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悠悠千古明月,曾牽動過無數文人墨客的種種情思,留下了難以數計的名篇佳什。人們吟詠邊關冷月,盧溝曉月,床頭明月,「楊柳岸晚風殘月」;人們寫月形月影,「缺月掛疏桐」,「飛鏡又重磨」寫月色月波,「灩灩隨波千萬裡」,「梨花院落溶溶月」……「月詩月文」浩如煙海,各出機杼。以至於令後人望月而興嘆,不敢隨便吟詠摹寫這涵蘊無窮的月。
然而賈平凹卻敢湊這個熱鬧,於「月山月海」的詩文路上另闢蹊徑——寫月跡。寫得虛虛實實,掩掩映映,寫得那樣嬌美靈動,寫出了只屬於他而又能引起人們情緒共振的那神奇美妙的月跡。
寫月跡並不稀奇,蘇軾早就寫過「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寫得幽幽靜靜,纏纏綿綿。而像賈平凹這樣寫得如此別緻的卻不多見。其奧祕何在?
從描摹手段來看:一是擬虛為實,巧妙地設定參照物,將無形無態的月跡寫得可觸可感。作者巧妙地用竹簾,葡萄葉,小酒杯,小河水,小孩子的眼睛,清清晰晰地寫出月亮輕盈的蹤跡--她「款款地,悄沒聲兒地溜進來」,「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的圓便滿盈了」。
後來又在葡萄葉叢上發現了她,還裝在了酒杯裡,落在了小河裡……如輕盈飄逸的少女,又像是淘氣跳皮的小男孩,可觸可摸,有情有意,是那樣令人驚喜,那樣富有情趣。雖是鏡中月,杯中月,水中月,卻是全無虛無空幻之感。
二是虛實轉換,虛實一體。作者用獨特的聯想和奇妙的通感,將高空明月這種真切的實在化為虛擬,又轉換為實感。當聽說月宮中有桂樹時,倏忽間覺著「哪兒好像有了一種氣息」,而且似乎「就在身後嫋嫋」,彷彿又「到了頭髮梢兒上」,甚至還「添了一種淡淡的癢癢的感覺」,以至於產生了一種幻覺,覺得「我們已在了月裡,那月桂分明就是我們身後的這一棵了」。
作者巧妙地將視覺形象變成了嗅覺、觸覺意象,遙不可及的月形月影變成了可聞可觸的近旁存在。而同時又因為月宮、桂樹、嫦娥、玉兔等虛擬物象的摻和,又使得真真切切的月變得虛幻而又奇妙了。這種境界,不是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的你我他;也不是蘇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的虛空超越。
而是月我同一,天人融和,虛實一體而又忘我忘神的境界。令人分不清是人在月中,還是月落人間。這樣寫,突破了寫月形月色,月影月波的窠臼,從「感覺」這個角度著筆,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意境。
也改變了讀者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客觀物件的傳統審美方式,而是通過這樣的情景設定,讓讀者走進這美妙的月色之中,和作者一起追尋這月的蹤跡,同作者一同天真地、全身心地去感受,去體驗,從而獲得一種美的愉悅。
三是虛實相生,一箭雙鵰。作者將嫦娥比三妹,或者說是將三妺比嫦娥,讓三妺也擁有月亮,併為這種擁有而自豪。將凡俗與神幻融為一體,交織於「漂亮」這個立意上,使空靈的月亮美得實在,美得真切了,也便現實的人兒美得神妙,美得飄逸了。
古往今來,大凡寫月者,或「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抒覊旅懷鄉之情;或「但願人長之,千里共嬋娟」,寫睹月思人之意;或「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感嘆人生的短促,時光的流駛……而在本文中,全然沒有這許多的沉重複雜的情和意。有的只是一種輕輕鬆鬆的童心與童趣,以及只有這種童心才擁有的純真與美好。整個構思都是從孩子的靈心慧眼去發現月跡,感受月跡的角度,以孩童盼月,尋月,問月和關於月的聯想、想象為線索來建構文字的。
在跌落反轉的過程展示中,寫出孩子的一種真切的心理歷程。
作者先從平靜處起筆,很快推進到情緒高揚處--中秋節的夜晚,早早地就坐在院子裡盼月亮。月亮進來了,特別驚喜,「都屏氣不敢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了呢。」從痴情的期待,到專注的神態,凸現出孩子們沉浸於美妙的月色之中的那種純真與童趣。
然後適時地來了個跌落反轉--當那月跡悄悄離開那鏡子,「虧了,缺了」,末了「全沒了蹤跡,只留下一個空鏡」,也留下了「一個失望」。作者將一種心理情緒交織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用景物的漸變過程來寫孩子們的心理感受過程。可以想象,伴隨著穿衣鏡上的月跡的出現,從一道白光--半圓--滿盈,再到虧了--缺了--全沒了,這樣一個月跡移動的過程,孩子們也經歷了一個由期待--驚喜--愜意--滿意,到緊張--遺憾--失望的心理歷程。
