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在棲鳳湖吃湯圓的高飛燕草
一、異、常、非常等之義總有四句,一切之妄計,必墮於其一,名為四見。智度論七曰:「復有四種見,世間常,世間無常,世間亦常亦無常,世間亦非常亦非無常。
我及世間有邊無邊亦如是。」又華嚴經疏三,謂外道之所見,不出四見:一、計一,數論師,計因中有果,以因果不異之故名為計一。
二、計異,勝論師,計因中無果,以因果不同之故名為計異。三、計亦一亦異,勒裟婆論師計因中有果,亦計因中無果,以有無雙計故名為亦一亦異。四、計非一非異,尼犍子,計因果,亦非是一亦非是異,故名非一非異。
【又】凡夫常樂我淨之四顛倒稱為四見。
外道所計,不出四見。謂數論計一,勝論計異,勒娑婆計亦一亦異,尼犍陀、若提子計非一非異。(梵語勒娑婆,華言苦行。梵語尼犍陀,華言離系。若提,母名,母子兼稱,故名若提子。)
〔一、計一〕,謂數論師計:因中有果,因果不異,故名計一。
〔二、計異〕,謂勝論師計:因中無果,因果不同,故名計異。
〔三、計亦一亦異〕,謂勒娑婆論師計:因中有果,名一;因中無果,名異;有無雙計,故名亦一亦異。
〔四、計非一非異〕,謂尼犍陀、若提子計:因果亦非是一,亦非是異。不同計一計異,故名非一非異。
四見有三種,單四見,復四見,具足四見也。
一、單四見。
一、執有。
二、執無。
三、亦有亦無。
四、非有非無。
二、復四見。
一、有有有無。
二、無有無無。
三、亦有亦無有,亦有亦無無。
四、非有非無有,非有非無無。
三、具足四見。
一、有有有無,有亦有亦無,有非有非無。
二、無有無無,無亦有亦無,無非有非無。
三、亦有亦無,有亦有亦無,無亦有亦無,亦有亦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
四、非有非無,有非有非無,無非有非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非有非無。
四見有三種:單四見、復四見、具足四見。
一、單四見
一、有。 二、無。 三、亦有亦無。 四、非有非無。
二、復四見
一、有有有無。 三、亦有亦無有,亦有亦無無。
二、無有無無。 四、非有非無有,非有非無無。
三、具足四見
一、有有、有無、有亦有亦無、有非有非無。
二、無有、無無、無亦有亦無,無非有非無。
三、亦有亦無有、亦有亦無無、亦有亦無亦有亦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
四、非有非無有、非有非無無、非有非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非有非無。
2樓:匿名使用者
四見。一破外道實我之邪見;二破毗曇實有之執見;三折成實偏空之情見;四摧有所得大乘見解。內外盡破,大小遍折,啻有所得,通皆遣破。
破邪之外,無別顯正,破邪已盡,無有所得,所得既無,言慮無寄。破邪顯正,顯正之義,至道玄極,言論不及。非有非無,非亦有亦無,非非有非無,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湛湛無寄,寥寥絕據,不知何以而名,強名顯正。
3樓:禪定自在
所說的四見要看用在什麼話裡,要把前後文都發出來才能斷定,因為佛教中的四見有好多種,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四見。
比如《智度論》七曰:『復有四種見,世間常,世間無常,世間亦常亦無常,世間亦非常亦非無常。我及世間有邊無邊亦如是。
凡夫常樂我淨之四顛倒稱為四見。
單四見。
一、執有。
二、執無。
三、亦有亦無。
四、非有非無。
復四見。
一、有有有無。
二、無有無無。
三、亦有亦無有,亦有亦無無。
四、非有非無有,非有非無無。
具足四見。
一、有有有無,有亦有亦無,有非有非無。
二、無有無無,無亦有亦無,無非有非無。
三、亦有亦無,有亦有亦無,無亦有亦無,亦有亦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
四、非有非無,有非有非無,無非有非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非有非無。
等等如上
4樓:沒存在感龍喵
我也不知道,看有沒有高人來解釋
佛學中的 四相,四見,十法界,什麼意思?
佛法中的貪法是什麼意思?
