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品德生活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43833(社會)作為課程改革新設定的小學階段綜合課程,力圖體現以下基本理念:
一、品德培養迴歸生活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小學低年段將品德課與生活綜合設定「品德與生活」課;在中高年級將品德課與社會課綜合設定「品德與社會」課。這是一項重大的課程改革舉措,此項舉措的最主要意義就是:通過課程的綜合將為小學生開闢一條通向他們生活的渠道,使他們在生活的內在聯絡中獲得整體的發展,特別是有利於他們的品德與社會性發展。
道德存在於人的整體、整個生活,不會有脫離生活的道德。人們是為了生活(社會生活)而改善、提升社會的道德,培養、發展個體的品德,並不是為了道德而道德,同樣,社會道德和個體品德的提高與發展也只有通過他們自己的生活。脫離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將使這種道德抽象化、客體化,脫離了生活去培養人的品德也必將使這種培養因為失去了生活的依託和生活的確證而流於虛空、形式、無效。
總之,品德的培養所遵循的應當是一種生活的邏輯,而不是一種純學科的邏輯。品德課與生活課的綜合,品德課與社會課的綜合就意味著人的品德與人的生活(社會生活)的內在聯絡。因為生活本身是綜合的,綜合課程的設定也就是要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找到一條通向生活(社會生活)的道路。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設計是:以兒童四個方面的生活: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積極的生活、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為課程的基本框架來確定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標準。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則是以「我在成長」、「我與家庭」、「我與學校」、「我的家鄉(社群)」、「我是中國人」、「走進世界」等六大主題,也即是按兒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為課程框架來確定目標和內容標準的。 課程設計努力將各種教育融合起來進行。「品德與生活」是將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會文化、科學教育進行有機整合;「品德與社會」是將品德、行為規範、法制、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國情、歷史與文化、地理環境等教育有機融合。
二、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 教育要回歸生活,我們重視生活的教育價值,其中特別關注是兒童正在進行中的現實生活。這也是兩門課程標準共同追求的一個基本理念。 兒童有他們自身與**不同的生活需要與特點,不從這種需要與特點出發,教育幾乎成為不可能,教育只有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才能做到有效、有針對性。
我們認為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但這還不是這種關注的根本。 這種關注的更重要意義還在於:一方面,學校教育無可否認地要為學生的未來生活做準備,另一方面,我們的教育,我們的課程更要重視、關注怎樣去改善、促進兒童正在進行中的生活。
我們爭取通過本門課程的實施讓兒童學會營造一種屬於他們自己的健康、積極、快樂、負責、有愛心、有創意、肯動腦的生活。在標準中的課程理念、目標、內容等方面所呈現出來的課程文化是一種兒童文化,它富有「童心」、「童趣」,是兒童所喜歡、所需要的,力求做到從兒童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我們所倡導的課程生活是一種快樂的、積極的、有意義的生活,促進他們在這種生活中發展,在發展生活。
我們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也並不排除為他們的未來生活做準備,只是我們認為沒有兒童的今天,對明天的追求就會落空,不能為明天而犧牲今天。 課程以兒童現實生活為基礎,但它不是學生生活的簡單翻版。課程的教育意義在於它要高於生活,所設定的內容是兒童生活的錘鍊。
重視現實生活經驗並不意味著排除間接經驗和知識的學習。人要生活就不能排除間接經驗的獲得。標準對兒童應具有的相關知識也作了精心的考慮。
三、積極引導兒童的發展 以兒童自己生活為課程基礎,體現了課程指導思想對兒童的尊重。尊重兒童不僅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條件,應當說這也是教育的本質觀點。但是,尊重兒童也決不是對兒童聽之任之。
兒童作為發展中的人,他們自身具有受教育、接受引導的需要。教育者在引導兒童方面負有道義上的責任,尊重兒童必定內在地包含了對兒童的引導。因為兒童只有在教育引導下才能不斷髮展和提高,使他們的價值不斷得到提升。
設定一門課程就體現了這種引導。本課程所涉及的兒童與自然、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我等諸多關係,都需要通過正確引導而達到對自然的認識、對社會的準確理解、對自我的合理把握;他們各方面的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也需要按一定的目標去積極引導。 特別強調的是課程在品德教育方面的引導作用。
品德教育是一種價值教育,在一個價值多元化的社會中,我們要引導兒童在多元價值中做出正確的、合理的選擇,決不是「幹什麼都行」、「做什麼都容許」的片面相對主義。為此課程所追求的不僅是針對性、有效性,而且是具有明確的方向性。我們認為積極的、正確的價值引導,必定是一方面建立在對當今社會對個體發展需求的領悟上,同時也必定是建立在對當今少年兒童內心世界所存在的期待、願望的關注上。
只有這樣的引導才是正確有效的引導。課程努力在積極引導與尊重兒童的內在結合上走出有當代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的品德教育之路。它既揚棄傳統教育不尊重兒童、不從兒童實際出發的強行灌輸和機械行為約束的做法,同時也決不走當代西方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那種否定價值引導,要求教育者在價值教育中持價值中立的價值相對主義之路。
四、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 當今學生都是一個具有完整生命表現的人,面對他們參與的生活世界,他們的生命表現既有認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為。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種因素也總是在互動作用中同時發生、同時作用於生活。當一個兒童遭遇到生活中某個事件、某個人時,他不僅在感知認知:
這是一件什麼事?這是一個什麼人?同時也會產生這是件好事還是壞事、這人是好人還是壞人的問題。
隨之而萌發相應的情意、態度,然後是一定的行為。但在以往的課程中往往割裂了人的各種心理因素,或是片面強調認知,割裂了它與情感、態度的聯結,在課程教學中只有認知而無體驗;或是片面強調行為習慣的養成,分離其與一定認知、情感傾向之間的關係。進入課程學習之中本應具有完整生命表現、心理結構的人往往被人為肢解,學生作為一個人未能完整的進入課程學習過程。
學習的結果當然也不可能是完整人的發展。課程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世界也是一個事實世界與價值意義世界二元對立的世界。 新的課程標準力求使學習過程成為完整生命投入的過程,成為完整心理結構參與的過程。
學習的過程不僅要經受認知的挑戰,從中獲得理智上的滿足,同樣在情感、心靈的充盈中獲得精神的體驗。學習的結果不僅是知識的獲得、認知水平的提高,就本門課程的性質而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行為規範的養成,使他們既學會做人,又學會做事,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關照下學做事。
五、倡導自主、探索性學習 課程所設計的活動或主題,大量都是需要兒童作為主體參與其中的,要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結論。學習過程是兒童用參與「調查」、「實驗」、「探索」、「討論」、「服務」、「辨別」、「創造」、「表現」等多種方式去感受、體驗、領悟與表達的過程。 按照標準的要求編寫理想的教材應當是一種能夠與學習者進行「對話」的文字,要把學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經驗、感知體驗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
倡導自主、探索性學習也不是排斥接受性學習,兩種學習方式應當相互滲透,面對不同的教學主題做出合理選擇。
中學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條基本理念是「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第二條基本理念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祕、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第三條基本理念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
第四條基本理念是「強調資訊科技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資訊科技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資訊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
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有,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一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 準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三 積極倡導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式 四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朗讀,背誦,默寫,作文 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 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有哪幾個方面
一 基本理念 1.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 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2.數學是人們生活 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資料 進行計算 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
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一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二 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三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 的學習方式。四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課程的性質和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 實驗稿 明確規定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