「三昧」是梵語之音譯,又作三摩地、三摩提等。中文意思是「定、正定、正受、調直定、正心行處、等持」等。即將心定於一處(或一境)的一種安定狀態。
一般修行大都止心一處,不令散亂,而保持安定,這種狀態稱為「三昧」。引用其他經論中的對「三昧」的解釋如下:
1、《智度論》雲:「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又「一切禪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又「諸行和合,皆名為三昧」。「一切禪定攝心,皆名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處」;
2、《法華玄贊》雲:「梵雲三摩地,此雲等持。平等持心而至於境。即是定也」;
3、《法界記》雲:「三昧者,理智無二,交徹熔融,彼此俱亡,能所斯絕,故云三昧也」。
二、「三昧」的作用和種類:三昧是心相應法,只在心相應時現前。達到三昧的狀態時,能生起正智慧而開悟真理。
三昧的種類無量無邊,一般有華嚴三昧、法華三昧、般舟三昧、一行三昧、唸佛三昧等。
9樓:宇瑩玉崇遠
譯「三摩地」。意譯「定」、「等持」。即。
心無雜念,專注一境而不散亂的精神狀態。
智度論》七:「善心一處不動,是名三昧。」
佛教以此為作出確定判斷的心理條件,為佛。
教重要修行方法之一。也用指事物的奧妙、訣竅。
唸佛三昧有兩種:一、一心觀佛之相好,或一心觀法身之實相(此二者即觀想念佛),或一心稱佛名(稱名唸佛),修行法,謂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
二、為此三種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禪定,或佛身現前,或法身實相。謂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
因行之念佛三昧謂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謂之『發得』。觀無量壽經曰:『於現身中得唸佛三昧。
又曰:『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唸佛三昧。
唸佛三昧經七曰:『唸佛三昧,則為總攝一切諸法,是故非聲聞緣覺二乘境界。』智度論七曰:
唸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
佛教三昧是什麼意思?
10樓:南北
1.三昧是佛教用語,來自於梵文samādhi,也譯作「三摩地」、「三摩提」。 三昧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意為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
2.如何集中精神,可分為兩種:一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種是因後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即「後得定」。前者靠積德,後者靠修行而得。
3.《十住毗婆沙論·卷十一》載「三昧乃四禪(四靜慮)、八解脫以外之一切定;又言三解脫門(無漏之空、無相、無願三昧)和三三昧(有覺有觀定、無覺有觀定、無覺無觀定)稱為三昧。
4.三是指身口意 ,昧是不執著。三昧就是身體清淨,語言清淨,念頭清淨,沒有染著的意思。身口意三業清淨。
梵音samādhi,舊稱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譯言定,正受,調直定,正心行處,息慮凝心。心定於一處而不動,故曰定。
正受所觀之法,故曰受。調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調直定。正心之行動,使合於法之依處,故曰正心行處。
息止緣慮,凝結心念,故曰息慮凝心。智度論五曰: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
三昧是個總括的概念,細分成為: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其中,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一共有二十五種定論,交換修煉。最終成道是為了得到「無生法忍」至「涅槃」的結果。
11樓:行者天黑
止息雜慮,心專注於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夢見三尊大佛,夢見三尊佛是什麼意思
以前看過一點夢之解析的東西,略作分析,僅作參考,還需要你自己往內心裡去求解 你的佛緣很深,所以會夢見佛,能夢見佛是很好的事情,不是誰都可以夢見的 你的內心深處知道佛法好,意願求之,但是現在你對俗世生活也很眷戀,至少是自己還無法放下,關鍵是你沒明白這兩者是一不是二,所以不知道怎麼選擇,你把二者對立起來...
原佛教中常說的三歸依是什麼意思
一歸依佛。二歸依法。三歸依僧。也可說為 一皈依覺,覺而不迷。二 皈依正專 正而不邪。三 皈依淨屬 淨而不染。佛者覺也 佛就是覺悟的意思 法者正也 法就是正知正見 僧者淨也 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所以我們修行的主要依據,是要依自性覺 自性正 自性淨,此稱 自性三寶 這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而不是皈依某一個...
佛教裡的發心是什麼意思,佛學(佛教)中三發心是什麼意思
比如說有人需要幫忙,這時你升起幫助他的這麼個念頭,這就是發心。佛教的發心有多種 有發起修行的心,求解脫的心,渡眾生的心,慈悲心,喜舍心,但是最為廣大的,是菩提心,所以,同樣說發心,一般是指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發願自己要成佛的心,自己願意成佛度化一切眾生,這是一個極其廣大的願望和理想,有了這個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