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和語文有什麼區別,國學和語文的差別在哪

2021-03-04 01:10:02 字數 5206 閱讀 3966

1樓:匿名使用者

錢穆先生在《國學概論·弁言》的開端,寫下一句令人觸目驚心的話:「『國學』一名,前既無承,將來亦恐不立。」如何理解他的這個論斷?

我以為,這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中國過去有「國學」之實,而無「國學」之名,「國學」其實是「五四」以後,面臨「西學」的衝擊而立名的。第二,按照西式的學科分類,學者可以從國學中抽繹出文學、史學、哲學來,待到抽繹完畢,錢先生擔心「國學」也許就會自然解體。

我們認為,錢先生的這個說法前一半是對的,因為現今的國學概念,的確過去沒有,無所師承。後一半的擔心則是過慮了。經過幾十年的學科分立實踐,我們承認,學者確實可以從國學中抽繹出文學、史學、哲學來,但這種抽繹的結果,絕對不會是國學的解體,反而可能是國學的提升。

如果處理好國學與文史哲學科的關係,那就不僅不會互相抵消,反而是可能相得益彰的。

在中國古代,「國學」本是國家一級學校的稱謂。《周禮·春官·樂師》有云:「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

」《禮記·學記》也說:「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國家級學校的稱謂,歷代有所變化。

漢代稱太學,晉代稱國子學,北齊稱國子寺,隋代稱國子監,唐宋時則以國子監總管國子、太學、四門等學,元代設國子學,明、清兩代設國子監,至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2023年)開始設學部,國子監的稱呼於是廢止。清末佚名撰《西巡迴鑾始末》:「學堂之設,(光緒)二十四年業已議有章程:

縣設小學,府設中學,省設大學,循序遞進,給照為憑;大學卒業學成,乃諮送京師國學,覆加課試,量才授官。所學皆實用,所取皆通才,而國家收得人之效矣。」可見,「國學」從周朝就有了,原來是國家級的貴族子弟學校,逐漸發展為國家的最高學府。

優秀的庶民子弟也可進入國學,經過考試,量才授官。

作為國家一級學校的「國學」概念,與今天所謂「國學」的概念是不同的。今天我們所指稱的「國學」概念,不是指中國傳統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問」和「學術」。所謂「學問」,側重於有關傳統文化知識體系的積累與梳理;所謂「學術」,側重於有關傳統文化研究方法的繼承與創新。

而作為現代意義上的「國學」概念,是晚清以來逐漸形成的。由於西學東漸的緣故,中西學術交流日益頻繁,為了與「西學」相對應,有人提出了「舊學」或「中學」的概念。張之洞即提倡:

「新舊兼學。四書五經、中國史事、政書、地圖為舊學,西政、西藝、西史為新學。舊學為體,西學為用,不使偏廢。

」(《勸學篇·外篇·設學第三》)後來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指出:「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者,張之洞最樂道之,而舉國以為至言。」由此,「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成為張之洞的名言。

可見,相對於「新學」,「國學」指「舊學」;相對於「西學」,「國學」指「中學」,它是與「西學」不同的自具特色的文化體系。

為了弘揚國學,章太炎發行《國粹學報》,出版《國故論衡》,於是「國學」又有了「國粹」和「國故」的稱謂。胡適即指出:「『國故』這兩字,是章太炎先生提出,比從前用的『國粹』好多了;其意義,即中國過去的歷史、文化史,包括一切。

」(《再談整理國故》)胡適又說:「『國學』在我們的心眼裡,只是『國故學』的縮寫。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見《胡適文存二集》)2023年,被尊稱為「國學大師」的章太炎先生,應江蘇教育會之請,公開向上海社會各界做「國學」專題講演,前後共10次,後由聽講者整理成兩個文字,先後以《國學概論》和《國學講演錄》為題出版。此外,在一些學校裡也設有「國學概論」的課程,錢穆先生的《國學概論》一書,就是以他2023年至2023年在無錫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和蘇州江蘇省立蘇州中學的講稿整理而成的。因此,儘管社會上和學術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評價分歧仍然很大,但自此以後,「國學」的名稱已在學術界廣為流行。

