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晴舒喝熱水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是白描手法,作者羅列景物,展現開一幅無限擴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晝去夜來,正是光陰流逝。
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譁姿鋒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文字冊桐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雜詩十二首·其二。
陶淵明 〔魏晉〕
白日亂晌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暉,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2樓:休雋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兩句起承舉塵上啟下之用,運用了白描的手法,「房戶」和「枕蓆」將詩的視角從無限的時間轉向短暫的人生,從曼妙的虛空拉回現實。現實如何?現實是「冷」的。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正是這冷,讓陶淵明意雀答腔識到了時節更替、光陰飛逝,而在長夜中獨自靜默。「夕永」二字,註釋解釋為「夜長」,但對於字字珠璣的頃衫詩來說,僅從釋義上理解顯然不夠充分。
何為「永」?無止無休,無終無盡。此時,枕蓆上那個渺小的人,面對的是無數個這樣的漫漫長夜。
從伊始到終結,從日落到月出,他正以須臾的生命窺探無垠的時間,心中如何能不悲悽呢?
3樓:小魚解答
雜詩十二首其二,哪句白描:「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遙遙輪友帶萬里暉,蕩蕩空中景。
陶淵明從日月更替起筆,開篇就描繪出闊大光明、美麗告宴縹緲的詩境,同時點明臘蘆時光流逝,給人以。
4樓:毋南戎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暉,蕩蕩空中景。
這兩句是白描。
5樓:網友
起首前四句是白描手法,西河、東嶺、萬里暉、空中景,描繪出一幅夜晚景色,為後面的悲寂心情做鋪墊。
雜詩十二首(其二) 原文和譯文
6樓:abc沒有真沒有
【原文】
白日淪西阿[1],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2];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註釋】1]阿:大陵。西阿:猶言西山,和下旬「東嶺」相對。
2]騁:伸展。志不得伸的意思作者在詩中屢有表示。
翻譯】太陽從西山落下,白月從東嶺公升起。
月亮遙遙萬里,放射著清輝,浩蕩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
風吹入戶,在夜間枕蓆生涼。
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瞭解到夜是如此之長。
我要傾吐心中的愁思,卻沒有人應和,只好乙個人舉杯和自己的影子對酌。
時光飛快流逝,我空有壯志卻不能得到伸展。
想起這件事滿懷悲悽,心裡通宵不能平靜。
賞析】該詩是《雜詩》中的第二首,作者在詩中抒發了嘆老傷時的惋惜之情,流露出壯志難酬的苦悶。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鑑賞
7樓:匿名使用者
1悲慼(悽) 2這首詩先描寫了日月更迭,萬里輝煌的景象作為鋪墊,一句「蕩蕩空中景」為全詩鋪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萬里河山一片寧靜肅然,籠罩在月光之下。望著這浩蕩空闊的景象,詩人的心被感動了。 3寫出了因為天氣的變換覺察出四時更替,更以「席冷」襯托出「心冷」,刻畫了自己「不眠」的淒寒心境 4這首詩寫乙個不眠的秋夜,用環境的清冷襯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獨,又以時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騁的悲悽,意境空曠,慨嘆時光流逝、壯志難酬的情懷。
雜詩十二首其二 主旨,藝術結構,思想內容
8樓:網友
雜詩 其二。
白日淪西阿[1],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2]。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3],揮杯勸孤影[4]。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5]。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註釋】:1]:音「婀」,大的丘陵。
2]:通「影」。
3]:音「賀」,對答。
4]:指月亮。
5]:意「伸展」。
詩歌的思想內容:
歷來人們對陶淵明詩歌中的悲情很少提及和關注,其實陶詩在平淡沖和的整體風格下,有著太多的有關悲情的內容,具體表現為四類:1.生死之悲,2.
士不遇之悲,3.羈旅、離別之悲,4.孤苦之悲。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陶詩中對悲情采取的委運任化的態度與灑脫的情懷深深地吸引了歷代的讀者,反而使他們忽略了悲情的存在。
獨特的藝術構思:
陶淵明的詩善於運用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寫而出,使人感到自然、親切,情感真摯,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引導讀者去體味其中悠然沖淡的情致,走進詩人所營造的意境中去。
詩歌的主旨:
這首詩先描寫了日月更迭,萬里輝煌的景象作為鋪墊,一句「蕩蕩空中景」為全詩鋪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然後詩人又用了晚風、冷席的意象,寫出了因為天氣的變換覺察出四時更替,更以「天寒」襯托出「心寒」,刻畫了自己「不眠」的淒寒心境。接下來的兩句陶淵明道出了「不眠」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可以陪自己說話喝酒的知己,從而感嘆歲月如梭匆匆而過,空留乙個沒有實現大志的自己。
詩的結尾把悲傷推向了極致,想到自己坎坷的命途就只能暗自悲悽,到天亮的時候都不能平靜下來。全詩充滿對人生的嘆息。這是陶淵明眾多表現自己鬱郁不得志的詩作中的一首。
這種思想在《雜詩十二首其一》、《擬輓歌辭》等詩中多有體現。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1)詩人描寫遠景的句子是();(2)詩人描寫近景的句?
9樓:資料不詳
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
1)詩人描寫遠景的句子是(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2)詩人描寫近景的句子是(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供參考。
《雜詩十二首(其二)》
10樓:網友
白日淪西河(阿)①,素月出東嶺②。
遙遙萬里暉,[1]蕩蕩空中景③。
風來入房戶④,夜中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 不眠知夕永⑤。
欲言無予和⑥,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⑦。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⑧
雜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裡面有哪些意像
11樓:驕傲的智者
有白日,西山,素月,月光,晚風,房門,枕蓆,酒杯,孤影,這些意象。
原文是: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暉,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蓆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雜詩兩首其二曹丕譯文,曹丕的《雜詩二首其二》的翻譯及賞析
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吳會非我鄉,安得久留滯?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譯 西北有遊子,若浮雲般飄忽無依。可憐生不逢時,生逢亂世,恰與暴風相會。暴風吹著我向東南行進,行至吳會之地。吳會之地並非我的故鄉,怎能久久的停留?還是放下心頭的思念不說了吧,遠遊客...
絕句二首其二山青花欲燃的妙處,絕句二首其二的意思
標準答案 暗含了山花的顏色 在青翠欲滴的山嶺襯托下,紅色的花朵就像一團將要燃燒的火焰一樣,畫面感強烈,生動地表現了春天的勃勃生機。採納唄 絕句二首 其二 的意思?絕句二首 此詩描繪了一幅春天鳥語花香,春暖花開的景象,山川秀麗,春迴風吹來陣陣答的花草香泥土融化燕子正忙著啄泥搭窩,鴛鴦正在沙洲上小憩,這...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抒發詩人怎樣的感慨
山房就是營造于山野的房舍 別墅。春事指的是春色 春光。這兩首詩雖然都與春事有關,但內容與情調很不一致,可能不是同一時間的作品,不能算作組詩,只是編輯者的湊合。第一首詩切合題意,寫的是濃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僅山野處處萬紫千紅,連山房書屋都被蜂蝶花木佔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前途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