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嵇德宇支典
8目紫砂壺有優點也有缺點。其優點包括:
1. 具有較高的製作難度,泥料成本高,因此**貴。
2. 古樸大氣,適合喜歡老壺的人。
3. 暑天泡茶不易變味,湯色清潤。
4. 壺泡之茶,如隔數日,難免有雜氣,只要除去茶渣,注滿開水,鼓盪後倒去,或一次或數次,直到壺中不留茶渣,即滾乎尺把熱壺浸沒冷水,同時急出冷水瀉之,元氣復矣。
然而,8目紫砂壺也存在一些缺點:
1. 比較粗糙,大高不夠細膩,養成之前手感不好。
2. 不容易清洗,顆粒比較大,顆粒之頃掘間的縫隙自然也大,進入其中微小雜質比較難處理。
3. 與蓋碗相比,紫砂壺不能真實的還原茶葉原本的味道,加上紫砂壺容易吸味,也不方便我們聞香。
4. 在清洗方面也不及蓋碗來的方便,因為紫砂壺的壺嘴較小,茶葉特別容易堵在壺嘴。
總的來說,8目紫砂壺的優缺點並存,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進行選擇。
2樓:清寧時光
紫砂壺8目比20目的摸起來更加粗糙一些。
對於紫砂壺而言,目數姿檔宴越大,摸起來越細膩,目數越小,摸起來越蠢老粗糙。平常我們買到的紫砂壺,都是60目左右的,這個目數的透氣性剛剛好,摸起來手感也不錯。
剛開採出來的紫砂礦石需要經過挑選,然後經過風吹日打、日曬夜露數月甚至數年使得礦體成為鬆散小顆粒,之後除去雜料後,用石磨或輪碾機將礦料粉碎,最後要用不同規格的篩網篩跡銀選,過濾之後,泥料將會有不同的粗細程度之分,被業內人稱為目數,實際上指的就是泥料的顆粒度,目數越大顆粒越細,做出來的紫砂壺就越細膩。
紫砂壺的目數多少最好
3樓:老瞎子第一人
按照常規來說,40-60目的壺較多。尤其是60目。並不是說其他目數就一定不好,但至少還是有其缺點的,如100目左右的泥料,雖然細膩感十足,但透氣性已經大打折扣,而25目左右的泥料透氣性佳,但外表過於粗獷,對於一些只內養的壺友來說,想養出玉潤珠圓的感覺有點難。
紫砂壺的目數多少最好?
4樓:砂軒紫砂壺
目數是區分紫砂泥料顆粒粗細的乙個概念,在紫砂壺行業,常見的目數有:16目(即在一英吋見方的面積的網篩內有16個篩孔),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等等。那麼,多少目數對於紫砂壺來說是最合適的呢?
目數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
用不同目數的泥料製作紫砂壺,目數較大的泥料,黏性也就大,比較容易成型。過大的話,泥料缺少筋骨,同樣容易走樣。其次,泥料目數越小,則透氣性越好。
同理也不是越小越好,目數過小,泥料黏性不夠,幾乎不能成型。
目數作用全欖
市場流通最常見的是40目-60目之間,因為這個階段的適合泡茶。80,100目的泥料主要用於泥繪裝飾。其中40目的泥料做壺,透氣性最好;反之,180目的沒有任何透氣性。
選擇多少目數紫砂壺最合適
對於喜愛喝茶的茶友來說,選擇最為常規的40目,60目即可。這兩個目數對於泡茶是最有利的。
對於喜愛收藏的壺友來說,如果喜歡壺面光滑的,就需要選擇大一點的目數;反之,喜歡有顆粒感的,就選擇小一點的目數。
紫砂壺多少目數好
5樓:秀城大
紫砂壺多少目數好,紫砂泥料的目數,指的是紫砂顆粒的大小衫巨集,一般有24目、32目、40目、50目、60目、72目、80目、100目等。
目數越小,泥料顆粒就越粗。
反之,目數越大,顆粒就越細。目數也體現在紫砂燒成後表面的砂質感,目數低的紫砂泥,成品壺顆粒相對粗些,砂質突出;目數高的紫砂泥,泥料就較為細膩,砂質感少。
或舉冊▲紫砂泥料60目▲答凱。
經過紫砂藝人的實際操作檢驗,砂質太粗和太細在製作難度上都非常高,一般控制在40目與60目左右最好,這個範圍的泥料既細膩又有砂質感,且製作燒成率高,燒成後泡養包漿光澤度也好。
所以泥料不是越細越好,太細會過猶不及的。
什麼是八大珍紫砂壺
6樓:
八大珍紫砂壺是指中國傳統工藝品中的八種紫砂壺,它們分別是「平鋪壺」、「毛公壺」、「紅泥壺」、「金絲紅泥壺」、「俑壺」、「鐵蘇木壺」態坦、「佛手壺」和「峰巒疊舉陸翠壺」。這些正閉頃壺的形狀各異,色澤紅潤、光滑,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在中國茶文化中,它們也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紫砂壺 目數是什麼,目數高的值錢嗎?
