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2021-03-05 09:13:46 字數 6097 閱讀 8193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心思想是:

作者以時空為線索,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了兒童熱愛自然,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心理,探求各種知識的廣泛的生活興趣,以及作者當時的童真童趣。全文最後一句,所表達的思想也有深層含義,實是指作者的童真童趣的一去不復返。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2023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狂人日記》。

藝術手法:

1、語言簡練,生動傳神。如寫春、夏、秋三季百草園的景物,只有寥寥數筆,但卻把事物的情狀描繪得非常生動。

寫冬天雪地捕鳥,連用「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等動詞,準確生動而又富有層次地描繪出了捕鳥的全過程,這彰顯了作者遣詞造句之功力。

2、狀物寫景,繪聲繪色。作者調動了各種感覺器官,使景物描寫有聲有色,鮮活生動。菜畦的「碧綠」,桑葚的「紫紅」,菜花和蜂的「黃」是寫顏色;「高大」「肥胖」「臃腫」「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是寫形狀。

2樓:匿名使用者

本文作者通過回憶童年時「百草園中的遊戲玩樂」和「三味書屋中的讀書學習」,表現了兒童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活潑、自由快樂的心理。

3樓:匿名使用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主題是什麼眾說紛紜,其主要分歧點在於:是否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1.主題在於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中心思想是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用樂園似的百草園生活和陰森、冷酷、枯燥、陳腐的三味書屋相對比,一個是多麼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闊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麼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 類似的看法是:通過對百草園裡自由快樂的生活和三味書屋裡枯燥無味的生活相比,表現了熱愛大自然,追求自己快樂的兒童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

2.主題不在於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貫穿《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就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依照某種主觀需要,凡持革命的文藝家的作品都必帶「火藥味」的偏見,憑空地把它附會為批判封建教育,把它的前部分和後部分作為對照割裂開來,不僅破壞了這篇作品整體的和諧統一,也破壞了它的詩意。

因此,《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主題思想應該是: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了兒童熱愛自然,追求新鮮知識,天真幼稚、快樂的心理。

4樓:霸刀

給你個狠的

啊是的我知道你會恨我不負責任所以我都幫你選好了:本文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還有關於中心思想的兩個解說:先寫百草園的快樂,然後寫三味書屋的枯燥苦悶,用對比的手法體現封建教育過早剝奪兒童的童年(現代教育不是啊?)、表達魯迅對此的什麼什麼什麼什麼。

還有一個是兩個都很快樂,只是記敘一段童年作者魯迅從「毛孩子」到讀書學生的經歷。

我更支援後者,因為你在字裡行間可以看到魯迅並沒有說三味書屋多壞。

宣告一下:我可沒完全否定第一種,如果你們老師支援那個還是跟著老師的思想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主題是什麼眾說紛紜,其主要分歧點在於:是否批內判封建教育制度。 1.主題在容於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中心思想是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用樂園似的百草園生活和陰森、冷酷、枯燥、陳腐的三味書屋相對比,一個是多麼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闊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麼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 類似的看法是:通過對百草園裡自由快樂的生活和三味書屋裡枯燥無味的生活相比,表現了熱愛大自然,追求自己快樂的兒童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

2.主題不在於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貫穿《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就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依照某種主觀需要,凡持革命的文藝家的作品都必帶「火藥味」的偏見,憑空地把它附會為批判封建教育,把它的前部分和後部分作為對照割裂開來,不僅破壞了這篇作品整體的和諧統一,也破壞了它的詩意。

因此,《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主題思想應該是: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了兒童熱愛自然,追求新鮮知識,天真幼稚、快樂的心理。

6樓:abcd百合天使

中心思想是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用樂園似的百草園生活和陰森、冷酷、枯燥、陳腐的三味書屋相對比,一個是多麼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闊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麼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

7樓:匿名使用者

簡言之,魯迅在中年時回憶童年時的生活,有樂趣,也有禁錮。把每篇文章都賦予一個深刻的含義,作家豈不要累死?

