痺證的辨證施治

2021-03-03 22:13:25 字數 3092 閱讀 7962

1樓:晚晚

**以祛風、散寒、除溼、清熱,以及活血舒經通絡為基本原則,後期還應配以補益正氣之法。

1.風寒溼痺型

(1)證候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肌肉關節疼痛痠麻,或有腫脹,遇陰雨寒冷則疼痛加劇,得熱痛減,口淡不欲飲或喜熱飲。舌質淡苔白膩,脈弦緊。

(2)治則祛風散寒,除溼通絡。

(3)方藥**

1)主方蠲痺湯(程鍾齡《醫學心悟》)。

2)處方羌活、獨活、秦艽克,海風藤,桂枝、當歸,川芎,威靈仙、白芍,甘草。水煎服。

若風勝者,加防風、白芷。溼勝者,加防己,薏苡仁,萆薢。寒勝者,加川烏頭、熟附子,細辛。

(4)中成藥追風透骨丸、腰椎痺痛丸、風溼藥丸、除痺湯(胡熙明等《中國中醫祕方大全》)等。

(5)鍼灸**

1)治則溫經散寒,祛風通絡,除溼止痛。

2)處方根據風寒溼邪偏盛不同及發病部位,分部循經取穴。①分型選穴行痺取膈俞、血海;痛痺取腎俞、關元;著痺取陰陵泉。②分部肩部—肩髃、肩髎;肘部—曲池、天井;腕部—外關、陽池;背腰部—身柱、腰陽關;髀部—環跳、髀關;股部—承扶、風市;膝部—犢鼻、鶴頂;踝部—丘墟、申脈。

③操作毫針刺,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分鐘,可配合艾灸,10次為一個療程。

2.風溼熱痺型

(1)證候關節疼痛,區域性灼熱紅腫,得冷稍舒,痛不可觸,可病及一個或多個關節,多兼有發熱、惡風、口渴、煩悶不安。苔黃膩,脈滑。

(2)治則清熱通絡,祛風除溼。

(3)方藥**

1)主方宣痺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2)處方防己、北杏仁,連翹,滑石、薏苡仁,梔子,金銀花藤,赤小豆,蠶砂,龍膽草,桑枝,甘草。水煎服。

**有紅斑者,加牡丹皮、地膚子,赤芍。化火傷陰者,加生地黃克,玄蔘、麥冬。

(4)鍼灸**

1)治則利溼清熱,通經止痛。

2)處方根據發病部位區域性取穴,選大椎、曲池。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分鐘,10次為一療程。

3.痰瘀痺阻型

(1)證候痺證日久,關節腫大,甚至強直畸型,屈伸不利。舌質紫暗苔白膩,脈細澀。

(2)治則化痰祛瘀,搜風通絡。

(3)方藥**

1)主方桃紅飲(林佩琴《類證治裁》)加味。

2)處方當歸尾,川芎,桃仁、紅花,威靈仙,穿山甲,地龍、地鱉蟲,白芥子、膽南星,烏梢蛇、露蜂房,甘草。水煎服。

(4)中成藥小活絡丸、活絡止痛丸等。

4.久痺正虛型

(1)證候骨節疼痛,時輕時重,腰膝軟痛,形瘦無力。舌質淡,脈沉細無力。

(2)治則養血益氣,培補肝腎。

(3)方藥**

1)主方獨活寄生湯(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加減。

2)方藥獨活、秦艽、當歸、桂枝,桑寄生,川芎、熟地黃、白芍、茯苓、續斷、黨蔘、牛膝,狗脊、杜仲,炙甘草。水煎服。

若久痺內舍於心,可選用於炙甘草湯(張仲景《傷寒論》)加減。

(4)中成藥舒筋健腰丸、壯腰關節止痛丸、溫腎止痛丹(賴天鬆等《臨床奇效新方》)等。

骨痺,骨痺是怎麼引起的,骨痺吃什麼好,骨痺如何**

2樓:free慕靈

骨痺屬於五體痺之一。凡由六淫之邪侵擾人體筋骨關節,閉阻經脈氣血,出現肢體沉重、關節劇痛,甚至發生肢體拘攣屈曲,或強直畸形者謂之骨痺。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發於周圍關節者以女性居多。發於中樞關節者以青年男性居多。本病與痛痺、歷節、痛風、熱痺、鶴膝風、尫痺等的某些證型可能有所交錯,如果出現關節劇痛、肢節拘攣屈曲、強直畸形者均可列入本病範疇。

本病與腎痺的關係甚為密切,可以是腎痺的初期或中期的發展階段。

骨痺語出《素問·痺論》。指氣血不足,寒溼之邪傷於骨髓的病症。主要症狀為骨痛、身重、有麻痺感、四肢沉重難舉。

現代醫學的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骨關節炎、大骨節病、多發性骨髓瘤、痛風等病種出現骨痺的主症時,可參考骨痺辨治。