7樓:網友
在紫砂壺的收藏把玩過程中,目數是乙個不溫不火的概念,說它不溫不火,是因為很少有人用它去詮釋紫砂的工藝,目:在紫砂壺製作領域是指每平方釐公尺上小孔的個數。
紫砂壺在製作的過程中,坯料顆粒大小根據品種而定,常用的是16目、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120目,如有特殊要求,還可以增加其他目數的。
坯料顆粒越細,則可塑性提高,壺的機械強度增加,燒製成品率相對低,收縮率相對大;反之,坯料顆粒粗,則可塑性降低,在燒製過程中不容易變形,穩定性提高,收縮率減小。
目前做壺的泥料常用的是40--60目的,其他目數的泥,有人也會用來做壺目的泥料經常會被用來做泥繪,裝飾壺用和32目的料,對工具的損傷大(有點像生活中的磨刀石),而且在製作過程中,走刀時,刀口一般不會劃斷砂粒,使得砂因外力的作用而從泥中脫落,我們稱為「跳砂」。泥料的收縮大,砂的收縮小,在燒窯過程中,泥很容易把砂擠出來,也是跳砂的一種,在壺表刻字或畫時,也會形成跳砂。這樣幾種情況,就造成了線條上有缺口,平面上有凹坑,也就是所謂的瑕疵。
這種情況在壺口和壺蓋的邊緣經常會有的。
在燒成過程中,顆粒細,則收縮大,燒成溫度降低,容易變形。燒成後壺表的金屬光澤感強。而粗顆粒在燒成過程中,收縮小,燒成溫度提高,不容易變形,成品率提高。
目前,對於同一種泥料,40目的泥料做壺,成品率最高。紫砂的顆粒對壺的整體視覺效果影響也比較大,在泥料中加入熟顆粒(泥料素燒至600--800°,再磨成粉末,篩選出的所需要的顆粒),變形程度就更小,收縮小,成品率提高,在壺表形成梨皮效果,有一定的觀賞性,肌理效果明顯加強。如果泥料中加入生顆粒(沒經過素燒的),則收縮大,燒成後表面光滑,顆粒隱在表面,容易形成瑩潤感,手感佳,玉質感強烈。
8樓:拳擊手
紫砂泥的目數,也被稱為是「碼數」,是形容紫砂泥粗細的乙個標準,以60目為基準,相對目數越大,泥料越細膩,反之則越粗糙。在最初,紫砂泥的目數多位26-35目,清朝早期為35目,清朝中期為55-60目,1958年以後開始出現機械過目,目數穩定在60目左右,1959年至今常用雷蒙粉碎機,以風力控制目數,目數可高達140-180目。
其實壺的優劣,並不能簡單的用目數的高低來衡量。泥料目數越高泥料越細膩,相對來說燒成後的紫砂壺上手感越舒服,在恰當的窯溫下結晶後相對更容易泡養包漿,目數高點的泥料做成的紫砂壺相對來說沖泡輕發酵或者不發酵型茶葉會更聚香和揚香;
泥料目數越低泥料越粗糙,相對來說燒成後的紫砂壺視覺感受和砂質會很強,給人以古樸大方,古意怏然,老味十足,抱朴存真之感。相對來說沖泡重發酵或者全發酵型茶葉會更有優勢。
紫砂壺 目數是什麼,目數高的值錢嗎?
