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薇薇
1、原因
因為他「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古人和來者都是指賢能的君王,一個已經逝去,一個還未到來)、詩人感嘆自己生不逢時,沒能趕上有賢君的時代,於是「愴然而涕下」。
2、原文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3、註釋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幽州臺:即**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⑵前:過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聖君。
⑶後:未來。來者:後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⑸愴(chuàng)然:悲傷悽惻的樣子。涕:古時指眼淚。
譯文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4、簡析
這首詩沒有對幽州臺作一字描寫,而只是登臺的感慨,卻成為千古名篇。詩篇風格明朗剛健,是具有「漢魏風骨」的唐代詩歌的先驅之作,對掃除齊樑浮豔纖弱的形式主義詩風具有拓疆開路之功。在藝術上,其意境雄渾,視野開闊,使得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鮮亮感人。
全詩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空曠的藝術畫面。詩的前三句粗筆勾勒,以浩茫寬廣的宇宙天地和滄桑易變的古今人事作為深邃、壯美的背景加以襯托。第四句飽蘸感情,凌空一筆,使抒情主人公——詩人慷慨悲壯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畫面的主位上,畫面頓時神韻飛動,光彩照人。
從結構脈絡上說,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後相互映照,格外動人。
2樓:心旅
懷古傷今,聯絡到了過去,家國及自己。
3樓:如果雲知道
當詩人想到宇宙無窮無垠,時間、空間無限,而人生卻是那樣短暫有限,就越發感到孤獨寂寞。天地如此之大,抱負卻無從施展,於是強烈的希望與同樣強烈的失望,形成了無法排解的巨大憂憤、鬱悶。在這尖銳矛盾之中,不由得孤獨地流下了眼淚。
這就是「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抒發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4樓:情感生活助手
登幽州臺歌抒發了詩人陳子昂,慘痛遭遇和燕昭王的從諫如流後抑鬱已久的悲憤之情,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愛國志士懷才不遇的苦悶和悲憤的境界,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鬱悶的心情。
原詩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5樓:llx雄雄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表達了作者孤獨的情懷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則是點睛之筆 表達了作者失落悲觀的思緒 暗暗流露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情感!採納一下,謝謝!
6樓:匿名使用者
抒發了作者失落悲觀的思緒,暗暗流露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情感,。
獨愴然而涕下的 獨 有什麼深刻含義
7樓:熱心網友
獨愴然而涕下的獨的含義:
本意孤獨,隱指作者對所處環境的不滿,天下無知己,只得獨自一人,借酒澆愁。
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這句話的意思是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8樓:匿名使用者
獨:指詩人自己。
此句出自唐代詩人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原文: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此句意思是:我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寫出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
9樓:流浪的§心情
這詩本來就是表達一種寂寥的心情啊,一個「獨」字,不是很好的突出了作者獨自一人登上高臺感受到的那種寂寞,感傷麼。如果說非要寓意的話,就是表達他不被重用,形單影隻。懷才不遇的感慨,再深刻,我就悟不出來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念、獨、悠悠寫出了作者感慨燕王那樣禮賢下士的君王不多見,俯看現實,可沒有繼承人。揭露和諷刺了統治階級的奢侈和殘暴,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
賞析:想到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一陣悲傷湧上心頭,禁不住啊,我獨自熱淚縱橫!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
登幽州臺歌字翻譯,登幽州臺歌 字字翻譯
幽州 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在北京市。幽州臺 即 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造的。前 過去。古人 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聖君。後 後來 來者 後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念 想到。悠悠 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愴 chu ng 然 悲傷,悽惻的樣子。1 涕 眼淚...
登幽州臺歌翻譯
一 出處 唐代詩人陳子昂的 登幽州臺歌 二 原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三 譯文 過去沒有看到古之賢君,未來見不到賢明君主。想到天地之間久遠廣大,我更加感到悲傷淒涼而獨自流淚。擴充套件資料一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陳子昂由於經常對武后朝廷提出批評,而受到...
登幽州臺歌和登飛來峰的相同點,登幽州臺歌,望嶽,登飛來峰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王安石的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與杜甫的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 登飛來峰 表達了作者 遠曙,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負.望嶽 則表達了詩人雖考場失意,仍充滿不怕困難,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和豪邁氣概。其寫作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