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本無區別;
視迷悟程度而定;眾生是迷者,對一切相皆執著,所見一切相皆是虛像;
菩薩是開悟者,對相已無執著,因而所見相皆是非相。
佛是徹悟者,一切相包括我相人像眾生壽者相皆不執著,因而無相。
眾生道交所見之佛菩薩相皆是方便相,不必執著其相。
2樓:匿名使用者
菩薩相、佛相,為善所化,視為同宗,可做一相論,初學者可理解為世間一切善果皆為菩薩相、佛相,同理,世間永珍,眼、耳、鼻、舌、身、意,只要你能感受到的,無關善惡是非,皆為眾生相,有善有惡,有因有果,若你的修為到達一定程度,試著去把眾生相、菩薩相、佛相結合在一起,隨緣是相,因緣得相,萬化萬像,無色無相,相由心生,隨心而相,得我上善道果---個人愚見!
3樓:
這三個名詞的「相」,指的就是「行為」。有菩薩行為的,就是「菩薩相」,有佛的行為的,就是「佛相」,與凡夫眾生一樣行為的,就是「眾生相」。
4樓:匿名使用者
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5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你眼裡的區別,佛眼裡那有這個區別?載髒謗佛,若有四相,皆非是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有留處。 真空境界中,無有一相為真,此即無明。
6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可理解為世間一切善果皆為菩薩相、佛相,同理,世間永珍,眼、耳、鼻、舌、身、意,只要你能感受到的,無關善惡是非,皆為眾生相,有善有惡,有因有果,若你的修為到達一定程度,試著去把眾生相、菩薩相、佛相結合在一起,隨緣是相,因緣得相,萬化萬像,無色無相,相由心生,隨心而相
7樓:匿名使用者
相是現象的意思這裡可以理解為外表。
8樓:忘歌柏
沒有區別 只是性的穩定度不同
9樓:喬恩
菩薩分好多、佛相也分好多
10樓:
三者的區別在於迷悟的程度。
佛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 寺廟中的佛和菩薩為什麼都有相
11樓:匿名使用者
菩薩和佛都是無相,不執著於心念,寺廟裡的那叫塑像或畫像,只是「相」的一種而已,因為眾生著相,只能通過塑像和文字來向眾生介紹佛菩薩。首先你得先理解什麼是有相,什麼是無相。如實而知,過去如夢幻,未來僅是名詞概念,現在又不停留,不確定,瞬息即滅,如實知,一切相都是心相,不取於相,就叫無相,反之,取於相,認為有所得,叫有相。
12樓:匿名使用者
阿彌陀佛!
從羅漢以上就是聖人了,菩薩比羅漢高,佛是最高,都沒有男女相的。即使在凡夫境界中,也只有欲界才有男女相,色界和無色界都是沒有男女相的。
本來是「無相」,可是在凡人眼裡卻是有相,看看濟公羅漢的募修寺院的榜文就清楚了:「即人心有佛,不礙真修;而俗眼無珠,必須見像。是以重思積累,造寶塔於九層;再想修為,塑金身於丈六。……」
有相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因為凡夫眼濁,看不見「無相」的妙法,只能看到有相的假法。法為凡夫說,非為聖者說,樓主細思焉!
