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歷史教學認識歷史,歷史教學如何感悟歷史的美

2022-03-21 14:29:03 字數 6321 閱讀 5098

1樓:

做好歷史教學認識

歷史教學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進行思想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一課。

上好歷史課,提高教學質量是歷史教師的工作和職責。

怎樣才能搞好歷史教學呢?筆者根據二十年的教學實踐**以下幾點體會。

一、培養興趣是搞好歷史教學的前提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

由此可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非常重要。

在教學中,教師瀟灑的教態,風趣的語言,甚至教師的長相、風度、穿著打扮、習慣動作都會引起學生的興趣。

學生對教師的教風、教態、教法、語言等產生了好感,就會對教師所教的課程產生興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否則就會產生厭倦心理。

其次,要因材施教。

學生對歷史課的認識和興趣是多種多樣的。

有的有興趣但不求甚解;有的只對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有興趣;有的只對分數有興趣,只從考高分出發。

我們應根據這些差異,採取不同的方法,予以不同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認識和興趣。

再次,要充分發揮歷史學科本身的優勢。

歷史課本取材新穎,內容豐富,**並茂,特別是有許多很吸引人的歷史故事、傳奇人物等,教師在講課時應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改變單調乏味的講述,變歷史知識為有血有肉的、具體的生動畫卷。

二、注重講授方法和教學藝術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

歷史課教學必須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的不同,教學條件和環境不同,教師本身的素質特長不同,地理環境不同等,採取靈活多樣、適時對路的教學方法,每種方法都精心設計、精心準備、精心導演,達到美、活、實的藝術效果。

我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條件先後採用過參觀總結法參觀歷史展覽、革命勝地、古代建築,然後讓學生根據我擬定的提綱寫出總結;專題講座法對重大歷史事件採用講座法;讀議法閱讀教材後進行討論;歷史知識競賽法;比較對比法將歷史上相關聯的內容加以比較,既可學習新的知識,又可鞏固就知識,起到互補作用,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讀書測試講解法將新課知識點擬成測試題,上課後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答題,然後我進行要點講解,並使之系統化。

三、史情、史理相結合初中學生對歷史課內容有著明顯喜憎之情,他們喜歡愛國英雄的故事、祖國繁榮昌盛更的歷史,不喜歡喪權辱國的人物和事件及一些偏於記憶的地域或時代,這就是一種情感因素。

教師應根據這一情況發揮教材中的愛國主義的內容,動之以情,喻之以理,感染和啟迪學生。

如講唐朝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明白唐朝是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強盛的大帝國,還要使學生理解唐朝繁榮昌盛的政治和經濟原因。

又如,講東晉和十六國時,學生對北伐傑出的代表祖荻非常佩服,紛紛表示也要向祖荻那樣聞雞起舞練好本領,隨時報效祖國。

教師可利用學生這種積極情緒選講一些有意義的歷史故事,使學生在興奮愉悅中接受教育。

對於學生不喜歡的內容,教師要善於從思想上、認識上幫助學生全面正確地理解歷史,使學生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在可能的情況下,教師可舉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利用反面教材進行教育。

如講五代十國時,教師可提問對石敬瑭的所作所為我們可得到什麼?想到什麼?學生反響強烈,爭著發表見解,都認為這個人物是個很好的反面教員,要從他身上吸取教訓,任何情況下都不做民族敗類,都不做有辱人格國格的事情。

學生的喜增之情是非常易於顯露的,教師要把握其心理活動,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民族感情,使其明確自己的歷史責任,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從而奮發向上,立志成才。

四、充分利用**式教學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做發現者、研究者、**者的固有需要。

**學習旨在促進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如何在歷史課堂上實現**式學習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巧設問題蘇格拉底說過問題是接生婆,它幫助新思想的誕生。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要想上一堂鮮活的歷史課,精彩的

2樓:輕候念雲

歷史,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其含義有三: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沿革,來歷;3.過去的事實。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1][2]

中文名歷史

外文名history

定義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

類別文化 軌跡

快速導航

引證解釋

探源相關

學科廣義狹義

歷史學: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人類史、鳥類歷史等等。

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絡。

共11張

歷史文物

一般來說,通常所說的歷史是指人類社會史。歷史,就是指過去發生的事情,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情。文學與歷史是分不開的,文學以自己的方式參與歷史建構和傳承,這不僅適用於歷史題材創作,而且也適用於一切文學作品和文學研究。

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學不能「虛無」歷史。[2]

