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知足者常樂的下一句是什麼

2021-03-04 03:59:14 字數 1699 閱讀 6633

1樓:二流子祺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

1.釋義:知道滿足的人經常很快樂,能忍受的人內心自然安穩。

2.出處:老子·李耳《道德經》:「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四十四章)。

3.演變:「知足者常樂」這句話在中國已經流傳甚廣且由來已久了。

它逐漸演化成一種處世哲學。 中國道家所推崇的是:清淨無為,閒適散淡。

而知足長樂在某一種程度上也印證了這一觀點。東漢年間張道陵開創道教,以道家學說為根本,四處傳道。於是「知足者常樂」就四處流傳開了。

對聯「知足者常樂」的下一句是什麼?

2樓:可愛燕純

「知足常bai樂」這句話du本身就是獨立的。zhi它沒有後續語句,它出自於dao:先秦專·李耳《老子》:屬「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它的意思是:「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

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

3樓:砍了十年柴

老子·李耳《道德經》: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四十四章)。

4樓:匿名使用者

知足者常樂

釋懷人無愁

5樓:匿名使用者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施善者福來、感恩者得助。

6樓:高心泊

知足者長樂,忍者心安,

「知足常樂」下一句是什麼?

7樓:塔木裡子

「知足常樂」下面一句是不願乎其外

該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四章,意思是知道滿足,就會經常(長久)的快樂。

具體原文如下: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咎莫大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原文的意思如下:

天下有道,退馬還田以耕種。天下無道,兵馬馳騁於郊。禍患沒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過失沒比中敵人利誘之計更大的了。所以知識充足之足,才是恆常之足。

老子通過這段話要告訴我們的是何時該終止自己的慾望,怎麼樣才能終止自己的慾望,如果不及時終止無窮的慾望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戎馬生於郊)。只有由知道滿足而獲得的富足,才是長久的富足。

8樓:藩鼠

知足常足,終生不辱;知止常止,終生不恥

〖出處〗 知足常樂語出《老子-儉欲第四十六》:「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知足的人,無論順境或者逆境,都能把此時此刻看成陽光明媚的時刻,因為他們懂得什麼叫滿足。相信我們在生活中,不時都會遇見很多的不滿,卻往往因為這些不滿,矇蔽了我們的眼睛,發現不了身邊一直很美好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只有一個知足的人才能發現。一個知足的人是很容易滿足的,因為他們懂得從一件在你眼中覺得全是缺點的事物中發現美好,從而把所有事情都看得更加美好。

9樓:燕素枝用酉

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這就是最後一句了。

或者接人心不足蛇吞象或者貪心必悲也行

有沒有像知足者常樂常樂者知足的一樣的句子

拼搏者上進,上進者拼搏 勤勞者富足,富足者勤勞 你好知足者樂樂者知足 表達意思都差 同先順序 知足常樂,常樂知足類似的句子 1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2 當我們膽敢作惡,來滿足卑下的希冀,我們就迷失了本性,不再是我們自己。3 幸福的最大障礙就是期待過多的幸福。4 知足而不貪...

對於知足者常樂的觀點,大家怎麼反駁

1 魯迅有一句名言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 2 不知足者常樂 表明了一種時時進取,不滿足現狀的積極態度,它引導人們不斷向好的方向努力奮鬥,銳意進取,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我們要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如果有人對你說 知足者常樂!你怎麼回答 1 魯迅有一句名言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

學而時習之的下一句是什麼,學而時習之,下一句是什麼?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 孔子說 學到待人處事的道理並適時實踐練習,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悅的事嗎?論語第一句,學而第一的第一條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友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第二條是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您好,學而時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