13樓:無悔天帝
你要知道,它們不是有情眾生,它們只是石頭木頭做的塑像罷了呀,如果它們這不能思考的東西都能做到金剛經所說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那人更應該可以做到了呀,佛在經中已經很清楚了說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又何必為他們的相貌煩惱
佛與菩薩,只是為了方便救度眾生,順其心意現種種身而教化之,但眾生不應該為他的長相而心生牽掛執著,佛、菩薩已經沒有男女之分了,因為沒有了淫慾之心就不會有區別,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成佛啊,只是因為妄想和貪嗔痴不能解脫
請多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若感興趣,查「淨土法門」
14樓:管家小老頭
佛像只是表法的,眾生根性不同,初學者不著相還不行,讓他們只拜天空,其不能信其有,隨著學佛深入後,才知佛無處不在,對佛子來說,佛在心中,佛和菩薩為較化眾生,可以以不同形象示人,只是為了慈悲普度。。
15樓:財碩水晶
善哉善哉
樓主,看來你對這個「相」的理解太片面
了,佛說的相,是很多種的,可以是指顏色,物體外在的形狀,內在的形狀,人和人的不同,人的相貌,也可以指時間,也可以指人的心理,想法,對事物的理解,對事情的看法,對自然的規律,萬物的生成演化,大到對宇宙的看法,理解;小到對微觀世界的看法,理解,都可以稱為「相」。
佛說的無人相,是指,不要用人的觀念,觀點去看待理解世界,事物。就像,你不能理解魚的世界一樣,你也不能理解鳥的世界一樣。你能理解的,能說出來都只是人的觀點,看法;而不是魚的觀點,看法;鳥的觀點,看法。
佛說的無我相,是指;不要用自我的觀念去理解,看待世界,看待別人,看待事物,看待自然,看待萬物。你能理解都是你的看法,不是我的看法,不是他的看法,也不是各種生物對世界的看法,人不一樣,物種不一樣,看法也是不一樣。
佛說的無眾生相,是指;不要用大眾的,固有的,社會性的觀念,觀點去看待,理解事物,事情,世界。要知道世界是在變的,今天和明天都是不一樣的,今天行得通事物,理論,到明天可能就會是錯的。
佛,菩薩是不分男女,沒有性別之分的,對於佛來說,只有眾生,無有性別,沒有男女老幼之分。
至於寺廟裡的塑像,是人們按照自己對佛,菩薩的想象而造出來,
這些塑像就是社會性的,大眾化的對佛的理解,想象。
當然真正的佛是什麼樣子的,我們誰也不知道,誰也沒見過,因為我們還沒有成佛,
成了佛了,就會知道了。
佛說,眾生皆可成佛,眾生皆有佛性,可以通過修行,達到佛陀的境界。
也就是說,佛的樣子,相貌,就是眾生的樣子,相貌;
你的,我的,他的樣子,相貌,都是佛的樣子相貌。
建議樓主,看看金剛經,般諾波羅密多心經等等**,多看看,多理解,看註釋,看翻譯,就會明白,理解。
善哉善哉
16樓:匿名使用者
有相 說明你看到的不是菩薩 只是一個外表形象而已 當你覺悟了 用你的智慧可以看到佛是無相的
17樓:煩惱即菩提
你對佛教還不太瞭解。
於有相中觀無相。
18樓:
寺廟中的佛菩薩是信徒為了恭敬塑的。
19樓:以號登出
諸佛菩薩 沒有具體形象 眾生需要以怎麼樣的形象來度化諸佛菩薩便現出怎麼樣的形象來度化
諸佛菩薩有如虛空 諸佛菩薩超男女像
菩薩相當於王子 佛相當於國王
20樓:繆維希
佛無男女人我之分別,有各種相是因為要和你結緣,如果不塑個大家瞭解一點的形象,大家接受不了。
21樓:匿名使用者
是你心中有相,所以佛有相。
"菩薩相"、"佛相"、"眾生相"是什麼,各有什麼區別?
22樓:阿崴呀
1.」菩薩相、佛相,眾生相「:實際上這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我」。這裡所提到的我回,就是指那答些屬於我或雖不屬於我,而卻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東西。
2.【」菩薩相、佛相,眾生相「】為善所化,視為同宗,可做一相論,可理解為世間一切善果皆為菩薩相、佛相。
3.【眾生相】:世間永珍,眼、耳、鼻、舌、身、意,只要你能感受到的,無關善惡是非,皆為眾生相。
4.【選自】:《金剛經》第三十一品
5.【簡介】:
金剛經是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被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本經六種譯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鳩摩羅什的初譯。
如印順法師所說,此後的五譯是同一唯識系的誦本,比如菩提流支、達摩笈多等,都是依無著、世親的釋本譯出;只有羅什所譯為中觀家的誦本。
請教各位同修:《金剛經》中 世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23樓:世間法多浮雲
**中大菩薩都是覺者,說「我」實為方便說,方便演說,表演給我們看,隨順我們而言。這個要能明白,不宜執著就好。貴在明理覺悟。
永嘉禪師當年參拜六祖說過:「無生豈有意耶?」祖曰:「無意誰當分別。」曰:「分別亦非意。」祖嘆曰:「善哉!」少留一宿,時謂一宿覺。
有此可見,永嘉禪師也是明白之人,說分別亦非說之本意,都在隨順大眾只需要,大眾若不需要,當下不說即是圓滿。是這個意思。
個人妄斷,不盡之處朋友隨緣取捨,阿彌陀佛!
