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靜靜的天空飄著
如果此時我們同時教給學生在開門時要看一下門後有沒有人,如果有人需要為他扶著門,這時就把三個目標融合成了一個教學任務。我們在教學中如果都能設計這樣的教學活動,教師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標,學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國際通用的行為規範。
再比如,教師在教生氣的英語表達時,首先提問學生平常生氣時會怎麼做,然後講做這些事可能會出現的後果,可能會對你自己、他人及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就會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然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應該怎樣發洩情緒,學生可能會想到去跑步、踢球等,這時學生內心世界的東西、生活的東西、品格的東西,行為的東西全都融合到了語言教學的課堂中,這才是真正素養的培養。其實每一種活動都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只不過現在學校沒有這樣一種系統設計,沒有整體考慮,所以很多教師覺得非常困難。
《如何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2樓:匿名使用者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就是用語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語言知識、語言意識和語感、語言技能、交際策略等等;思維品質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等活動。文化意識重點在於理解各國文化內涵,能理解並尊重文化差異。
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
(一)選題背景
1.政策需求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就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等基本理念,這些都與英語教學的核心素養相契合,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差異,要將這些理念貫穿進現在的教學活動中,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結合每個課程的目標,對現有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變革。
2.現實意義
現階段的教學方式更多注重的是應試能力,對於國外思維、國外文化的教學較少,對於語言的輸出、學習方法的培養力度不夠。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試能力強,可是卻忽略了語言最基本的功能——交流,以致最終學習的成果尷尬。學生不能學以致用,這樣的教學與現實社會是脫節的,會影響學生英語學習觀的形成,也失去了語言學習的初衷。
因此教學方式的變革尤為重要。
(二) 研究意義
教學方式變革是現在教育大環境下的必然,現在教育呼籲改革,尤其是課堂改革,改變原有的應試教育模式,真正將教育的意義體現出來。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參與進來,這將極大的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提升教師的課堂效果,提高教師本身的核心競爭力
1.提高學生語言能力,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學生能夠將學習的知識進行整合並且輸出,能極好的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2.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每個國家的歷史、社會、秩序、人文關係都是不一樣的,這樣直接決定每個國家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學生多接觸外國思維,更加有利於學生學習一門語言。
3.形成優秀的文化品格,各地文化差異不同,為人處事、接待事物的方式就會有所差異,所以在小學階段,多介紹國外文化,擴寬學生的眼界,更加有利於學生對一門語言的理解。
4.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方式的培養遠遠比死學知識來的重要,提高學習能力,學生可以利用空閒時間進行更進一步的學習,這些可能會比學校學習的知識更加實用。
優秀的學習成績應該是良好的核心素養培養下的產品,而不是應試教育枷鎖下痛苦的產物。
二、現階段核心素養要求下小學英語的現狀
(一)學生口語能力不夠
在小學英語新課標中明確,強調對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培養。但是目前體制下的英語教學強調了聽與寫,而忽略了對口語的培養,學生對於口語交際的意識也很薄弱。殊不知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學生對於所學的知識已經進行了一個梳理和整合,這是對於語言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目前英語的教學缺少口語訓練的環境。語言的交際能力是在不斷的運用過程中提高的,僅僅靠老師課堂上的互動是不夠的,家庭、社會等環境也是很關鍵的。
(二)忽略文化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每一種語言的形成都跟這個國家的文化、經濟發展水平、人文歷史有關,語言與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絡。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傳播依靠語言。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外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瞭解國外文化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理解知識點,以及提高學生的閱讀與交際能力。小學生對國外文化的瞭解很大程度**於老師的教學,而且這些知識在課本上呈現的較少,這就很容易造成忽略文化的現狀。
(三)忽略英漢思維的差異性
漢語與英語在表達方式、思維方式上是有很大差異的。最直觀的一個反映就是句子的基本構造不同,漢語一般從人的角度出發,而英語的出發角度一般比較客觀。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習慣還沒有完全形成,學生會用定向思維去學習知識點,這都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交流能力。
(四)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
中國傳統教育更多的偏向老師的「教」,學生的學習無形之中就處於被動地位了。很多學校會因為學生年齡小的緣故而不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做法是有失妥當的。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中心都應該是學生,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是課堂主人的願想就難以實現。
三、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向及方法
(一)尊重語言的雙向性,鼓勵學生進行交流。
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老師特別要注意輸出的過程。
1.老師實用恰當的課堂用語。教師用好課堂用語,無形之中就給學創設了一種語言學習的環境。
讓學生真實感受如何用語言進行交際、體會語言交際的趣味性和意義性,對語言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2.多鼓勵學生開**流,消除他們學習英語口語學習的膽怯情緒,幫助形成敢說、愛說的英語學習局面。尤其是對那
如何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英語教師要在英語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有效地滲透核心素養,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英語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在教學《the plot of the mother』s day》時,可以先介紹 sarah 的話語:「hello,boys and girls.
i am sarah. i』m helpul .i can sweep the floor.
