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免耕覆蓋栽培技術的要點有那些

2021-05-02 22:32:49 字數 5471 閱讀 5147

1樓:匿名使用者

小麥稻草覆蓋免耕栽培技術通常是中稻收穫後,在稻田土表直接進行條播、撒播、播前化學除草、施肥、播後稻草覆蓋的一項高產高效簡化栽培技術。

(一)小麥播前準備

1 、稻草的準備 水稻收穫後將稻草晒至五成幹堆好待用,如果稻草過幹,不利於堆漚腐爛,且幹稻草覆蓋小麥種子,由於稻草間隙過大,不利於保墒出苗;稻草過溼,易腐爛,不便於覆蓋操作,晒至五成幹既有利於稻草腐爛及保墒出苗,又便於操作。

2 、開溝整廂 選擇水源方便、排灌方便的中稻田,水稻收穫後,適墒開溝整廂,按廂寬 2.5米開溝整廂,整理好廂溝、圍溝、腰溝和田間排灌溝,做到「四溝」配套,溝溝相通,排灌暢通,平整田面,清潔田園(小麥收穫後保留固定廂溝格局,免耕拋栽種植水稻)。播前 2— 3天,每畝用 200— 250毫升克無蹤或克瑞蹤 150— 180毫升加金都爾 60毫升,按每桶水加 50毫升克無蹤或 38— 45毫升克瑞蹤和金都爾 15毫升的用量,均勻噴施於田間雜草及殘茬上,進行除草和殺死殘茬,噴施克無蹤要注意不能用混泥水配兌,噴施時田間必須無水。

3 、施足底肥 一般在播種前一天,畝施複合肥 50公斤或用磷肥 30公斤,鉀肥 15公斤,尿素 10公斤,將三者混合均勻後撒于田面,碳氨揮發性大,不宜作底肥。

4 、小麥種子處理 小麥種子在播前晒種 1— 2天,然後每公斤種子用 15%粉鏽寧 2克拌種,隨拌隨播。

(二)播種及播後管理

1 、合理密植:免耕小麥分櫱節位底,分櫱多,成穗率高,播種時要嚴格控制播種量,中等肥力以上田塊,每畝播量不超過 9公斤,肥力偏低田塊每畝播量 10公斤。

2 、適墒播種:我省秋播主推的小麥品種有鄭麥 9023、鄂麥 18、鄂麥 23、宛麥 369,適宜播期以 10月 15— 25日為宜。但鄭麥 9023適宜在 10月 20-25日。

3 、規範蓋草:小麥播種後要及時蓋草,蓋草厚度約 0.25— 0.

5釐米,標準是既不露種又不露土,掌握薄蓋不露的標準,每畝用草量 250公斤,即一畝水稻田稻草蓋 2畝小麥。稻草覆蓋後,要用水噴溼,有利於苗齊苗全和稻草腐爛。

2樓:匿名使用者

小麥免耕覆蓋栽培技術,具有方法簡單、省力省工、增產增效、易於推廣等突出優勢,尤其適宜在秋季多雨、揭板整田難度大情況下采用。其技術要點為: 1、開溝起廂、播前化除。

水稻收穫後,按1.8--2米寬開溝起廂,廂溝寬25—30釐米、深20—25釐米。從溝內起出的泥土儘量敲碎,均勻地撒於廂面,同時開好腰溝、圍溝,做到溝溝相通,排水流暢。

播前2—3天清理廂面,每畝用滅生性除草劑「克無蹤」200—250毫升兌水60公斤,均勻噴施於廂面雜草與殘茬上,殺滅雜草與殘茬,隨後播種。 2、酌施底肥、增施磷鉀微肥。 小麥播種前,每畝均勻撒施小麥專用肥或優質複合肥40--50公斤做底肥。

若自己配肥,注意增施磷、鉀、微肥,控制速效氮肥用量,特別是不能用揮發性強的碳氨做底肥,以減少肥料的揮發與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此外,免耕小麥還應注意化肥用量不可過大,防止「燒種」及肥料無效損耗。 3、藥劑拌種、增加播量。

