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而後能思這篇文章的全文

2021-03-03 21:52:57 字數 4956 閱讀 2669

1樓:匿名使用者

人教版高一語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雖董之以為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巨集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華東師學版高二語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雖董之以為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巨集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並用,垂拱而治。

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江蘇教育版高一必修三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

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巨集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

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思……是出自那裡的?

2樓:北境陌上子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思……」出自《大學》。

原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翻譯: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懂得停下來然後才穩定,穩定然後才能冷靜,冷靜然後才能平心靜氣,平心靜氣然後才能仔細考慮,仔細考慮然後才能有所收穫。

3樓:悄寂無聲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出自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大學》.含義是:

「知道應該達到的境界才能夠使自己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穫.」

1)知止——明確原則,理清期許

「止」指「歸宿」、「立場」.「知止」即對目標、歸宿和自己的原則立場有明確瞭解.對佛教而言,「止」為梵文奢摩他的意譯,又譯「止寂」、「禪定」,指通過坐禪入定,掃除妄念,專心一境,達到寂靜的境界.

與「止」相對的範疇為「觀」,為梵文毗婆舍那的意譯,也被譯為「智慧」,是在「止」的基礎上發生的,指集中詳細觀察思維預定的事物和義理,獲得某種功德和智慧.

2)有定——站穩立場,堅定不移

「定」是定向.朱子《大學章句》解「定」字說:「知之,則有定向」.

知止指對歸宿有明確瞭解,則已經是「志有定向」的.所以,「定」字應指堅定不移.「知止而後有定」即是說,能對歸宿有明確的瞭解,然後方能堅守不移.

3)能靜——動機純正,心不妄動

「靜」是靜心.朱子《大學章句》釋「靜」字說:「靜,謂心不妄動」.

對於「靜」,《禮記》雲:「人生而靜,天之性也.」《論語》也說:

「仁者靜」.道教的北派全真道認為清靜是修道的基礎,故奉《清靜經》為玄門日誦課之首,經雲:「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4)能安——身心安詳,從容有度

「安」是隨處而安穩.朱子《大學章句》釋「安」字為「安,謂隨處而安」.《管子.

內業》進一步談到「安」和「靜」、「定」的密切關聯:「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靜.」又曰:

「聖人與時變而不化,從物而不移,能正能靜,然後能定.」再曰:「正心在中,萬物得度.

」最後則是「德成而智出」.

5)能慮——思慮周到,驅除偏見

「慮」是思考精審.朱子《大學章句》釋「慮」字為「慮,謂處事精詳」.

6)能得——合理選擇,心安理得

「得」有完成、達成的意思.朱子《大學章句》釋「得」字為:「得,謂得其所止」.

是以明瞭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標,明瞭自己的價值觀,明瞭生命中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明瞭自己的追求,如此即便做同樣的事,你心中亦是非常清澈的而安定的.

望採納謝謝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是出自《大學》的內容。

拓展資料:

《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學》簡介: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大學》提出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大學》全文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於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

5樓:圍城眾生

《大學》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人靜而後安,安而能後定,定而能後慧,慧而能後悟,悟而能後得。 這句話什麼意思啊? 5

6樓:demon陌

意思是: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

這句話出自於《大學》。

原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翻譯: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 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 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

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7樓:匿名使用者

這段話其實闡釋的是一種因果關係的人生哲理,大概意思是說人如果能夠摒棄雜念,安安靜靜靜下心來思考,就會覺得自已心情非平靜詳和,然後就能迸發出意想不到的智慧,而心靈的智慧之門一旦被開啟,就一定能領悟出很多道理,從而大徹大悟,收益匪淺。

8樓:吳門花生客

此話出自於《大學》,原句如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當然,你將此提問,歸納於宗教類。則儒家的定、靜、安這三個階段與佛家提倡的是有區別,如果從佛家角度來講的話它就是用一個「定」字概括。它是屬於佛教裡的禪宗。

而從儒家的角度而言,則朱子認為,此定、靜、安本身就是境界,要想進入這個境界首先要知道「止」,「知止」而後才能慮。近代的李叔同,即弘一法師,就曾提出,「知止而樂」,而非「知足而樂」。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求這篇文章的全文及翻譯,求這篇文章的翻譯 全文網上有 不要複製的 急

幾個菜敖是現代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ao比薩餅。各國人民 世界以心目中的pizza a平片面包和其他成分 創造出自己的變化。比薩餅快餐可對那些在逃助興行這事的,令人驚訝的是,是從何而來。求這篇文章的翻譯 全文網上有 不要複製的 急 10 如果我請你閉上你的眼睛,給你一塊蘋果吃,你會不會能告訴我這是什麼...

《鈕釦》這篇文章的閱讀答案,《鈕釦》這篇文章的閱讀答案

1.從杉田和無名老太太身上感受到了什麼樣的品質?這種品質在生活中有什麼現實意義?2.杉田連續幾次發現用鈕釦代替錢的行為,是他抓不到還是不願去抓?請陳述理由。3.塑造老太太運用了什麼樣的表現手法?有什麼好處?1 杉田 的品質 誠懇以誠相待 老太太 真實 善良 他們兩個都是 善良 並且以誠相待 只有不懷...

這篇文章的名字是什麼,這篇文章名字叫什麼

這篇文章的名字是什麼?一定有一篇文章在你內心世界裡,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篇文章寫在心裡。你好!麻煩進行一下文字描述,我才能知道這篇文章的名字。這篇文章的名字是什麼?93年小學課文 大自然的主人 作者莫西芬 這篇文章名字叫什麼 一陣清風徐來,雪白的花瓣如雲,美麗而純淨的飄落,像一隻只彩蝶,隨著空氣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