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人們吃的逢澤鹿肉有多珍貴?

2025-04-22 21:45:51 字數 1317 閱讀 6493

1樓:柚子娛聞記

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在實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會盟,或者到了一定特殊時期也會會盟。會盟主題很多,或者是確定某某諸侯國的大國地位,如越國的徐州會盟,會盟後,中原各國正式承認了越國的大國地位。當然也有會盟後倒黴的,如吳國,在黃池會盟的時候,吳國受到晉國、魯國的邀請前去會盟,夫差興奮異常,帶走國內精兵以顯示實力,結果被越國黃雀在後偷襲成功。

春秋戰國時期會盟次數很多,每次會盟招待各國會盟人員都會有特別的食物,而出現最多的就是鹿肉,或者說逢澤鹿肉,那麼,逢澤鹿肉到底是什麼呢?真的很好吃嗎?

要了解逢扒寬澤鹿肉需要先了解乙個問題——「鹿」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特殊意義。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食物**不多,除了主食黍公尺等,其他的一般都鋒螞需要在大自然中尋找,而動物就成為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人們就經常狩獵,平民、貴族都將狩獵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只是貴族後來因為食物**穩定,狩獵就成了一種消遣。

而「鹿」性格溫和,數量也不少,不像虎豹財狼等攻擊性強,在加上鹿肉鮮美,就成為人們狩獵的主要物件。當然那還有乙個問題,鹿肉屬於大補類食物,經常食用益處很多,所以諸侯會盟,都會採用鹿肉這種食物。在戰國時期的逢澤鹿肉可以算是一種奢侈品,被當成是高階食物專供貴族階層享用。

逢澤,就是現在河南商丘市睢陽區,是古睢水形成的天然湖泊沼澤地區。由於水草豐茂,氣候宜人,這個地方的鹿因為肉質鮮美細嫩,成為貴族專享,慢慢就有了逢澤鹿的稱呼。

那為什麼逢澤鹿肉在當時被稱為高階食材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當時食物匱乏,或者說佐料匱乏、烹飪方式落後!想一想在今天的菜系中,川魯粵湘蘇浙閩等菜系中,沒用到佐料的菜已經非常少了,而在春秋戰國時期,想用佐料基本上是很困難的,因為那個時候就沒有。

比如大蒜、香菜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帶回來的,辣椒原產於美洲,到了明代才被帶入中國。

再說烹飪方式,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的烹飪方式大多趨向於煮、烤等簡單的方式,而炒這種行為因為需要用到油、鐵鍋等,在當時的生產水平看來,陶是常用器物,貴族用的較多的是青銅、金銀器皿等,「炒」這種行為基本上不容易實現,再加上除了動物油外,植物油是到了明朝之後才開始普銀此埋及,春秋戰國時期的飯食其實是沒那麼好吃的,這才有了逢澤鹿肉作為貴族食物的存在。

當然,逢澤鹿肉,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小麋鹿,本身也就是好東西,肉質鮮美,關鍵還是大補的哦!

2樓:帳號已登出

其實也沒多珍貴,就是貴而已,一般人吃不起,所以才說是珍貴,實際上那時候多得是。

3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是珍稀物種。所以說很珍貴。很少有人能吃到。

4樓:夕召

逢澤鹿肉是戰國時野配期的奢侈品,因為戰國時期的食物資源匱乏,鹿又有譁拍特殊意義,只能捕捉獲得頌蘆指,故物以稀為貴了。

戰國時的官璽有什麼作用,戰國時期的資料

官璽是bai國君授予臣下 權力du時頒發的信物和憑證。官府的 zhi各種命dao 令 公文,必須蓋有璽版印,若丟失權 了璽印,也就丟了官。因此,戰國時期形成了一種制度,大小官吏必須隨身佩帶璽印。戰國官璽中也有兩類不鐫官名的 一是邑 縣以下低階地方機構的官吏佩印。這類璽印有的鐫地名和機構名,有的僅鐫地...

描寫「春秋戰國時期」的詩詞有哪些?

猗蘭操 孔 丘 春秋 習習穀風,以陰以雨。之子于歸,遠送於野。何彼蒼天,有沒有這樣一句詩詞描述春秋戰國時期?符合 堯舜禹,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的有兩個版本 黃堯舜禹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

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文化有哪些特點

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文化特點是百家爭鳴。政治 戰亂不斷,各國掀起變法運動,確立封建制度經濟 鐵農具 牛耕的使用,封建剝削方式出現,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商業興盛,城市繁榮 文化 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一 儒家 儒家倫理思想以孔子為代表.他建立了以 仁 和 禮 為核心的倫理理論與道德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