24樓:匿名使用者
破除我相,是指破除由於自我妄念而來的種種妄執,而不是說連自己是誰、自己在做什麼、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也捨棄。
25樓:匿名使用者
汗~~凡夫不但嘴上說我,滿腦子也都是我。佛菩薩口中說我,心中已無我。 你果然著文字的相了。
另外,阿彌陀佛那是未成佛之前說那樣的話,還是未斷我相的。
26樓:匿名使用者
隨順與"你",所以說"我",!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眾!
27樓:以號登出
你可以去看看索達吉堪布的 金剛經開示錄
佛教裡面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意思?
28樓:宜都書童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出摘自《金剛經》中一句話:「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句意理解為下:
無我相:「我」本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因緣和合生滅,所以並無「我」,是名「我」。
無人相:「他人」也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因緣和合生滅,與「我」無異,所以並無「他人」,是名「他人」。
無眾生相:「眾生」全部都是宇宙中的一把微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滅後我生,我滅後你生,所以沒有「你我」,更沒有「眾生」。
無壽者相:為何沒有你我,沒有眾生,就是因為一切法都是生滅法,「時間」是個偽概念,所以沒有哪個活的長哪個活的短之說,在無量無邊的虛空法界,再長的壽命都是彈指一揮間,而在那一瞬間,其實又蘊藏著無數個未知的虛空法界。
所以,此四無相說所指就是緣起生滅法的實相,前三重點在空間,最後第四相,「壽者相」,借「時間」為名方便說法,點出前三相(世間相)的本質,令學人(世間人)參入。
擴充套件資料:
《金剛經》思想重心:
一、著重「無相」:如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於一切相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無相」與原始般若的「無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稱之為「離相門」一樣。《金剛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
二、著重「無我」的菩薩行:如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習慣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薩行著重「無我」。
而古傳般若即以「無我」悟入實相。「原始般若」闡明菩薩(我)與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樣的。但《金剛經》不只說「無我」,也說「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三、著重「利他」的菩薩行:般若的原義,菩薩行重於自行。
《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薩「報得波羅蜜」、「報得五神通」,「成就眾生」,「莊嚴國土」。《金剛經》著重菩薩「受記」、「度眾生」、「莊嚴國土」,與《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著重佛的體認:如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是離一切相的。「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是不能於色聲相中見的。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佛是不能從威儀中見的。如來說法,其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如來無所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佛度眾生,其實「實無眾生如來度者」。
如來能知一切眾生心,其實「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五、佛和法的並重:《金剛經》是重法又重佛(塔)的(與《法華經》相同),如說:「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在在處處若有此經……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無我相,無人相,無壽者相無眾生相。這句是什麼意思
出自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簡稱 金剛經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指對一切境界不思量 不分別 不執著!就是無心,無心 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 沒心沒肺 而是念而不執。簡單的說就是 不執著於我 自己 不執著於他 他人 不執著於所有眾生,乃至於不執著於有生死的一切。四相 二 識境四 相 金剛經論...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上什麼意思?解釋
粗淺的理解,也就是說,心中留有其他的意圖 這四種相 那麼就無法專心專意的修佛。彼我相最細,禪定中有觀察者就是我相。壽者相 雖然不執著 這輩子的人身是我,但是下輩子六道投胎不一定是人身,這個人身就像脫掉衣服一樣,他不固執人的樣子是他,但是他執著有個靈魂的我在六道輪迴。人相執著這輩子,只有這輩子這個樣子...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這句佛語是出自那一部佛經
出自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即常說的 金剛經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意思為 沒有一個執著的自我形象 想著我是菩薩一言一行都要按照一個標準去做,與世間格格不入,這樣就不能接近 親近眾生,如何度化眾生。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以及無壽者相,實際上這四相都是討論同樣的事物,就是 我 人相就是別人之相,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