小麥播前晒種1—2天,然後再根據當地病、蟲、鼠害發生情況用殺菌劑、殺蟲劑或防鼠劑拌種。目前使用效果較好的殺菌劑有立克秀、適樂時、粉鏽寧等,殺蟲、防鼠劑有甲基異柳磷、辛硫磷、氧化樂果等,拌種後隨即播種。由於免耕小麥蓋籽較淺,為防止鼠害,保證一播全苗,播種前最好用敵鼠鈉鹽拌麥粒製成毒餌將老鼠誘殺。

免耕小麥雖然落籽淺、分櫱位底、櫱多、成穗率高,但播種時未整地,播種環境差,加之易遭鼠害、蟲害、甚至雀鳥危害,因此綜合考慮,播種量應比翻耕栽培增加5—10%,一般每畝均勻撒播麥種10公斤左右。免耕小麥最佳播期與翻耕栽培基本相同,低山以10月15—25日為宜,高山應適當提早。 4、播後蓋土、地表蓋草。

小麥播種後,必須用肥土或腐熟農家肥將麥種基本蓋嚴,隨後再用半乾的稻草、麥秸或其他粉碎的秸杆均勻蓋於廂面,標準以薄蓋不露土為度,畝用草量約200--250公斤。免耕小麥地表蓋草,在減少小麥種子外露同時,還可起到保溫、保墒、保肥,抑制雜草、促進出苗,增進地力、改良土壤等多重效果,是一項重要的配套增產措施,值得大力推廣。 5、注重追肥,防止早衰。

免耕小麥底肥用量受到限制,加之根層淺、易早衰,要提高產量,必須加大追肥用量。 一是早施苗肥。一般在小麥2葉1心時,畝追尿素5—6公斤,促苗早發穩長,儘快搭起豐產苗架。

二是重施拔節肥。一般田塊,在小麥拔節後,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若小麥返青期葉色淡、長勢差、群體小,可適當提早追肥、並增加肥料用量;若底肥足,麥苗長勢旺,則應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每畝撒施50--75公斤草木灰即可。三是補施粒肥。

一般在小麥抽穗揚花期或灌漿期,用「噴施寶」、「惠滿豐」、「恩益碧」等葉面肥,加0.3%的磷酸二氫鉀與1%的尿素液葉面噴施,每7—10天噴施一次,連噴2--3次。葉面噴肥可結合病蟲防治進行。

6、防草防倒、防治病蟲。 免耕小麥與翻耕栽培相比,病、蟲、雜草發生相對較重,而且後期容易倒伏,必須加強防治。 防治免耕小麥病害,除採取播種前藥劑拌種外,出苗後應重點抓好赤黴病、紋枯病、鏽病、白粉病的防治。

免耕小麥蟲害,重點要注意螻蛄、蠐螬、地老虎、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小麥播種前後可用毒餌誘殺。春季麥苗起身後是地下害蟲又一活動高峰期,可用「甲基異柳磷」、「專殺地老虎」等殺蟲劑兌水在廂面上潑澆。

控制免耕小麥田雜草,除採取播前化除外,小麥出苗後還應根據田間雜草發生情況,在雜草2—3葉期,噴綠麥隆、撲草淨、驃馬、巨星、使它隆等除草劑進行防治。 防止免耕小麥倒伏,一是要控制施氮,增施磷、鉀肥;二是在麥苗兩葉一心前後結合化學除草噴施多效唑;三是在冬、春季要結合清理「三溝」,將溝內碎土起出撒於廂面;四是年後嚴防基部病害。只要採取綜合健身栽培措施,增強小麥抗倒能力,就能減輕倒伏損失。