有交叉,有區別。

國學主要指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史哲,語文主要包括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雙方在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學方面是重疊的。

國學和語文的差別在哪

2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國學能陶冶情操,培養性情,讓一個人真正瞭解到古代文人的偉大思想。國學之美美在哲學,詩詞之美美在言簡。而語文則是讓中國人民瞭解自己語言文化的一門學科,多瞭解國學方面對於深入瞭解本國語言文化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在這方面來講,國學和語文是密不可分的換句話說,語文是瞭解國學的一把鑰匙,是科學系統的拿這把鑰匙去開啟國學的大門。

3樓:玉鑫吳香

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而語文語文,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漢語工具。它既是語言文字規範的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

國學和語文有什麼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國學能陶冶情操,培養性情,讓一個人真正瞭解到古代文人的偉大思想。國學之美美在哲學,詩詞之美美在言簡。而語文則是讓中國人民瞭解自己語言文化的一門學科,多瞭解國學方面對於深入瞭解本國語言文化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在這方面來講,國學和語文是密不可分的換句話說,語文是瞭解國學的一把鑰匙,是科學系統的拿這把鑰匙去開啟國學的大門。

5樓:悲有心生

錢穆先生在《國學概論·弁言》的開端,寫下一句令人觸目驚心的話:「『國學』一名,前既無承,將來亦恐不立。」如何理解他的這個論斷?

我以為,這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中國過去有「國學」之實,而無「國學」之名,「國學」其實是「五四」以後,面臨「西學」的衝擊而立名的。第二,按照西式的學科分類,學者可以從國學中抽繹出文學、史學、哲學來,待到抽繹完畢,錢先生擔心「國學」也許就會自然解體。

我們認為,錢先生的這個說法前一半是對的,因為現今的國學概念,的確過去沒有,無所師承。後一半的擔心則是過慮了。經過幾十年的學科分立實踐,我們承認,學者確實可以從國學中抽繹出文學、史學、哲學來,但這種抽繹的結果,絕對不會是國學的解體,反而可能是國學的提升。

如果處理好國學與文史哲學科的關係,那就不僅不會互相抵消,反而是可能相得益彰的。在中國古代,「國學」本是國家一級學校的稱謂。《周禮·春官·樂師》有云:

「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禮記·學記》也說:「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國家級學校的稱謂,歷代有所變化。漢代稱太學,晉代稱國子學,北齊稱國子寺,隋代稱國子監,唐宋時則以國子監總管國子、太學、四門等學,元代設國子學,明、清兩代設國子監,至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2023年)開始設學部,國子監的稱呼於是廢止。清末佚名撰《西巡迴鑾始末》:

「學堂之設,(光緒)二十四年業已議有章程:縣設小學,府設中學,省設大學,循序遞進,給照為憑;大學卒業學成,乃諮送京師國學,覆加課試,量才授官。所學皆實用,所取皆通才,而國家收得人之效矣。

」可見,「國學」從周朝就有了,原來是國家級的貴族子弟學校,逐漸發展為國家的最高學府。優秀的庶民子弟也可進入國學,經過考試,量才授官。作為國家一級學校的「國學」概念,與今天所謂「國學」的概念是不同的。

今天我們所指稱的「國學」概念,不是指中國傳統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問」和「學術」。所謂「學問」,側重於有關傳統文化知識體系的積累與梳理;所謂「學術」,側重於有關傳統文化研究方法的繼承與創新。而作為現代意義上的「國學」概念,是晚清以來逐漸形成的。

由於西學東漸的緣故,中西學術交流日益頻繁,為了與「西學」相對應,有人提出了「舊學」或「中學」的概念。張之洞即提倡:「新舊兼學。

四書五經、中國史事、政書、地圖為舊學,西政、西藝、西史為新學。舊學為體,西學為用,不使偏廢。」(《勸學篇·外篇·設學第三》)後來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指出:

「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者,張之洞最樂道之,而舉國以為至言。」由此,「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成為張之洞的名言。可見,相對於「新學」,「國學」指「舊學」;相對於「西學」,「國學」指「中學」,它是與「西學」不同的自具特色的文化體系。