5樓:水中應天
佛法是去除貪念的,所以沒有一個法是叫人貪的。樓主說的可能是有人貪法吧?這個貪法就是說,佛教**對於解決去除執著的佛法也在執著。
打個比方,做一件事情需要工具,這件事做成了工具就要放下,可是這個人卻不想放下而且還要擁有很多其它用不到的工具,這個工具就是佛法,這個人就是貪法。法是一個道路一個途徑一個工具,對於法的貪婪也是不對的。就好比先前說的一樣,有用的用不上的又要擁有,這隻能增加自己的負擔。
佛法中說的無明是什麼意思?
6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無明只有兩個: 無始無明與一念無明。而一念無明,事實上也是因為無始無明才有的,但是無始無明我們先不去說它,那是成佛才能究竟斷除,凡夫乃至二乘阿羅漢也不會跟無始無明相應到,畢竟在修行路上,只要能把一念無明斷除,就可以取證小乘解脫道的阿羅漢果,與生死輪迴說掰掰。
這個一念無明,是本來就有,並不是說有了第一個無明以後,後續又出生無量無邊的無明,而是這些無明一直都有,陪著你每世生死輪迴,但你只要把它斷了,就不會再生死輪迴了。略述如下:
我們先說一念無明是什麼,再說為什麼這一念無明本來就在。
第一目: 何謂一念無明?
一念無明總括來說有四個: 1. 見一處住地無明;2.
欲愛住地無明;3. 色愛住地無明;4. 有愛住地無明。
但是根本還是見一處住地無明,這個無明簡單來說就是我見,而我見的內涵就是把身體、感受、見聞覺知等六識心當成是真實不壞的自我。只要這個我見沒斷,永遠會讓眾生起念,而不肯讓自我永遠死盡不再出生。
舉例來說,無色界、色界的天人或人間有實證四禪八定的凡夫,他們禪定功夫很好,一入定可以很久很久都不出定,保持一念不生,但是,只要這我見還沒斷除,就會促使他在不知道哪個時節,意識生起了一念,也就是率爾初心,然後不久就退出禪定而無法保持住一念不生了。這就是說,只要我見還在,對自我的存在就不可能真的放舍,會執著自己、也就會造成他即便在最深的四禪、或是四空定中,突然就生起一念,想要來反觀自我還存不存在,這就是我見還未斷除。
那麼,這些有四禪八定的人或天人,哪一天他們要是聽聞佛菩薩的開示而斷除我見了,確認禪定境界虛妄無常、不可常保,而能入定的覺知心也一樣虛妄不實,那麼他就當下取證阿羅漢,若他有四禪以上的功夫,當下就可以入四禪中,把自己的覺知心永滅,輪迴下一世的動力就徹底滅除了,生死已盡、不受後有。
第二目: 為何無明本來就有?
先直接開門的回答: 無明是眾生本有的真如佛心(有時在經典又稱作如來藏、阿賴耶識等),他本來就含藏的種子中的其中一類。這眾生本具的真如佛心,不只是無明種子,六道所有一切形形色色的身跟種子他都具足,正因為如此,你這輩子若是果報合該當男人,他就把男人身的種子拿出來用,若是女人,他一樣有女人身的種子,甚至陰陽人一樣有之;不僅如此,三惡道的種子、天界的種子都完整的具足,甚至,佛地功德的種子他也有,只要你有辦法成佛,他一樣把那些種子拿出來給你用。
所以,大乘密嚴經就說了:
大乘密嚴經卷中:
「阿賴耶識恆與一切染淨之法而作所依。是諸聖人現法樂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諸佛國土悉以為因。
常與諸乘而作種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諸仁者。
一切眾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險難之處。阿賴耶識恆住其中作所依止。
此是眾生無始時界。諸業習氣能自增長。亦能增長餘之七識。
... 世間諸眾生染淨等諸法,皆依於藏識為因而得生,...此因勝無比,證實者宣示,非與於能作自在等相似」
簡單說,一切乾淨與不乾淨的種子,他全包了,貪嗔痴無明等通通一樣不少,可是成佛種子也都具足。講到這邊,也許樓主聽了會覺得奇怪,那為什麼阿賴耶識既然含藏一切種子,他為什麼不直接幫我們成佛,還讓我們一直生死流轉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深,必須先從第七識末那識,有時又稱為意根,從這個心開始講起,這個末那識從無始以來就一直與阿賴耶識存在,只有末那識是直接由阿賴耶識所出生,不需要假藉任何緣,而這個末那識,實際上他才是眾生真正的自我,可是這個心的了別功能很差,對於六塵幾乎是不知不見的,那個心的境界,說穿了就是我們睡著無夢的那個境界---暗無覺知。