辨證施治

1.風寒溼痺證

(1)證候四肢關節疼痛,或有腫脹,疼痛固定,痛如刀割,屈伸不利,晝輕夜重,怕風冷,陰雨天易加重,肢體酸脹沉重。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脈象弦緊。以關節疼痛、肢體酸脹沉重、怕風冷、陰雨天易加重為辨證要點。

(2)治則散寒除溼,祛風通絡。

(3)主方薏苡仁湯加減。

(4)方藥薏苡仁、川芎、當歸、麻黃、桂枝、羌活、獨活、防風、制川烏(先煎)、川牛膝。

如關節腫脹或有積液,可加茯苓、澤瀉、車前草;如上肢痛甚加細辛、片薑黃;下肢痛甚加鬆節、鑽地風;如服藥後有咽乾、咽痛等症出現,可酌加麥冬、生地、玄蔘。

2.溼熱蘊結證

(1)證候關節紅腫,灼熱焮痛,或有積液,或有水腫,肢節屈伸不利,身熱不揚,汗出煩心,口苦黏膩,食慾不振,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象滑數。以關節紅腫熱痛、口苦黏膩、納呆、苔黃膩為辨證要點。

(2)治則清熱解毒,祛風利溼。

(3)主方除溼解毒湯合羌活勝溼湯加減。

(4)方藥生薏米、土茯苓、山梔子、金銀花、連翹、川牛膝、木通、羌活、獨活、防風、川芎。

如發熱、關節紅腫明顯者加黃柏、板藍根;如關節積液或有浮腫者加車前草、澤瀉、防己;如關節僵硬、疼痛劇烈者加炮山甲、全蠍、白花蛇。

3.肝腎虧損證

(1)證候腰尻疼痛,上連項背,下達髖膝,僵硬拘緊,轉側不利,俯仰艱難。腹股之間,牽動則痛,或有骨蒸潮熱,自汗盜汗。舌尖紅,苔白少津,脈象沉細或細數。

以腰髖疼痛,脊柱僵硬拘緊,腹股之間牽動則痛為辨證要點。

(2)治則補益肝腎,活血通絡。

(3)主方大補元煎合身痛逐瘀湯加減。

(4)方藥熟地黃、葛根、羌活、杜仲、枸杞子、秦艽、土鱉蟲、桃仁、紅花、乳香、川牛膝。

如有骨蒸潮熱,自汗盜汗、腰髖灼痛者,加金銀花、丹皮、知母;熟地黃改用生地黃:如惡寒、肢冷,得熱痛減,加桂枝、川椒、熟附子。

4.痰瘀互結證

(1)證候關節疼痛腫脹明顯,甚則變形,難以屈伸轉動,動則痛劇,或寒或熱,寒熱錯雜,全身乏力,兩手時有震顫,四肢常有抽動。舌質紫暗,或有淤斑,苔多白膩,脈象沉細或澀。以關節疼痛、腫脹變形、全身乏力、動則痛劇、難以屈伸、舌質紫暗為辨證要點。

(2)治則補益氣血,化痰破瘀。

(3)主方趁痛散合聖愈湯加減。

(4)方藥黃芪、黨蔘、當歸、川芎、桃仁、紅花、制乳香、制沒藥、炮山甲、土鱉蟲、白芥子、全蠍(研衝)。

關節紅腫疼痛或有低熱者加金銀花、板藍根、虎杖;關節冷痛,得熱痛減者加桂枝、川椒。

中醫學對高血壓病是怎樣辨證施治的

關於高血壓病的中醫學辨證分型方面,各地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以臟腑分型者較為廣泛。1 肝陽上亢型。表現為頭暈,頭痛,頭脹,目赤,口苦,煩躁易怒,有時失眠,舌質紅,苔薄黃,脈象弦數或弦滑。治宜平肝潛陽。選方 天麻鉤藤飲,龍膽瀉肝湯。此型多見於高血壓早期。2 陰虛陽亢型。表現為眩暈,頭痛,頭重腳輕,耳鳴,健...

消渴病的辨證是什麼,消渴中醫辨證論治

1 上消 注 病位在心肺,心肺居於上焦所以稱為上消。肺熱津傷 症狀表現為口乾舌燥,煩渴多飲,尿頻量多,多食易飢。舌邊尖紅,苔黃燥,脈洪數 注 脈洪數就是洪脈與數脈相併存。凡比正常脈本體大的 脈形 即稱為洪脈。洪脈之象,浮大有力,以大為主要特徵。洪脈古稱曰鉤,後世以洪脈相稱,鉤脈逐漸被洪脈所取代。為什...

淋證分那些型別?如何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 1 辨證要點淋證的辨證在區別各種不同淋病的基礎上,還須審察證候的虛實。一般初起或急性發作階段屬實,以膀胱溼熱 沙石結聚 氣滯不利為主 久病多虛,病在脾腎,以脾虛 腎虛 氣陰兩虛為主。2 分證論治實則清利,虛則補益是 淋證的基本原則。1 熱淋 主證 小便短數,灼熱刺痛,溺色黃赤,少腹拘急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