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最後線索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於1021年12月18日,卒於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字介甫,號半山,諡文,自號臨川先生,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
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
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宴知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逝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
王安石變法對北宋後期社會經濟產生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他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卜局足恤」的精神推動改革,力圖革除北宋存在的積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國強兵,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
他在文學上具有突出成就,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曾鞏並稱唐宋時期八大家,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風格多遒勁有力,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對後來宋詩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他的詞作雖然不多,但亦擅長,且有經典名作《桂枝香》等。
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為,庶幾復見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引用兇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寧、宣和之際,而禍亂極矣。
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問韓琦曰:「安型祥讓石何如?
對曰:「安石為翰林學士則有餘,處輔弼之地則不可。」神宗不聽,遂相安石。
嗚呼!此雖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2樓:愛笑的王者風範
王核銷安石是北宋年代扒亮人物,生於1021年卒於1086年,今江西臨川人,封荊國公,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改此遊唐宋八大家之一。
3樓:網友
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首族市臨川區鄧公升遲家巷人),中吵芹李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4樓:仉紫玉
唐型液做代 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埋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傳世文集有卜衡《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
5樓:仰盈盈
北宋神宗時期吧,如果沒有記錯的話。
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人物?
6樓:南巷迷李
北宋(960年—1127年)時期。
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
王安石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 -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 。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7樓:史松齡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 -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 。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元日》、《梅花》《泊船瓜洲》最為有名,散文《傷仲永》也廣為人知。
8樓:jj多蓋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漢族,北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拾遺集》存世。其散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
9樓:涼都樂教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慶曆二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
熙寧二年,被宋神宗公升為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罷相。
10樓:網友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的人物,當時的皇帝是宋神宗,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以及詩人。
11樓:步餘年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的人,他在北宋時期主持了著名的熙寧變法,也就是歷史上的王安石變法,這個在歷史上是非常出名的,雖然說最後沒有成功,但是在歷史上,王安石變法還是有非常大的名氣,這個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也因為王安石變法,最後王安石的個人的名聲,事實上也不是太好,這個應該是主要的乙個方面,也就是王安石變法的乙個情況。
12樓:小熊軟糖醬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的人他是我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一o二一年一一o68年)撫州人,
13樓:天枰海燕
王安石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
熙寧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公升為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罷相,退居江寧。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王安石鬱然病逝於鐘山,享年六十六歲。累贈為太傅、舒王,諡號「文」,世稱王文公。
14樓:木子的月如水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5樓:楊永龍心理疏導
王安石是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改革家。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
16樓:怪檸檬的
王安石是中國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在政治上和文學上的思想成就都很高。他領導了北宋神宗時期的改革,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其詩擅長說理與修辭,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體,世稱「王荊公體」,有《臨川集》等著作傳世。
17樓:總持閣
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西)人。
18樓:李春來
王安石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人物,是一名詩人,文學家,改革家。
19樓:潛思煙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的代表人物。他思想積極進步,為了改變現狀,他實行變法。也就是著名的王安石變法。推動了當時北宋社會的發展。但是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最終變法失敗。
20樓:惲飛宇
王安石,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生於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於元祐元年5月21日(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諡「文」。
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江西臨川縣鹽埠嶺人(今江西省撫州市區鄧家巷人),漢族,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
21樓:雲山千疊
王安石是北宋的人,主持了王安石變法,很牛的乙個人。
22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以及文學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王安石既是一位大政治家,又是一位大文學家。列寧曾稱他為「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
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詩,成就更在散文之上。其詞風格獨特,洗淨五代鉛華,開啟豪放派的先聲。
有輯本《臨川先生歌曲》。
23樓:霧泛遺
宋代。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24樓:嘲笑三步顛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主持了著名的「王安石變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25樓:巢巨集伯
王安石是北宋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曾任北宋宰相,他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同時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6樓:肖恩的午後書房
宋代啊兄弟,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時期變法,但是最後失敗了,根源還是過於激進,有些脫離了當時宋朝的實情,願景倒是好的。
王安石是乙個怎樣的人物
27樓:網友
.王安石做宰相的時候,兒媳婦家的親戚蕭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訪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請他吃飯。
第二天,蕭氏子穿盛裝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會用盛宴招待他。過了中午,他覺得很餓,可是又不敢就這樣離開。又過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
菜餚都沒準備。蕭公子心裡覺得很奇怪。喝了幾杯酒,才上了兩塊胡餅,再上了四份切成塊的肉。
一會兒就上飯了,旁邊只安置了菜羹罷了。蕭氏子很驕橫放縱,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餅中間的一小部分,把四邊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餅拿過來自己吃了,那個蕭公子很慚愧地告辭了。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婦之親蕭氏子至京師,因謁公,公約之飯。翌日,蕭氏子盛服而往,意為公必盛饌。日過午,覺飢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餅兩枚,次供豬臠數四,頃即供飯,旁置菜羹而已。蕭氏子頗驕縱,不復下箸,惟啖胡餅中間少許,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選自宋·曾敏行《獨醒雜誌·卷二》)
王安石的品質】
不屑那些酒囊飯袋的小人,蕭氏子雖人品不壞,但似乎是乙個嫌貧愛富、阿諛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動絕妙的諷刺了那些貪名貪利的人,即使對方是自己的親戚他也不失原則,嗤之以鼻。
啟示】做人應當作風簡樸,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王安石貴為宰相,仍艱苦樸素、勤儉持家。
王安石是哪個朝代的人
28樓:老鄭家動漫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扒磨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今江蘇南京),贈太傅。
紹聖元年(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哲學上,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乙個新的高度敬搜。
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短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春稿鬥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 「王荊公體」。
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王安石變了什麼法?王安石變得是什麼法
青苗法 助役法 保甲法 均輸法 保馬法 方田均輸法 市易法。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 年 開始跡納頃,至元豐八年 年 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 熙豐變法。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 理...
王安石變法的起因是什麼?人物有哪些,經過是什麼,作用是什麼
起因 北宋當時 積貧積弱 引發階級矛盾 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宋神宗剛即位想改變這一現象,王安石也有改變這一現況的政治抱負 人物 變法派 王安石 呂惠卿 章敦 蔡京 保守派 司馬光 文彥博 蘇軾 蘇轍 範祖禹 晁補之 黃庭堅 秦觀 經過 熙寧二年二月,王安石任參知政事,設制置三司條例司,議行新法 ...
王安石寫的江上的詩句是什麼意思,王安石江上的詩意是什麼?
江上 王安石 bai江北秋陰一半開du,曉雲含雨卻低迴zhi.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dao隱映來.譯文 大江專 北面,秋天濃屬重的雲幕一半已被秋風撕開 雨後的烏雲,沉重地 緩慢地在斜陽中移動徘徊。遠處,重重疊疊的青山似乎阻住了江水的去路,船轉了個彎,眼前又見到無盡的江水,江上成片的白帆正漸漸逼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