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江南是中原地區一的部分嗎?

2025-04-22 18:00:39 字數 1052 閱讀 4482

1樓:

古代江南碧純不屬悔漏咐於中原。

1.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

廣義的中原或指黃河中、下游地區,或指整個黃河流域。

中原是「北起幷州上黨,西屆司州弘農,東達揚州淮南,中至新蔡、安豐。」這個範圍主要是現在的河南,還包括山西南部,江蘇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數地方。 「客家之源在整個古中原地區,具體說長城以南、長江以北的遼闊地帶。

這樣說來,上面所說的搜答中原,那就是個「小中原」了,客家先民在900多年的三次大遷徙,「他們途中經過除河洛地區」之外的其他遼闊地區。受到秦隴文化、燕趙文化、晉趙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的多元影響。「可見「古中原」地區多麼地廣闊。

但中原始終侷限於黃河流域。

2.江南,字面義為江之南面。「江」在漢語中有特指大江,即長江。

江南本意指長江以南的地區。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著繁榮發達的文化教育和美麗富庶的水鄉景象,區域大致為長江下游南岸的地區。在先秦時期已經存在江南的說法。

一直到隋朝,仍然以中原地區為地理座標中心,江南往往指湖南和江西一帶。 唐朝設立江南道,後來又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為定義現代江南含義的開端,往後江南成為江東地區的專稱。歷史學者馮賢亮稱,「就地域上講,江南無疑是近世以來中國經濟最為繁榮的地區。

但是,關於江南一詞的定義及其運用,自古及今,就從未統一過。 」但江南一直只侷限在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3.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有重疊,但不相統屬。所以古代江南不屬於中原。

2樓:卻月

不是。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族山的原野」,後演變為指黃河中下游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世穗旦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搜擾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

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充套件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3樓:網友

不是,中原地區。

是以河南為中心周邊的襪做幾個省。但差侍不包虛好吵括南方。

4樓:眾智晨辰

1.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

中原地區的小吃,為什麼知名度明顯較低呢?

引言 中國地大物博,同時很多個省份,還有他們獨自具有特色的美食,中國人民愛吃好吃懂吃,經常會自己創作一些新奇迅慎的菜。就像中國的早餐種類有很多種,而西方的早餐只有牛奶和麵包。一 地域原因。我國面積廣大,在我國的沿海地區,人口密集度較高,經濟較發達,生活水平條件較好。尤其是像東南沿海地區,上海江蘇廣州...

忽必烈推行中原地區的各種制度與文化,對元朝完成統一大業有什麼

忽必烈改制有效地遏制了割據勢力,加強了 集權,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忽必烈作為一個征服者給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帶來了浩劫,但在歷史上仍能獲得不錯的評價。忽必烈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他是少數能夠重視漢文化,推崇儒術的蒙古統治者之一。雖來自遊牧民族,但十分重視中原農業的恢復和發展。忽必...

中國古代的政治中心都在中原地區,那為什麼還說江南富饒呢

中國古代的人一直居住在中原地區,是因為江南地區實在是太貧瘠了,一點兒也不富裕,在南宋以前,江南一直是貧窮的地方,而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因為北方戰亂,越來越多的人跑到了江南地區,從這時起,膠南便開始變成了富庶的地方。明清時期就以江南地區為經濟中心了,並且還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中原地區的山脈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