而這種心理過程則完全是因為痴情與專注,一旦發現這悄沒聲兒的月跡移到了葡萄葉叢上時,又給他們帶來了更大的驚喜。作者就是通過多次運用這樣的跌落反轉,遞相翻進,將孩子們的情緒推向高潮,從而寫出孩童對月、對美的渴望與追求。
伴隨看孩子們追月尋月的天真稚嫩的足跡,讀者和孩子們一同發現了那嬌美的月亮在水中,在空中,在眼裡,在心裡。「玉玉的」,「滿滿的圓」。她屬於院落、竹簾,屬於桂樹、葡萄葉叢,屬於小河、沙灘,屬於三妺,也屬於所有的孩子。
她無處不在,只要你願意,你就會擁有。這是一種無處不在的溫柔與安寧的美!無處不有的恬適與雅靜的美!
誰不想追求這種美的圓滿?誰不想擁有這種美的純淨?作者的用意恐怕也就在這裡。
真是入於孩童而又出於孩童了
附:月跡
賈平凹我們這些孩子,什麼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麼都不覺滿足;中秋的夜裡,我們在院子裡盼著月亮,好久卻不見出來,便坐回中堂裡,放了竹窗簾兒悶著,纏奶奶說故事。奶奶是會說故事的;說了一個,還要再說一個……奶奶突然說:
「月亮進來了!」
我們看時,那竹窗簾兒裡,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地溜進來,出現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我們都高興起來,又都屏氣兒不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了呢。
月亮還在竹簾兒上爬,那滿圓卻慢慢又虧了,末了,便全沒了蹤跡,只留下一個空鏡,一個失望。奶奶說: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們快出去尋月吧!」
我們就都跑出門去,它果然就在院子裡,但再也不是那麼一個滿滿的圓了,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兒亮的。院子的**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我們都走近去,不知道那個滿圓兒去哪兒了,卻疑心這骨朵兒是繁星兒變的;抬頭看著天空,星兒似乎就地平日少了許多。
月亮正在頭頂,明顯大多了,也圓多了,清清晰晰看見裡邊有了什麼東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麼呢?」我問。
「是樹,孩子。」奶奶說。
「什麼樹呢?」
「桂樹。」
我們都面面相覷了,倏忽間,哪兒好像有了一種氣息,就在我們身後嫋嫋,到了頭髮梢兒,添了一種淡淡的癢癢的感覺;似乎我們已在了月裡,那月桂分明就是我們身後的這一棵了。
奶奶瞧著我們,就笑了:
「俊孩子,那裡邊已經有人了呢。」
「誰?」我們都吃驚了。
「嫦娥。」奶奶說。
「嫦娥是誰?」
「一個女子。」
哦,一個女子。我想:月亮裡,地該是銀鋪的,牆該是玉砌的,那麼好個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嗎?」
「和三妹一樣漂亮的。」
三妹就樂了:
「啊啊,月亮是屬於我的了!」
三妹是我們中最漂亮的,我們都羨慕起來:看著她的狂樣兒,心裡卻有了一股嫉妒。我們便爭執了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於自己的。奶奶從屋裡端了一壺甜酒出來,給我們每人倒了一小杯兒,說:
「孩子們,瞧瞧你們的酒杯,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哩!」
我們都看著那杯酒,果真裡邊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捧著,一動不動的,手剛一動,它便酥酥地顫,使人可憐兒的樣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了。
奶奶說:
「月亮是每個人的,它並沒走,你們再去找吧。」
我們越發覺得奇了,便在院裡找起來。妙極了,它真沒有走去,我們很快就在葡葡葉兒上,瓷花盆兒上,爺爺的杴刃兒上發現了。我們來了興趣,竟尋出了院門。
院門外,便是一條小河。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淨沙;全沒白日那麼的粗糙,燦燦地閃著銀光。我們從沙灘上跑過去,弟弟剛站到河的上灣,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這兒!」