8樓:匿名使用者

有獎勵寫回答共3個回答

匿名使用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專屋》的主題是什麼屬

眾說紛紜,其主要分歧點在於:是否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1.主題在於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中心思想是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用樂園似的百草園生活和陰森、冷酷、枯燥、陳腐的三味書屋相對比,一個是多麼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闊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麼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 類似的看法是:通過對百草園裡自由快樂的生活和三味書屋裡枯燥無味的生活相比,表現了熱愛大自然,追求自己快樂的兒童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

2.主題不在於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貫穿《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就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分別是什麼?

9樓:tutu天然呆

【主要內容】

在百草園的有趣生活和在三味書屋的啟蒙學習生活.作者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另外,作者通過對自己在私塾的學習生活的描寫,也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

【中心思想】

(關於本文的中心,大致有三種不同的意見,這很正常,這就是語文不同於自然學科的地方。你同意哪一種,應從原文中找出依據。)

1、這篇課文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襯托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

2、這篇課文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3、這篇課文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兒童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自由歡樂的心理。

【段落大意】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閱讀時抓住地點的變化可將全文分為兩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時間和事情的不同分為幾層:

第一部分(1~8段):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層:

一層(1段):總的介紹百草園情況。點出是「我的樂園」,充滿留戀之情。

二層(2段):寫熱天百草園充滿無限樂趣。

三層(3~6段):寫長媽媽講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層(7~8段):寫冬天百草園雪地捕鳥的樂趣。

第二部分(9段~結束):回憶在三味書屋讀書的經歷。可分五層:

一層(9段):是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去書塾讀書。

二層(10~11段):寫入學的情形。介紹了書屋和先生。

三層(12~16段):寫不準提課外的問題。

四層(17~20段):寫不準去後園玩。

五層(21~24段):寫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畫畫兒。

【內容簡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2023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採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說它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裡受到規矩的束縛。但作者並末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通過課間學生溜到後園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乘機偷樂兩個小故事的敘述,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

該散文入選初中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

【創作背景】

這篇散文寫於2023年9月18日。「三·一八」**以後,魯迅被北洋軍閥列入通緝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單。因此他無法公開與北洋軍閥作鬥爭,被迫於2023年應廈門大學的邀請離開北京。

魯迅到廈門大學時正值暑期,學生還沒開學。魯迅在輾轉流徙,心情苦悶的時候經常回憶起少年時的往事,就寫了這篇散文發表於《莽原》上,發表時加的副標題是」舊事重提之六「。

【作品鑑賞】

這是一篇譜寫幼年往事的優美回憶性散文。在這一膾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筆觸舒捲自如地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

這個世界是由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組成的。先是百草園,顧名思義,是個荒涼的地方,如作品所說,「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時卻是我的樂園」。「草園」變成「樂園」,其間就充滿了童趣,作品即以這為中心進行構圖。

兒童最大的心理特徵就是好奇,自然的形態,自然的情調,自然的聲音,必然萌發起他們的興趣,勾起無窮的聯想,那蟬的「長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彈琴」,都是孩子們對昆蟲語言的好奇想像。魯迅在百草園裡描繪的就是兒童在自然環境裡的極樂世界。在作者筆下,百草園是一個充滿了顏色和聲音的生命世界,連那青青的野草叢裡,也氤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這故事極有聲色,但見金光閃閃,風聲颯颯,鬼影幢幢,妖氣重重,恐怖極了,又生動極了。有人認為這像是閒筆,其實這看似信筆插話,卻是極具匠心,眾所周知,這是一個民間的古老傳說,魯迅藉助它饒有興趣地從另一側面豐富了作品的內容。從結構角度看,這個故事是從園裡草叢中相傳「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引發出來的,文氣貫通,毫無遊離之感;而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兒童的心理,挖掘了潛存於他們心靈深處的奧祕。

可以想像得出,孩子們對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喜歡又害怕的。在技巧上看,這一插話是轉敘事為描寫,別開生面地為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百草園一滲入人情,就更其魅人了,這實是一記妙著。

