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廬記文言文,吾廬記的作品原文

2025-04-18 12:20:08 字數 1561 閱讀 7290

吾廬記的作品原文

1樓:興寒楣

吾廬記(1)

季子禮,既倦於遊,南極瓊海,北抵燕,於是作屋於勺庭(2)之左肩,曰:「此真吾廬矣!」握伏名曰吾廬。

廬於翠微址最高,群山宮之(5),平疇崇田,參錯其下(6),目之所周(7),大約數十里,故視勺庭為勝焉(8)。於是高下其徑(9),折而三之。松鳴於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之華(10),蔭於徑下(11),架曲直之木為檻(12),堊以蜃灰(13),光耀林木。

客曰:「斗絕之山(14),取蔽風雨足矣。季子舉債而飾之,非也。」或曰:「其少衰乎(15)!其將懷安也(16)。」

方季子之南遊也,驅車瘴癩之鄉(17),蹈不測之波,去朋友(18),獨身無所事事,而之瓊海,至則颶風夜髮屋(19),臥星露之下。兵變者再(20),索人而殺之(21),金鐵鳴於堂戶(22),屍交於衢(23),流血溝瀆(24)。客或以聞諸家(25)。

家人憂碼皮逗恐泣下,餘談笑飲食自若也。及其北遊山東,方大飢,饑民十百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絕根,樹無青皮。

家人聞之,益憂恐,而季子竟至燕。

客有讓餘者曰(26):「子之兄弟一身矣(27),又唯子言之從。今季子好舉債遊,往往無故衝危難,冒險阻,而子不禁,何也?

餘笑曰:「吾固知季子之無死也(28)。吾之視季之舉債冒險危而遊,與舉債而飾其廬,一也。

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為適(29)。終身守閨門之內(30),選耎趑趄(31),蓋井而觀(32),腰舟而渡(33),遇三尺之遲賣溝,則色變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強之適江湖。好極山川之奇(34),求朋友,攬風土之變(35),視客死如家,死亂如死病(36),江湖之死如衽席(37),若是者,吾不強使守其家。

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溝壑(38)。』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樂為之,而吾何暇禁(39)!

季子為餘言,渡海時舟中人眩怖不敢起(40),獨起視海中月,作《乘月渡海歌》一首;兵變,闔而坐(41),作《海南道中詩》三十首。餘乃笑吾幸不憂恐泣下也。

廬既成,易堂諸子(42),自伯兄而下皆有詩(43),四方之士聞者,鹹以詩來會,而餘為之記。

吾廬記的介紹

2樓:__小溫柔丶

《吾廬記》是清代的魏禧創作的散文。其中「吾廬」是作者的弟弟魏季在勺庭的左角為隱居而建的。

吾廬記的作品賞析

3樓:薔薇騎士

這篇記文,先寫吾廬周圍的景物,雖然著墨不多,但松聲花影,已使讀者如聞如見。折木為檻,刷以蚌灰,其實也是就地取材,草草成家,可是卻已有兩個人在議論:乙個批評魏禮不該借債飾廬,乙個揣測魏禮或許意志衰退。

這兩個人物可能是虛構的,甩他們的三言兩語,引出作者自己要闡述的主旨,這就是「人各以得行其志為適」。

這篇文章選自《魏叔子文集》卷十六。是魏禧為其弟魏禮的「吾廬」寫的居室記。記中既寫了「吾廬」的得名與景物,而篇幅更多的則是在寫其弟的為人,以及他對其弟的培養與希望。

作者主張,只有通過艱險的環境來鍛鍊,才能成為有用之材,不能「終身守閨門之內」,作「遇三尺之溝,則色變不敢跳越」的懦夫。這對於現代的讀者仍有啟示作用。文章講究起伏變化,反映當時的社會面也廣,含意也發人深省。

文言文《陶淵明記》的原文陶淵明桃花源記原文

作品原文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

古文吾腰千錢註釋,及寓意,吾腰千錢文言文的字的所有解釋

永州的百姓都善於游泳。一天,河水突然 有 五 六個人乘著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時,船破了,船上的人紛紛游水逃生。其中一個人盡力游泳但仍然遊不了好遠。他的同伴們說 你最會游泳,現在為什麼落在後面?他說 我腰上纏著很多錢,很重,所以落後了。同伴們說 為什麼不丟掉它呢?他不回答,搖搖他的頭。一會兒,他更加疲...

《養竹記》告訴我們什麼,文言文《養竹記》的解釋

做人要像竹子一樣,正直,不虛有其表。借竹喻志 理 任何東西的又存在的目的,竹子也一樣 文言文 養竹記 的解釋 白居易原文 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 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 君子見其心,則思應虛受者。竹節貞,貞以立志 君子見其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