為了弘揚國學,章太炎發行《國粹學報》,出版《國故論衡》,於是「國學」又有了「國粹」和「國故」的稱謂。胡適即指出:「『國故』這兩字,是章太炎先生提出,比從前用的『國粹』好多了;其意義,即中國過去的歷史、文化史,包括一切。

」(《再談整理國故》)胡適又說:「『國學』在我們的心眼裡,只是『國故學』的縮寫。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見《胡適文存二集》)2023年,被尊稱為「國學大師」的章太炎先生,應江蘇教育會之請,公開向上海社會各界做「國學」專題講演,前後共10次,後由聽講者整理成兩個文字,先後以《國學概論》和《國學講演錄》為題出版。此外,在一些學校裡也設有「國學概論」的課程,錢穆先生的《國學概論》一書,就是以他2023年至2023年在無錫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和蘇州江蘇省立蘇州中學的講稿整理而成的。因此,儘管社會上和學術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評價分歧仍然很大,但自此以後,「國學」的名稱已在學術界廣為流行。

有交叉,有區別。 國學主要指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史哲,語文主要包括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雙方在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學方面是重疊的。

國學和語文一樣麼??

6樓:午夜的水晶燈

當然大不一樣啦,國學是一個文化範疇,而語文是一個學科範疇,語文是學生要學的必修課程,而國學是讓一個人修身養性的文化藝術知識。

下面是我找到的一些國學資料,我儘量簡明地貼上哈

"國學"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

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範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

中華國學其宗旨,乃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國學」應包括五術、六藝、諸子百家之說。其中諸子百家,包括「儒、釋、道、刑、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為天地立心」之學;其中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在古代,「六藝」中禮、樂、射、御,稱為「大藝」,是貴族從政必具之術,貴族子弟在太學階段要深入學習;書與數稱為「小藝」,是民生日用所需之術,是在古代「小學」階段的必修課,乃是「為生民立命「之術;其中五術,乃是 「為往聖繼絕學」、「究天人之際」關係的學問,包括「山、醫、卜、命、相」等。

被今人疵垢為「迷信」,那些輕易否定一切「究天人之際」關係的學問的人,其實他們很少站在與人生存在狀態息息相關的終極關懷的立場上,去認真的**天人之際的真切意蘊與內在價值,去拉近生命存在與天人之際之間的間接和直接聯絡,在傳統與時代、學問與生活中架設一架溝通的橋樑。 (以上文章摘錄自 董斌《何謂「大國學」及其宗旨和意義?》)

你好,你有大語文國學堂的啟用碼嗎

你好,高大的松樹!你舉著一把巨傘,是想讓我們進來乘涼嗎?你好,晶瑩的露珠!你不停地眨著眼睛,是在與我交換眼神嗎?出處 山中訪友 是著名散文家李漢榮先生髮表於1995年第6期 散文 月刊一篇傑作。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簡略,記作者獨自到山野林間的一天遊歷,因為帶著動情的眼光,所見之景都有許多新奇的色彩...

省級高速和省道有什麼區別?國道和高速有什麼區別

高速路上自行車,電動車,農用車是禁止通行的,而省道上這些車是可以上路行駛的。國道和高速有什麼區別?1 劃分標準不同 國道按照道路在路網規劃中的重要程度而定 高速公路按照道路結構的技術等級而定。2 涵蓋範圍不同 國道指公路的性質 高速公路是指公路的等級。3 編碼規則不同 國道的編號為g國字的拼音首字母...

同源詞和同源字有什麼區別,高中語文 同源詞和同源字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同源詞也是指字

同義詞就是說這兩個次的意思相近或者一樣,同源詞一般是指英文裡邊的,是指兩個詞的 一樣,或者是從一個詞演變而來的,但意思可能不一樣,這樣才詞叫同源詞。高中語文 同源詞和同源字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同源詞也是指字?30 漢語訓詁學術語。凡語義相通 或相同 聲音相近 或相通轉 的字稱為同源字。如 廣 與 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