南方稻田水稻秸稈覆蓋免耕栽培技術的要點有哪些?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育秧與插秧 採用旱育秧技術,在旱床稀播培育苗體矮健、抗逆能力強的適齡多櫱壯秧。小麥(或油菜)收穫後,將田面及四周適當清整,疏理好排灌系統,直接在板田面以33~40釐米間距開3~4釐米深的淺溝,在溝內栽植旱育秧苗。栽植時可先以砘橇作窩後再將秧苗栽於窩內,以少量泥土固苗;也可用小鏟刀等工具邊剜窩邊栽植。

栽植窩距為20~25釐米,每公頃做窩12萬~15萬個,每窩1~2株,視水稻品種和秧苗素質而定。栽完後放淺水灌溉,保持2~3天田面有薄水。同時,用麥糠、絨麥草和油菜莢殼等均勻覆蓋水稻行間,秸稈用量為3.

0~4.5噸/公頃。

(2)稻田管理 秧苗返青後,根據水稻生長髮育和降水情況,以溼潤灌溉為主。分櫱達到預計的數量時,晒田控苗10天左右。拔節期後,視田間土壤水分含量情況灌溉,保證土壤水分含量不低於田間持水量的90%。

孕穗至抽穗期和追肥後適當增加田間水量。

小麥種植要點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小麥精播半精播高產栽培技術

技術要點:

一是培肥地力。要求0-20釐米土壤養分含量有機質大於1%,全氮大於0.07%,水解氮大於60mg/kg,速效磷大於15mg/kg,速效鉀大於80mg/kg。

二是選用良種。三是施足底肥。底肥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磷、鉀配合。

四是深耕細耙,提高整地質量。五是堅持足墒播種。六是適期播種。

七是適宜播量。精播每畝8-12萬基本苗,半精播每畝13-18萬基本苗。八是肥水運籌。

一般不追冬肥,澆好冬水,以保證麥苗安全越冬。

適宜區域:

適用於長江中下游、黃淮海等麥區,主要包括江蘇、安徽、湖北、河南、山東、河北等省的大部以及山西和陝西、新疆自治區有水澆條件的高產麥田。

二、小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技術要點:

據調查,我國西北麥區麥田嚴重缺磷,普遍缺氮,鉀相對充足;黃淮海麥區高產田缺鉀,部分麥田缺磷。各地農業技術部門可根據小麥的需肥量和吸肥特性、土壤養分的供給水平、實現目標產量的需肥量、肥料的有效含量及肥料利用率,結合土壤養分測定結果,確定氮、磷、鉀肥的施用量,或製作成專用肥,指導農民使用。

適宜區域:適用於全國各麥區。

三、南方稻茬麥少免耕栽培技術

1.少免耕機條播技術與板茬撒播技術

技術要點:

一是確定合理基本苗。適期播種每畝16-18萬為宜。二是肥料運籌。

前茬水稻要深耕足肥。畝施純氮12-14公斤,底追比5∶5,磷、鉀肥70%或全部作基肥。早施壯櫱肥,適當補施接力肥。

三是秸稈還田覆蓋。以水稻秸稈為主,每畝150公斤以上。四是做好溝系配套。

適宜區域:

適用於北緯30-35度麥區,主要包括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重慶、山東、等省(市)稻茬麥田。

2.稻田套播小麥種植技術

技術要點:

一是品種選用。選用越冬期抗寒抗凍害能力強,前期受抑影響小,中後期生長活力旺盛,補償生長力強,熟相好的矮稈、半矮稈緊湊型小麥品種。二是確定合理共生期。

共生期一般掌握在8-10天內,不宜超過15天,且越短越好。三是精確套播。四是開好溝,做好泥土覆蓋。

五是肥料運籌。播後趁土壤溼潤時,施種肥尿素5公斤/畝或氮、磷、鉀複合肥(8∶8∶8)15公斤/畝;在苗期開溝前重施苗櫱肥,用氮、磷、鉀複合肥(8∶8∶8)30公斤/畝,加尿素15公斤/畝,再撒上優質灰雜肥1500-2000公斤/畝,而後開溝,把溝土勻蓋在肥料上,提高肥效。

適宜區域:

適用於北緯30-35度麥區,主要包括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重慶、山東等省(市)稻茬麥田。