但是呢,這末那識與無明相應,也就是他一直都與我見相應,所以當他無法接觸六塵境界時,一定會想要確定---自我是否還存在,因此我們才能在睡著後,意識斷滅以後又重新出生而醒來。乃至死亡後也是如此,我們死亡後,前六識、包含清清楚楚的這個意識心也滅了,但是末那識只要我見還在,他一定會促使阿賴耶識出生中陰身,想盡辦法保持清楚覺知的功能,才有自我存在的感覺。一直等到投胎後,末那識帶著阿賴耶識入胎,在全新的大腦還沒成形前,就像睡著無夢一般,在胚胎中住著,等到這一世的大腦初步形成後,全新的意識出生了,又繼續開始新的人生了。
所以,阿羅漢就是因為把這個我見斷乾淨了,末那識經由意識確認前六識、身體、種種感受、喜怒哀樂愛恨欲等等都是無常、苦、空,願意徹底否定自我、捨棄自我,那麼,阿賴耶識就會依於我見的斷除之緣故,永遠不再入胎、不再出生新的身體、不再出生新的六識心,連末那識也收回,讓他不再現行運作。這就是無餘涅槃。有經為證:
《本事經》:
「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已舍重擔。...,彼於今時。一切所受。無引因故。不復希望。皆永盡滅。畢竟寂靜。」
有幾個重要關鍵字: 1. 無引因故;2. 不復希望;3. 皆永盡滅。
無引因就是因為我見這個無明徹底斷除了,那麼,隨後不久,末那識無始以來一直帶著阿賴耶識受生三界輪迴的動力,也就徹底止息了,這就是不復希望;那麼,這最後的一生死後,連末那識自己也滅盡不現,就只剩下阿賴耶識獨存,可是阿賴耶識他又沒有見聞覺知、此心無形無色無相,他更不會反觀自己存不存在,他雖然有無明種子乃至各類種子,但不會被束縛,本來就解脫,只是對他而言,他連解脫是什麼也不知道,所以也沒有解脫可說。是故,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六: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覺知學地時, 隨順直道進,
精進勤方便, 善自護其心,
如自知生盡, 無礙道已知,
以知解脫已, 最後得無知,
不動意解脫, 一切有能盡,
諸根悉具足, 樂於根寂靜,
持於最後身, 降伏眾魔怨。」
所以,二乘解脫道斷除無明後的解脫境界,就是 佛所說的"最後得無知",因為,自我都尚且永滅了,又是誰知解脫? 誰得解脫?
佛學教中四法是什麼意思,佛學教中慧光是什麼意思
哪四法你說具體點啊,大乘記法經,菩薩修行四法 不捨善知識 不捨菩提心 不捨堪忍愛樂 不捨樂阿練若 四法 1 指法寶中的四法,即教法 理法 行法 果法。教是佛所說的言教 理是教中所詮的義理 行是依理而起修的行持 果是由行而證的覺果。2 指菩薩修行的四法,即不捨菩提心 不捨善知識 不捨堪忍愛樂 不捨阿練...
佛學教中羅侯羅是什麼意思,佛學教中四正勤是什麼意思
羅候羅一般寫作 羅睺羅 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世尊對待一切眾生如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涅槃經 等視眾生如羅睺羅 就是此意。佛學 教 中四正勤是什麼意思 四正勤 一 已生惡法令斷,二 未生惡法令不生,三 未生善法令生,四 已生善法令增長。此四正勤就是精進,精進勤勞修習四種道法,以策勵身口意,斷惡生善。第一...
佛學教中khanti是什麼意思
沙門 華譯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諸煩惱的意思,為出家修道者的通稱。佛學常見辭彙 陳義孝編 沙門 或雲桑門,或名沙迦懣 門字上聲 曩,皆訛。正言室摩那拏,或舍羅磨拏。此言功勞,言修道有多勞也。什師雲 佛法及外道,凡出家者,皆名沙門。肇雲 出家之都名也。秦言義訓勤行,勤行取涅盤。阿含經雲 舍離恩愛,出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