百草園的另一景觀是冬天,作者集中筆力只寫雪天捕鳥,怎樣張設機關,鳥雀如何入彀,閏土父親如何傳授方法,自己又是如何不行,雖然著墨不多,但卻相當傳神,是一幅充滿了兒童樂趣的動畫,從這裡頭看到了孩子們歡蹦亂跳的情景,聽到了快樂的歡語笑聲。寫夏天,用濃墨重彩,寫冬天則輕描淡寫,這一筆路的轉換,也很巧妙。把這兩大斷片連綴起來,構成了百草園的大全景,它所表現的就是「無限的趣味」,那是一個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可以無拘無束地盡情歡笑的兒童樂園。

三味書屋的況味就完全不同了。由於對它理解不同,因此對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創作意圖也有多種猜測。有的認為魯迅所勾勒的三味書屋是一個封建的囚牢,禁錮兒童身心的場所,因此論定作者意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有的則相反,以為三味書屋和百草園一樣,都是表現兒童樂趣的。孰是孰非,只有正視作品實際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方能得出比較確當的答案。三味書屋是個私塾,如作品所說,「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

它的樣子就很古老,所謂「三味」,實是經、史、子三類書籍,「三味書屋」這一名稱就鮮明地表現了這所私塾的辦學宗旨和教育內容。在作品裡,作者魯迅十分逼真地描寫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學生進學先向孔子牌位行禮,其次是拜先生,平時只能專心攻讀經書,旁的學問是不許過問。日常課程也安排得十分刻板,每天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書慢慢加多,對課也逐漸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書塾設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罰跪的規則。總之,三味書屋絕不是和百草園一樣是兒童的樂園,它是一所名副其實的「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裡要受到規矩的束縛,自由是沒有的;但魯迅也沒有把書塾寫成兒童的囚牢,這不是他創作的本意。讀這篇作品,誰都會真切地感到,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裡,卻有一股親切的氣氛流動其間,這就是兒童的諧趣。

有三幅明麗的圖景,值得注意,一是「園戲圖」,書屋後面有一個小園,學生有時偷偷地從課堂裡溜出來到裡面玩耍。再就是「讀書圖」,師生都放開喉嚨讀,可讀到後來,學生的聲音漸漸地低下去,以至靜了下來,只有老師一個人在那兒搖頭晃腦大聲地朗讀著,這情景實在有趣極了。最後是「課嬉圖」,在課堂間隙,當先生獨自「讀書入神」之時,孩子們便調皮起來了。

這三個充滿諧趣的圖景,和「最嚴厲的書塾」似乎有點不大相稱,反差很大,但這恰是透露了魯迅的創作意圖,於「嚴厲」的環境中,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天性和本能。

【作者簡介】

參考資料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裡作者都做了那些事

百草園 按斑蝥,拔何首烏藤,摘小珊瑚珠,拍雪人,塑雪羅漢,用閏土父親教的方法捕鳥。三味書屋 折臘梅花,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畫畫,書屋學習。我的天,憑我的記憶,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應該是做了好多事吧。在百草園捕鳥 拔何首烏 將磚頭拋到隔壁人家,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三味書屋應該是讀書 折蠟梅花,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對三味書屋和百草園都有什麼印象

應該說百草園代表了作者的童年,也代表了作者記憶中的美好 而三味書屋代表了作者最初的啟蒙,是作者成長的開始.在百草園中,不僅僅只是花鳥魚蟲,對於童年的作者來說,更是一個小世界,在那裡,作者發揮自己的想象,為創造了一片天空.可以說,那是童年的祕密,是心靈的家園.對於百草園,作者是回味的,是懷念的,但是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如何縮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如何縮寫?

是魯迅對兒時生活的懷念,收編在 朝花夕拾 百草園就是院子,文中記錄了兒時的魯迅在那裡翻翻磚瓦阿,抓抓蟲子阿的無憂無慮時光。而三味書屋是他兒時的學堂,描寫了他上學時的故事。其中經典的典故有 百草園中的不用說。不用說。更不用說。的排比句魯迅遲到後在桌子上刻 早 字的故事 全文處處流露魯迅先生對兒時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