9樓:宋亙勢青楓
有種看法認為:「目數越低的壺,也就是壺的泥料越粗,這個紫砂壺的透氣性就越好。」
在我羲雨齋看來是不太認同這種說法,理由是:泥料透氣性是由泥料原有的氣孔多少來決定的,而燒製好的紫砂壺其氣孔需要在很高倍的顯微鏡下才能夠看到。關於紫砂壺泥料氣孔的多少是它本身內在的固有物理特性和化學特性所決定的,而不是外觀顆粒大小來決定的,我認為不能夠說泥料碾磨細了,氣孔就會少了,泥料碾磨粗了,氣孔就會增加了。
在此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那就是透氣性並不等同於透水性,我們不能夠把透氣性與透水性的概念進行了混淆。我認為泥料顆粒的粗細是不能夠決定此紫砂壺透氣性的高低。退一步說,就算目數粗的壺透氣性要有些變化,但那也是微乎其微,那怕憑很精密很先進的科學儀器可能都測不出這點點差別來。
如果泥料顆粒越粗其透氣性就越好是個可以成立的說法,那按此邏輯我們把瓷土別碾那樣細,別沉降那樣細,人為讓它粗顆粒一些,那是不是用這個瓷土做出來的壺也會具有紫砂壺那樣的透氣性呢?如果真那樣,為什麼幾百年來都說唯有紫砂泥料具有這樣特殊的透氣不透水之特性呢?
同樣的一塊礦源石,碾磨後一定會同時有細顆粒和粗顆粒的,經過不同目數的篩網進行泥料過篩,就能把不同目數的泥料分類出來。同乙個工手用這粗料和細料分別做兩把同樣款式的壺,我們不能說粗顆粒泥料做出的壺就要比細顆粒做出的壺一定要高檔和要美觀些,至於你選擇哪把壺是由你自己的審美觀決定的,你認為粗顆粒做出的壺顯得粗獷和古樸,你就喜歡這個韻味那你就選擇購買粗顆粒的那把壺,反之你就選擇細顆粒的那把壺。這跟壺的透氣性沒有一點關係。
紫砂壺落款什麼字,紫砂壺落款是什麼字?
一般是紫砂工藝師的印章哦!有的落款會在壺內!希望能夠幫助到您!紫砂壺落款是什麼字?落款是 許香華制 許香華中國紫砂藝術高階工藝美術師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員 中國宜興紫砂收藏鑑定專業委員會理事 茗壺世家紫砂藝術館館長 六十年代生於江蘇南部太湖西岸第一城,紫砂壺發源地 中國陶都宜興。自幼喜歡陶瓷藝術,八...
這個紫砂壺落款是什麼,紫砂壺落款是什麼字?
是徐萍製陶,現代工藝美術師 只看懂製陶兩個字。拍的不清楚,再拍一張 紫砂壺落款是什麼字?落款是 許香華制 許香華中國紫砂藝術高階工藝美術師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員 中國宜興紫砂收藏鑑定專業委員會理事 茗壺世家紫砂藝術館館長 六十年代生於江蘇南部太湖西岸第一城,紫砂壺發源地 中國陶都宜興。自幼喜歡陶瓷藝...
紫砂壺上的印章,是什麼字,這個紫砂壺印章上面是什麼字啊?看不懂
中的三枚印章,第二枚看不清楚,其他兩枚分別為 黃玉麟制 陳愛鳳制 希望能幫到你。菊侁萍作 侁 shen 菊萍作 這個紫砂壺印章上面是什麼字啊?看不懂 這個壺底篆印分兩列,自右列向左列來讀 王羽華制 底款是篆書 王友華制 下圖為這四個字的篆書寫法,供參考 題主 上的 友 字形似 羽 字,這仍然是篆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