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的本質是啥,是什麼,認識的本質是什麼

2021-03-03 23:38:32 字數 3462 閱讀 2181

1樓:陳曉蘭女傑

關於認識的本質問題,不同的哲學派別有著不同的回答。我們的哲學課本上講,唯物主義認識論就是反映論,認為認識就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提起「反映」一詞,一般的人都會把它理解成類似於照鏡子、照相或者描摹之類的活動,而事實上,舊唯物主義者們也正是這樣解釋認識的。

認識的本質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1)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或通過實踐對客體的能動的、創造性的反映。

(2)對認識的本質的規定的理解:

首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認識既不是「生而知之」、主觀自生,也不是直接**於客體,而是通過主體能動地改造客體的實踐活動中獲得。正如恩格斯所說:「人的思維的最本質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而不單獨是自然界本身」。

其次,堅持了唯物主義反映論原則,認識是對客體的反映或摹寫,即認識是以客體為原型的,認識一定含有反映或摹寫客體的內容。

第三,認識對客體的反映是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特徵,包括一定的選擇性、重構性,而不是簡單的、直接的摹寫。

3樓:匿名使用者

認識的變化發展,只要自己努力,就有可能獲得,本質是人的主觀能動性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事實都是由原子事實按照規律組成的,一切事實的某些部分又可組成一個複合事實.

認識的本質由原子事實組成,認識的本質是變易.

5樓:吳元偉

認識的本質是獲知,反映。

認識的本質是什麼?能動反映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6樓:是你找到了我

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能動反映的基本特點是實踐性、辯證性和創造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認識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學說,堅持反映論的觀點,認為客觀的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世界是認識的物件和源泉,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

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視認識的反作用,發揮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擴充套件資料:

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

認識是人們在實踐中藉助一定的工具作為手段,使客觀物件發生某種改變而獲得的。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認識產生於實踐的需要,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使人類認識的發展。另外,實踐鍛鍊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要檢驗一種認識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事物,需要聯結主觀與客觀的實踐來檢驗。通過實踐,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7樓:司馬刀劍

認識的發生和本質   (1)認識的發生馬克思主義哲學把認識發生的自然史因素和社會因素結合起來,從實踐出發,認為以工具性為主要特徵的勞動在認識的發生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首先,勞動實踐的發生和發展為人類認識活動的發生提供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次,勞動實踐活動促進了人腦的發展,並通過這種活動在人腦中的內化,產生了人所特有的認識結構和圖式,形成了人的認識能力.

再次,勞動實踐活動促進了人的交往及語言、符號的產生和發展,使人的認識活動獲得了不同於生物遺傳的社會遺傳方式.從認識的發生可以看出,人的認識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的.而對於有認識能力的人來說,他的認識的產生和發展仍然是由實踐決定的.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和發展動力.   (2)認識的本質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實踐引入認識論,把辯證法應用於反映論,創立了能動的反映論,科學地揭示了認識的本質,其主要內容是:   第一,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第二,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一個能動的創造性過程.主體是具有複雜結構和進行活動的社會性的人,它在反映客體的過程中,必然會動用其內部結構的所有功能,對所反映物件的內容進行選擇、整理、改造、解釋、猜想等等,因此不僅能對客觀物件進行直觀的摹寫,而且能對客觀物件做出抽象和概括的反映;不僅能反映事物當下的樣子,而且能反映它由於人的改造活動而可能成為的樣子.人的認識不僅僅是客觀事物的"摹本",並且為改造客觀事物提供"藍圖".

因此,由反映所形成的觀念的映象,既是一種反映,又是一種創造,是一種創造性的反映.反映和創造是人類認識功能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反映離不開創造,反映過程是在創造過程中實現的;創造也離不開反映,是受反映物件的客觀本性制約的.   第三,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以實踐為中介而實現的.

認識的本質是什麼? 怎樣理解真理和價值是統一的?

8樓:哈_小橘子

(1)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或通過實踐對客體的能動的、創造性的反映。

(2)對認識的本質的規定的理解:

首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認識既不是「生而知之」、主觀自生,也不是直接**於客體,而是通過主體能動地改造客體的實踐活動中獲得。正如恩格斯所說:「人的思維的最本質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而不單獨是自然界本身」。

其次,堅持了唯物主義反映論原則,認識是對客體的反映或摹寫,即認識是以客體為原型的,認識一定含有反映或摹寫客體的內容。

第三,認識對客體的反映是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特徵,包括一定的選擇性、重構性,而不是簡單的、直接的摹寫。

(3)真理和價值的關係。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是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絡,二者是辨證的統一。

社會存在: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即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它包括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地理環境和人口。其中,生產方式是決定社會制度性質和社會形態更替的主要因素/

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的精神生活過程,是社存在的反映。從不同角度可以把社會意識區分為不同形式,如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

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社會意識形態和非社會意識形態等。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相對獨立性和能動性的反作用。

社會有機體:社會有機體是指以生產時間為基礎的各個社會層次,各種社會因素和關係有機聯絡而又相互制約構成的社會整體。社會有機體形成於人的實踐和交往活動中,是一種具有自我意識的有機體,其再生和更新的內在機制是物質生產,精神生產和人自身生產的統一。

經濟結構:經濟結構由生產關係的總和所構成,指一定社會中各種生產關係的總和。

政治結構:政治結構指建立在經濟結構之上的政治法律設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關聯的方式。

人的本質:人的本質,在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方面看,表現為自由自覺的活動或勞動,從人與人相區別的方面看是社會關係。生產關係在社會關係總和中起著決定做用,因此,個人的本質如何確定,只有從他所處的社會關係,尤其是生產關係中才能得到理解和解釋。

自由:人的自由是指人的活動的自覺與自主的狀態和境界。人的自由就在與能夠認識和把握必然性和規律性,並利用所認識的規律對世界進行改造。

如何認識歷史學的本質,歷史中的本質和實質的區別是什麼

廣義歷史 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狹義歷史 人類社會發生 發展的過程.研究歷史可以滿足人類的好奇心.我是誰?我從 來?這不但是哲學問題,也是歷史問題.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研究歷史.人類的好奇心是人類發展的重要動力,其中自然包括對自己過去的好奇心.研究歷史,可以避免...

貨幣的本質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

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通俗點,就是物與物交換的介質。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貨幣 currency,ccy 是購買貨物 儲存財富的媒介,是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貨幣的契約本質決定了它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一般...

什麼是貨幣的本質貨幣的本質是什麼?

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貨幣的產生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1 偶然的物物交換 2 擴大的物物交換 3 一般等價物作為媒介的交換 4 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 貨幣產生。原始社會末期,由於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沒有剩餘產品,發生在兩個部落之間的交換,只能是偶然的多餘產品的物物交換。當時的商品交換在雙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