歷史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歷史是人書寫的,既然是人書寫的,就會夾雜著人的情感,人的喜怒知哀樂,所以說,所看到的歷史文字,是夾雜著人的情感的歷史。歷史隨時產生,是人們在過去自由活動的如實記錄。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人們總結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鑑,借古論今。

引證解釋

1.過去事實的記載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裴松之 注引《吳書》:「﹝ 吳王 ﹞志存經略,雖有餘閒,博覽書傳歷史,藉採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2.經歷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這便是野雞道臺的歷史了。」

清 黃人《序》:「其文乃雄奇變化,隨其一生之歷史而自為風氣。」

老舍《駱駝祥子》二一:「 夏太太 大概不會留著個知道她的歷史的僕人。」

3.指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程序

金一《文學觀》:「從古帝王之業,真能赤手開創而無所憑藉者,歷史上,多不過三四人。」

菡子《源遠流長》:「歷史在發展著,豐富著。」

4.指歷史學科

魯迅《書信集·致曹聚仁》:「 中國 學問,待從新整理者甚多,即如歷史,就該另編一部。」[1]

探源「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許慎《說文解字》說:

「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說,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

廣義上指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歷史是研究人類變化,社會興替的重要的人文學科。

我國的第一部官修編年體通史,是以時間為「綱」,以事件為「目」,綱舉則目張,時索則事敘。紀年術語採用一套古老的「閼逄攝提格之歲」時間術語,「閼逄」相當於「甲」,「攝提格」相當於「寅」。至於為何要用一套多音節語言的干支體系,司馬光沒有交代。

在《史記》的《曆書》裡面也用到了這套多音節干支術語,司馬遷也沒有交代其**。經史學家考證,司馬遷和司馬光所使用的這套多音節干支術語是我國最早的官方時間術語

3樓:那一世情愁

你是指的讓學生們如何認識歷史嗎?我感覺歷史教學不應該是嚴肅和刻板的,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更能激發學生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像《明朝那些事》就是用詼諧幽默的語法來讓讀者學習歷史瞭解明朝的,而且反響很大深受讀者喜愛!

歷史教學如何感悟歷史的美

如何進行歷史教學的課前準備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加強與相關學科的滲透 部落格

4樓:匿名使用者

在歷史教學中加強與相關學科的滲透,已成為歷史教學的當務之急。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加強與相關學科的滲透呢?筆者的作法是:

一、與政治學科滲透,提高學生理論水平

與政治學科進行滲透,是歷史的使命,也是對政治學科的有益補充。同時,歷史學科又是理論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沒有理論,不成史學。正因如此,在分析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時,特別要注意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

如果運用恰當,既提高了學生分析歷史的能力,又能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如在講述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一節時,筆者先運用唯物主義內因外因關係的原理分析歐洲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使學生明確中國的三大發明是歐洲資本主義產生的外因,對資本主義的興起不起決定作用,只是一個重要條件;而歐洲各國經濟的發展,即生產力的發展,引起商品經濟的繁榮才是內因,它對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決定的作用。然後又運用政治學科經濟常識中的商品、貨幣、資本的理論,分析資本主義產生的特點,即貨幣是如何轉化為資本的。

通過運用政治學科中的相關原理去分析認識歷史,既提高了學生運用理論的水平,又提高了對歷史的分析能力,使政治與歷史有機地結合起來,還簡化了教材的知識結構,真是一舉多得。又如在講述英法資產階級革命時,引導學生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原理分析英法兩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前的具體原因,使學生明確了兩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舊的生產關係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因而兩國革命的發生不可避免。

就這樣,既使學生複習了政治科的原理,高屋建瓴地把握了教材,又解決了學生史論不能結合的難題。依此方法,再讓學生分析我國春秋奴隸社會的瓦解過程,學生很快就能運用該原理,得出正確結論。象這樣,運用政治科原理解決歷史教材問題,每章節都有,不一而足。

二、與語文學科滲透,提高 歷史學科能力

俗話說文史不分家。由於歷史絕大部分均是由語言文字描述的,這就決定了學習歷史必須要有對語言文字進行閱讀、分析、歸納、概括等能力,而這些能力實質源於語文學科。近年的高考試題中,與語文學科的能力滲透有不斷上升之勢。

材料選擇題、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等,沒有一樣不藉助於語文知識,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加強與語文學科的滲透尤為重要。筆者的做法是:首先,瞭解語文教材課文,儘可能把歷史知識與語文教材聯絡起來,充分利用好語文教材。