妹妹幾乎同時在下灣喊道:「月亮在這兒!」
我到兩處去看了,兩處的水裡都有月亮;沿著河沿跑,而且哪一處的水裡都有月亮了。我們都看著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裡看見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裡也一定是會有的。
噢,月亮竟是這麼多的: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
我們坐在沙灘上,掬著沙兒,瞧那光輝,我說:
「你們說,月亮是個什麼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說。
「月亮是個好。」妹妹說。
我同意他們的話。正像奶奶說的那樣:它是屬於我們的,每個人的。
我們就又仰起頭來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
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睏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
(選自《散文》2023年第11期)
賈平凹《月跡》賞析
2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精品教育
《月跡》賞析
《月跡》是賈平凹散文的代表作。文中的月亮象徵著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們可以從中感悟到:
美好屬於每一個人,每個人都有權利擁有美好,也都應該去追求美好。作品通過「我們」追尋月跡的過程,向讀者展現了一幅幅夜月的淡雅圖畫,顯示出明月的神祕和美好。作者生動地描繪了月光的嬌美,也寫出了孩子們對月亮的熱愛及他們天真好奇的性格。
孩子們追逐月亮的蹤跡,追到了院裡,發生了誰擁有月亮的爭執,描寫了孩子們想要得到它的急切心情,從而將散文的思想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隨著奶奶出來倒酒、喝酒,證明月亮是屬於每個人的。後來發現:
「月亮竟是這麼多的: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這使主題再一次得到深化。
《月跡》構思新穎、獨具特色。歷代有許多文人用月亮代表團圓和思念。但是把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情追求的思想感情,濃縮到對月跡的追逐之中,則是獨具一格的構思。
作者用追尋月跡作為行文的線索,既能表現自己的立意,又使《月跡》具有一種清新優美、含蓄雋永的藝術境界,給人以美的享受。
《月跡》的語言清新優美,含蓄有韻味。作者把熱烈的感情傾注在畫面描繪和簡潔的人物對話中。不論是「放了竹窗簾兒」的中堂,還是「玉玉的、銀銀的」的院子,都是作者用清新明麗的語言譜寫出來的文章以
賈平凹《閒人》賞析,賈平凹《閒人》賞析
1,閒人 賈平凹中文章應用了哪些方法來刻畫閒人?文中閒人具有哪些特點?請用簡要的詞語或語言概括 外貌,動作,語言 不拘小節,豪爽,耿直 賈平凹閒人賞析 閒 人 賈平凹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社會上有了閒人。閒人總是笑笑的。喂,哥們!他一跳一躍地邁雀步過來了,還趿著鞋,光身子穿一件褂子,也不扣,或者是正兒...
賈平凹的對月的情感線索是怎樣的,對月賈平凹賞析
1.第一bai部分 月圓月缺照進du人間的得意和悲zhi哀 第二部分 月亮dao給人的啟示 第專三部分 月亮屬讓人們認清了整個世界和自己。2.積極的,萬事萬物都是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世界不斷的周而復始。3.第三人稱寫,更加擬人化。4.略 對月 賈平凹 賞析 你好!一面抄浩浩天地間高懸的明bai鏡,理...
賈平凹怎麼讀,賈平凹 怎麼念
賈平凹的正確讀音是ji p ng w 賈平凹讀為ji p ng w 這緣自賈平凹 自傳 賈平凹,姓賈,名平凹,無字無號 娘呼 平娃 理想於通順,我寫 平凹 正視於崎嶇,一字之改,音同形異,兩代人心境可見也。特別說明 若按照普通話規範來讀,賈平凹應讀作ji ping o,因為 凹 字的普通話讀音只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