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新課改形勢下的新型語文教師

2021-03-04 02:30:48 字數 1647 閱讀 1316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轉變陳舊的思想觀念,實現教學重點的遷移

「培養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許多知識淵博的語文教師和專家在這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總結了寶貴的經驗,但是,從大的方面來看,那些經驗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推廣,由於種種侷限,大部分教師至今仍然無法從傳統語文的教法中掙脫出來,有的在「教無定法」的藉口中,走著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道路;有的則隨大流,缺乏創新意識,沒有改革精神,口頭上抱著對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嘔心瀝血地搞著題海戰術,但勤奮的工作態度,換來的卻是費時費力而收效甚微的結果。要改變這種現狀,關鍵是實現教學重點的轉移,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提高語文水平,提高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如果不能實現這個轉移,那就既不能提高學生素質,更不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新時代呼喚新型語文教師努力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確立學生主體地位,防止課堂流於形式

(二)能夠發現生活情趣,善於與學生溝通互動

(三)緊跟時代潮流,做到與時俱進

二、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思想,建構新型師生關係

(一)建構「我―你」平等新型師生關係

大語文教學觀念,首先要對師生關係重新進行定位。我們建立一種以師生和諧平等為基礎的新型師生關係。

從大語文教學角度來說,建立新型的「我―你」師生關係,不僅是語文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也是語文教育所應承擔的職責。因為相較於其他學科,語文對學生精神的陶冶、心性的提升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優勢。語文教學內容為師生交往提供了豐富的對話情境,也為學生精神發展提供了具有「生長」與「遷移意義」的肥沃土地。

在「我―你」關係中,教師對學生不同思想、不同見解的寬容與支援。教師在這種關係中的作用也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的作用就在於創設對話情境,並將對話引向深入,並最終通過對話與協商達到知識的傳遞與鞏固。

(二)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

傳統的教學目的是傳授知識,實現這一目的的方法就是教師教知識,學生記知識,這對教師來說,只要具備知識即可勝任;對於學生來說,只要加強記憶即能達到目的。殊不知,那些知識一旦離開了活生生的生活語境就成了沒有生命的死東西,只有把那些知識在生活語言中靈活應用,才能轉化為實際的能力,因此改變教學方法,也就成了語文教師另一個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應該樹立大語文教學思想,走開放之路,把學生無處不有、無處不在的語言學習與實踐納入語文教學之中,使語文教學形成以課堂為中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延伸。

開闢學生於生活中學習語文的多種渠道教育體系,這就要求老師不僅傳授知識,而且要教給學生如何應用知識。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授學生以「魚」,更重要的是授學生以「漁」,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能再只是一個具備一定知識的人,還應該是一個會傳播知識的播種機,是一個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動機。

(三)將課堂教學融入時代的大環境

我們面對的中學生,他們往往具有極強的現代意識,而我們語文教材中那些具有權威性的名家名篇,往往又因為年代久遠,遠離現代化的生活,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理解教材的難度,而且使學生對教材產生一種本能的牴觸和隔膜,以致排斥,從而使語文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把每一節課都融入時代生活的環境之中,創造一個充滿時代精神與現實氣息的大語文教學環境,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課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內容向教材外延伸,和火熱的、充滿生機的現實生活接軌,就可以無限制地擴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繽紛的電影電視,眼花繚亂的報紙雜誌,浩如煙海的各類書籍,都可以作為我們語文教材的輔助與補充。

如何做好內部審計反饋工作,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好內部審計工作

一 根據本部門 本單位的具體情況,擬定審計專案計劃,報經單位主要負責人批准後實施 二 內部審計機構實施審計前,應編制審計工作方案,組成審計組,並提前3日以書面形式通知被審計單位 被審計單位應配合審計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三 審計組對審計事項實施審計,應取得審計證據,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由被審計單位...

如何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思考,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工作

眾所周知,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具有自己的 特殊形式。黨和 歷來都很重視宗教工作。近幾年 來,全國上下宗教工作開拓創新 與時俱進 努力進取,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宗教工作者孜孜不倦耕耘,默默 無聞奉獻,希望在今後工作中再接再厲,爭取更大更好 的成績。現在,結合當前新形勢下基層宗教工作實際,談幾點思考...

如何做好語文課外閱讀的題如何做語文課外閱讀

閱讀的,套用這些,比較快.語文解題方法歸類 一 表達方式 記敘 描寫 抒情 說明 議論 二 表現手法 象徵 對比 烘托 設定懸念 前後呼應 欲揚先抑 託物言志 借物抒情 聯想 想象 襯托 正襯 反襯 三 修辭手法 比喻 擬人 誇張 排比 對偶 引用 設問 反問 反覆 互文 對比 借代 反語 四 記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