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院士建議儘量原地過年,原地過年可以避免哪些問題?

2025-04-14 23:45:23 字數 1974 閱讀 1936

1樓:漢語言文學萌新

張伯禮院士建議,儘量原地過年,原地過年可以避免人群擁擠而導致新冠疫情的持續擴張。今年的冬天非常寒冷,寒冷的環境很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在新冠病毒還沒有得到完全解決的情況下,就地過年可以更有利於**進行疫情的防控。

如果大家都回去過年的話,車站的人會變得非常多,疫情防控的人手根本就安排不過來,病毒也會在人與人的接觸中進行傳播,這可能會導致病毒的感染範圍更加寬廣。就地過年,雖然不能夠和家人朋友待在一起,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人群的聚集。在今年的12月到明年的一月份,新冠疫情仍然是屬於高危時段,我們仍然是需要高度警惕和預防新冠病毒的再次猖獗。

張伯禮院士也不是不讓大家回家過年,他想說的是不要都趕在春運高峰的那幾天回家,要錯峰迴家,能夠提前回家的就提前回家,如果啟乎實在不能夠提前回家的話,儘量就地過年。

其實我覺得就地過年還是有好處的,雖然不能夠和家人朋友待在一起,但是我覺得開銷會變得很少,因為不會走親訪友,而且外地工作的人的壓力也會變得小,因為他們不會面對悄敗悉父母或者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我覺得這件事情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友好的。

我覺得在過年這段時間能夠不出去的就儘量不要出去,包括出國、包括出省旅遊,有些人可能會說今年很辛苦想要出去旅遊放鬆一下,但是我覺得還是要顧全大局,因為抗疫是一場非常持久的戰爭,現在到了乙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所以大家要眾志成城,再堅持一下。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要做好防護措施,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出門要戴上口罩,要在家裡枯首面備好消毒藥水,保持家裡空氣的暢通,不要熬夜,要把自己的作息調整規律。

2樓:佛系毛筆字愛好者

張伯禮院士建議儘量原地過年,之所以張伯禮院士會做出這樣的建議,是因為冬季是新冠病毒非常活躍的季節,再加上新冠病毒已經變異成了奧密克戎病毒,潛伏期很長,隱秘性更高,傳染性更強!所以,為了防止區域性的隱性傳播,張伯禮院士建議原地過年!

原地過年,大家就不必跨區域奔波,也就不必頻繁的做核酸檢測,就可以儘量的規避風險!再加上原地過年,流動性不強,那麼,區域性是安全的,疫情防控工作做起來就相對容易一些!眾所周知,現在我國多個省市都發生了疫情**的情況,因為病毒出現了變異,需要多次核酸才能發現是陽性,所以隱匿傳播非常的嚴重!

介於新情況,原地過年是最好的,最起碼在交叉感染傳染這方面可以徹底的杜絕!專家已經表示在2022年有望終止新冠病毒大流行!所以,我們要再彎裂汪堅持一源猜下,便可打贏疫情防控戰!

網友熱議。張伯禮院士的呼籲一齣,網友紛紛應和,表示會待在原地過年,絕對不會給國家添麻煩!疫情以來,我國民眾在疫情防控方面的配合度是最高的!

這也是我國疫情防控局面一直做的非常好的主要原因!疫情防控除了工作人員,科研人員,民眾的配合也是關鍵的一環!所以,過年不回家,再堅持一年,對於疫情防控非常的重要!

壓力。現在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的壓力埋仔是非常大的,不僅要應對常規的工作,還要應對突如其來疫情**的壓力!所以,一眾一線的工作人員是非常忙碌的!

所以,為了給一線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減壓,我們也要儘量在原地過年,儘量不給一線的疫情防控和科研人員添麻煩!

張伯禮院士建議儘量原地過年,原地過年好處多多,儘量不要跨區域流動!

3樓:創作者

可以避免磨轎疫情感染的問題,也可以避免社會混亂的情況,還可以有效的跡遊禪控制疫情,可以維持好疫情方面的控制狀姿塵態,還可以保證出行安全,不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4樓:雙子小黑嘿

可以避免疫情大肆傳播,可以降低啟殲和風改歷險,可以避悄盯免疫情失去管控,可以避免出現人群聚集的情況,可以避免出現交叉感染。

5樓:糖醋院子

1.**量流動造成疫情的傳染。

2.避免人群在春運期間,特定時間或信大野裂量湧去機場,火車站,動車站。因為人多,空氣稀薄,不衫脊輪帶口罩,引起疫情傳播。

6樓:冰雨憂藍愛世界

寧願被折騰死,也不願被瘟疫嚇死,這就對啦。

7樓:網友

想問一下低風險呢,也是原地過年。

關於張伯禮建議培養紮根基層的全科醫生這件事,你有何看法?

非常有必要,因為基層和農村地區是疫情防控中的薄弱點,針對這些短板,張伯禮建議通過加強基層衛生人員培訓 對口幫扶 物資裝置援助等方式補齊短板,加快農村地區防疫體系建設,特別是發揮村醫 鄉醫的 哨點 作用,建立報告和就地隔離制度,流動檢疫及轉送制度,調派負壓救護車 移動核酸檢測車隨時到基層應急檢測和轉運...

張伯禮稱今冬疫情1月份 2月份兩個月最關鍵,3月初有望「疫霾」盡嗎?

去年武漢的疫情來的很突然也很猛烈,但是也在來年三月份的時候趨於平靜,所以今年月初肯定也就沒有什麼問題了。今年的我們比去年更加的成熟,還研製出了疫苗,檢測速度也提高了很多,而且今年的疫情其實跟去年比起來還是比較輕的。來年三月春暖花開的時候也是病毒環境無法生存的時候,所以月初肯定有望 疫霾 盡。現在疫情...

你怎麼看待張俐娜院士逝世後的影響

今年的10月8日,武漢大學官方微博發出訊息,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去世,享年80歲。張俐娜教授的逝世使得科學界又少了一位元老,是莫大的損失。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國家,奉獻給了自己最熱愛的科學事業,也奉獻給了她最愛的學會們。年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