四、南方旱茬麥高產栽培技術

技術要點:

一是適期播種。適期播種以小麥冬前形成壯苗而越冬期不拔節為原則。二是提高整地質量,半精量播種。

三是肥料運籌。每畝施純氮12-14公斤,磷(p2o5)6公斤,鉀(k2o)5-7.5公斤。

四是開挖麥田溝,方便灌排水。

適宜區域:

適用於北緯30-35度麥區,主要包括江蘇、安徽、湖北、四川、重慶等省及河南南部除稻茬麥以外的旱茬麥田。

五、小麥防凍高產栽培技術

1.預防凍害的播種技術

一是根據當地的氣候生態條件,選用冬春性適宜的品種,不可越區選用品種。二是播期與品種相適應,在一個地區應先種冬性品種,後種半冬性品種。黃淮南部麥區半冬性偏春性品種,要嚴格按照農技部門指導的時間播種,不可偏早種植。

三是適量播種,播量過大麥苗密集,躥高生長,易遭受凍害,應採用半精量播種技術,培育壯苗,提高抗寒力。

2.補救小麥凍害的應變技術

(1)冬季凍害。冬季凍害主要補救措施:一是及時追施氮肥,促進小麥分櫱迅速生長。二是加強中後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

(2)早春凍害(倒春寒)。早春凍害(倒春寒)主要補救措施:一是對生長過旺麥田適度抑制生長,主要措施是早春鎮壓、起身期噴施壯豐安。

二是灌水防早春凍害。三是早春凍害後補肥與澆水。

(3)低溫冷害。小麥生長進入孕穗階段,因遭受零度以上低溫發生的危害稱為低溫冷害。主要措施:

在低溫來臨之前採取灌水、煙燻等辦法可預防和減輕低溫冷害的發生,並及時追肥澆水,保證小麥正常灌漿,提高粒重。

適宜區域:主要適用於各冬麥區受凍麥田。

六、晚播小麥應變高產栽培技術

技術要點:

一是選用良種,以種補晚。應選用半冬性和半冬性偏春性品種。二是提高整地播種質量,以好補晚。

三是適當增加播量,以密補晚。四是增施肥料,以肥補晚。晚播小麥應適當增加施肥量,氮、磷、鉀平衡施肥,特別重視施用磷肥,可以促進小麥根系發育,促進分櫱增長,提高分櫱成穗率。

五是科學管理,促壯苗多成穗。

適宜區域:主要適用於各冬麥區晚播麥田.

籽用南瓜栽培技術要點是什麼

1 選地及整地 籽用南瓜生產,要求無霜期110天左右,10 活動積溫2000 2100 因此,各地種植時要考慮熱量資源是否充足。南瓜選地要求土壤肥沃 不澇 易排水的平地 崗坡地。前茬以麥茬 玉米茬或使用農藥較少的茬口最好,如果選擇高毒 高殘留農藥的前茬,種植南瓜易造成藥害,殘留多。南瓜怕澇,整地要求...

薤菜栽培技術,芝麻菜的栽培技術?

薤 音卸,xi 又名藠頭或作剃頭 藠,剃,音叫,ji o 小蒜 薤白頭 野蒜 野韭等。百合科蔥屬多年生草本,一種蔬菜類植物。原產中國,漢書 龔逐傳 就有記載。現在,南方諸省都有種植,北方人極少食薤。葉濃綠色,細長管狀,三角形截面。葉鞘抱合成假莖,基部形成粗的鱗莖。鱗莖球形,似洋蔥,白色,是主要的食用...

花生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缺點有哪些

花生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並沒有什麼缺點,地膜覆蓋栽培是簡便易行的一種保護地栽培形式,投資不大,操作簡單,增產顯著。1 地膜覆蓋增產效果 花生地膜覆蓋技術採用後要比傳統的陸地栽培增產率達到了30 左右,畝產量可以達到450kg左右,並且還可以有效的提升花生的品質。花生經過覆膜之後一直到收穫,都可以免除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