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帶檔滑行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維知感慨生」出自於《端午日》,是唐代詩人殷堯藩的一首關於端午節的七言律詩,作者寫端午節的熱鬧場面,流露出了作者人生易老,年華易逝的感嘆。
唐代·殷堯藩《端午日》
【原文】: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碼首旦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遲擾。
鬢絲日日添頭白,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譯文】:
年少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
不想跟從效仿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俗,只希望飲一杯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鬢邊的白髮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年年應節而開;
在歲月面前無論是聖賢還是愚人都是瞬息過客,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註釋】:
少年:年輕。
艾符:艾草和驅邪符。
榴:石榴花。
賢愚:聖賢,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賞析】:
作者當時已經芹橋年老,「不效艾符趨習俗」既是力不從心,也包含看透熱鬧背後空虛的無奈與悲涼。當時安史之亂已經過去,正是元和中興前後,民間的生活處境雖然有所改善,但作者因為自身的年老體弱,又預見了晚唐時期宦官與藩鎮衝突的必然,因此即使在端午,他也是懶散而痛苦,希望「蒲酒話昇平」。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也正因為前文敘述的原因,他才發出了時光易逝,幾**芳的感慨。此詩相對悲觀,但透過詩辭的背後,我們卻可以從作者的視角,窺見當時晚唐的一景。
【作者簡介】:
殷堯藩(780—855),浙江嘉興人。唐朝詩人。唐元和九年(814)進士,歷任永樂縣令、福州從事,曾隨李翱作過潭州幕府的幕僚,後官至侍御史,有政績。
他和沈亞之、姚合、雍陶、許渾、馬戴是詩友,跟白居易、李紳、劉禹錫等也有往來。曾拜訪韋應物,兩人投契莫逆。他足跡很廣,遍歷晉、陝、閩、浙、蘇、贛、兩湖等地。
性好山水,曾說:「一日不見山水,便覺胸次塵土堆積,急須以酒澆之。」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2樓:卓企文化傳媒
這兩句詩出自唐朝曾堯番的《端午日》,主要表達了詩人感嘆人生易老,韶華易逝的思想情感。這首詩主要描繪了端午節的場景,在端午節中,人們通常會賽龍舟、掛艾草、飲蒲酒,熱鬧而又有氣氛,但是作者卻因為年齡的原因,不能參與這些熱鬧的活動了,於是也就有了詩句結尾時「幾人湮沒幾垂名」這樣的感慨。
那麼作為老年人,應該如何讓自己的晚年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呢?
第一,要儘可能地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對於老年人而言,退休之後的生活並不是在家中蝸居,同樣亂洞猛可以豐富多彩,比如說約三五好友切磋棋藝,也可以相約一起去湖邊釣魚,顫孝當然還可以選擇當下時興的廣場舞,或者養一些花鳥魚蟲,這些能讓退休後的譁橋生活更加的開闊,同時還能讓自己在豐富的生活中體驗到幸福感,減少老齡化帶來的空虛感。
第二,加強鍛鍊,堅持運動。對於老年人而言,也要注重日常的身體鍛鍊。有規律的運動可以讓老年人的身體保持一定的活力,同時還可以讓他們心態變得更加年輕。
不過也要嚴格控制運動量,尤其是在飯前餐後,不要立刻運動,過量運動同樣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
第三,要時刻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高油高鹽高脂肪的攝入,會給身體造成很大的代謝負擔,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那麼身體健康也會亮起紅燈。所以老年人在飲食方面要保持食物的多樣性,同時要補充適量的蛋白質和新鮮的水果蔬菜,嚴格控制高油脂、高糖分的攝入,這樣只會給身體造成負擔。
對於老年人而言,生活同樣豐富多彩值得期待,要有老當益壯不墜青雲之志的信念和心態。
3樓:紫羅蘭愛**
端午日》唐朝詩人殷堯藩的《端午日》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年少時,每逢佳節總叢唯擾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山輪心思平白無故滲旦去感慨萬千;
4樓:永恆的幸福快樂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維知感慨生。」是出自唐代詩人殷堯藩的作品《端午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逢是什麼意思,每逢佳節倍思親裡的逢是什麼意思
逢 是 到的意思。每逢佳節倍思親 意思是 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原詩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譯文 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
每逢佳節倍思親,上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下一句是什麼?
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品註釋 1 九月九日 指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很器重這個節日,在這一天有登高 插茱萸 飲菊花酒等習俗,傳說能以此避災。憶 想念。山東 指華山以東 今山西 王維的家鄉就在這一帶。2 異鄉 他鄉。3 倍 加倍,更加。4...
每逢佳節倍思親下句是什麼呢
您好!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下句是 遙知兄弟登高處。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註釋 異鄉 他鄉。為 做。異客 陌生的客人。倍思親 加倍思念親人。遙知 這裡是在遙遠的地方想象著的意思。登高 古代風俗,重陽節要登高,飲菊花酒。茱萸 zh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