i can cook the meals.are you helpful?」然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並讓學生主動站起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如表達自己通過幫媽媽做家務而獲得的體會,從而培養學生關愛家人、尊重長輩、熱愛生活的優良品德。
二、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揮自己的特長,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正確處理與小組成員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教師可利用四級制理念,也就是讓學生在「老師(t)—助手(ta)—組長(gl)—組員(gm)」的小組模式下,進行小組式**、合作、互助學習,讓學生體會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
4樓:碩照迴文昌
如何讓核心素養教學下的英語課堂更出彩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表現在學習和創新中的綜合能力,它是人才必備的內在需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語言能力、
思維品質、
文化意識以及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兩個關鍵。依據這種分類,課堂教學可以從情境、
問題和交際三個切入點,
以「融合」
為主線,
貫穿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培養與發展,
最終促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學習的主陣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堂是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綜合素養的平臺,尤其在我們英語教學質量還不盡人意的農村初級中學,課堂教學顯得更為重要。
如何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5樓:摳摳
如何讓核心素養教學下的英語課堂更出彩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表現在學習和創新中的綜合能力,它是人才必備的內在需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語言能力、 思維品質、 文化意識以及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兩個關鍵。
依據這種分類, 課堂教學可以從情境、 問題和交際三個切入點, 以 「融合」 為主線, 貫穿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培養與發展, 最終促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學習的主陣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堂是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綜合素養的平臺,尤其在我們英語教學質量還不盡人意的農村初級中學,課堂教學顯得更為重要。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6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龍源期刊網
7樓:翻滾吧獨角獸
在課堂教學中加強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促進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養」的提出,更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創新點和突破點。其創新在於,以核心素養為統攝,使得教育「立德樹人」的育人價值更加凸現;其突破在於,它是課程「三維目標」的整合。
自從世紀初新課改以來,課程的「三維目標」已經人盡皆知,但人們往往只在學科教學的文字知識中去尋找它,將它機械地割裂開來,並且存在對它善貼標籤的現象。
「核心素養」作為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貫穿於課程目標、結構、內容、教學實施以及質量標準與評價的整個過程中。「三維目標」可以在核心素養的目標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得以完整體現。因此,「核心素養」是「三維目標」的整合和提升。
二、核心素養的落實
核心素養的落實,顯然不僅僅是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變更,它更是以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為保障的。
1.迴歸學習本質—解決問題
要真正實現這一改變,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學習的,進而回歸到學習的本質。縱觀人類社會,無論是思想發展史、社會進步史,還是科學發現史、技術革新史,無一不是在不斷髮現新問題中解決問題,又在解決問題中發現新的問題;而對於每一個獨立的個體來講,都是在不斷的自我追問中尋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只是,在現代知識的海洋中,我們似乎迷失了自己。
所以,迴歸對問題的探求,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回自己應有的智慧,應是學習的本意。
2.學習方式改變—問題化學習
從以講授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中間的橋樑是「問題化學習」。「問題化學習」讓我們看到,所有的教學必須以學生學習為主線去設計,必須讓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能夠發生並且。
3.教學模式的變革—「活動課程」
在教學中,要大力倡導和精心設計學科活動。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是在相應的學科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學科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習者的親身經歷與學科知識建立聯絡。
4.課程規劃—學科和跨學科課程
落實核心素養,從學校的課程規劃角度,要完成兩種課程的設計:一是學科課程,二是跨學科課程(即綜合性課程)。
學科課程是基於學科的邏輯體系開發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間接經驗。跨學科課程是學生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它關注的是學生面對真實世界時的真實體驗和直接經驗,是以社會生活統合和調動已學的書本知識。它有利於學生獲得對世界完整的認識,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三、核心素養具體執行方案
課題組成立以來,採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整合型研究思路,整體設計研究方案,系統開展研究工作,為總框架的建構提供理論支撐。
組織課程、教學、評價、教研、管理等方面專家,開展「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銜接轉化研究」。重點基於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核心素養在課程標準中落實的方式方法。
為確保核心素養的科學性和適宜性,核心素養初稿及研究報告送教育部有關司局和單位徵求意見。此外,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一線教育實踐專家意見。
教育學生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志願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熱愛並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
瞭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最後,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訂合理的解決方案;具有在複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等。
如何基於學科核心素養開展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一 核心素養概述 對核心素養的理解,需要建立在 科學的理解 素質教育 基礎之上。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素質教育理念開始流傳於社會各界並獲得廣泛認可。素質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應試教育而提出。簡單的說 應試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的 才 社會進入21世紀,競爭更加激烈。應試教育要求加強教學,提升學生的技能培...
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滲透美育,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滲透美育
are for a child who was prone to illne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蘇霍姆林斯基說 美是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值,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強化美育意識。發揮美育功能。通過滲透美育使學生對英語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何在小學英語...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到哪些媒,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與深入,語境化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多 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教學手段的改進提供了新的機會。在教學實踐中,編制的各學科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能充分創造出一個 並茂 有聲有色 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學提供了形象的表達工具,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單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