如在分析秦朝滅亡的原因時,與語文課本中的《過秦論》聯絡 起來,讓學生回憶語文中的觀點,再用歷史史實來判斷,辨別其觀點的正誤。這樣,蘇洵的觀點正確與否不言自明,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又如,在講楚漢戰爭時,讓學生與語文課中的《鴻門宴》相聯絡,既複習了語文,又為項羽失敗,劉邦獲勝找到了歷史的佐證。

其次,在學習歷史過程中,多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用語文課中分析現代文的辦法分析整理教材,從找課文中的關鍵句子到段落大意,再分析概括這個子目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礎上,分析該子目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並要求語言精煉,邏輯嚴謹,以此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這樣,在提高學生歷史學科能力的同時又昇華了語文能力。

三、與地理學科滲透,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和人文意識

自然地理和行政區劃是學習歷史的基礎,它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形成科學的空間概念。列寧曾說過,「地理環境的特性決定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生產力的發展又決定著經濟關係及隨在經濟關係後面的其它社會關係的發展。」由此可見,地理學科在歷史教學中的地位。

在歷史教學中,筆者儘可能利用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來幫助他們分析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在分析四大文明古國的共同點時,指出他們的出現都與大河流有關,因為羅尼河、印度河、兩河流域、黃河等流經的地方其氣候、土壤、動植物的生長均有利於原始社會時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在講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時,引導學生分析江南的氣溫、降水、土壤等自然因素,使學生明白這些均比北方優越,利於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長,從而更全面掌握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在講鄭和下西洋這一偉大歷史壯舉時,筆者先介紹了鄭和船隊的基本情況,然後告訴學生,鄭和的船隊一般都在冬季出發至南洋各國,第二年夏季又從南洋各國返回。

這是什麼原因呢?通過引導學生回憶高中地理中關於季節和洋流的知識,學生很快就發現鄭和船隊選擇了正確的季節,利用風力和洋流系統,順風順水,省時省力的道理,從地理的角度證明了鄭和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航海家。在講清初農業的發展時,筆者有意識地告訴學生,清朝實行「攤丁入畝」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而此時洞庭湖地區、江漢平原澇災嚴重,一般年份受災面積在千萬畝以上。

然後指導學生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通過分析,學生認識到:清初經濟發展,人口增長過快,導致人與山、湖爭地,盲目移民墾荒,圍湖造田,破壞了生態,降低了湖泊的調洪蓄水能力。

因此,在發展經濟時,應注意調節人口、保護環境,這樣也就培養了學生的人文意識。另外,歷史教材中的地圖、地名特別多,運用好這些地圖,便於學生形成空間概念,加強對歷史的學習。如在講奴隸社會的瓦解時,筆者讓學生認真觀察《春秋列國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這兩幅圖對比有哪些重大變化?

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通過比較發現,春秋時期的晉國,在戰國時被趙、魏、韓三國取代,說明社會經歷著劇變,新興地主階級紛紛崛起,奪取了政權。北方出現了長城,反映出北方少數民族開始強大,南下搔擾中原,導致民族關係緊張。

各國出現了不少新興城市和一些著名的水利工程,說明了當時封建經濟發展起來,等等。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又提高了歷史的分析能力。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應樹立大文科意識,在搞好本科的同時,儘可能向其它學科滲透、輻射。這既是適應高考改革的需要,也是時代對人才結構調整的需要,更是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如何讓高中歷史課堂活躍起來,高中歷史教學如何活躍課堂氣氛

對於學生有時的不安分 能夠巧妙的化解,一定不要特別不給面子的批評。對於學生的提問能夠睿智的回答,同樣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自己能也參與其中。最重要的是語言幽默,用學生的流行語,拉近師生的距離,還有就是不做作的微笑。希望你會成為一個學生們都喜歡的好老師 高中歷史教學如何活躍課堂氣氛 多種手段提高學...

如何認識歷史學的本質,歷史中的本質和實質的區別是什麼

廣義歷史 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狹義歷史 人類社會發生 發展的過程.研究歷史可以滿足人類的好奇心.我是誰?我從 來?這不但是哲學問題,也是歷史問題.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就必須研究歷史.人類的好奇心是人類發展的重要動力,其中自然包括對自己過去的好奇心.研究歷史,可以避免...

如何學習歷史,怎樣學習歷史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把歷史學好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歷史 這個學科的最大難點還是需要記憶的量太大,如果你記不住 背不下來,很難說怎麼才能學好,尤其是對歷史沒有興趣的人,想考好成績,更是難上加難。沒興趣,也就記不住,你連記都沒記住,怎麼理解,做題的時候,怎麼對應作答。所以,學好歷史的關鍵在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