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甜美志偉
斷疑生信:指斷除疑惑而信實相之妙理。天台宗謂如來以權實之二智為妙能,而以本門之法華經具有斷疑生信之勝用。
絕相超宗:相有形之物質,宗便是背後其無形的宗源,一切的有來自破相,不執著方可探視其本源之貌。
斷疑生信,絕相超宗:絕相就是身空於外,表示讓自己置身於外為宗旨。
擴充套件資料:
《金剛經》思想重心
一、著重「無相」:如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於一切相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無相」與原始般若的「無受三昧」、「是三昧不可以相得」稱之為「離相門」一樣。《金剛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
二、著重「無我」的菩薩行:如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習慣大乘我法二空者,或不解於菩薩行著重「無我」。而古傳般若即以「無我」悟入實相。
「原始般若」闡明菩薩(我)與般若(法)不可得(空),原理是一樣的。但《金剛經》不只說「無我」,也說「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三、著重「利他」的菩薩行:般若的原義,菩薩行重於自行。《中品般若》的不退菩薩「報得波羅蜜」、「報得五神通」,「成就眾生」,「莊嚴國土」。
《金剛經》著重菩薩「受記」、「度眾生」、「莊嚴國土」,與《中品般若》的重利他行相合。
四、著重佛的體認:如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是離一切相的。「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是不能於色聲相中見的。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佛是不能從威儀中見的。如來說法,其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如來無所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佛度眾生,其實「實無眾生如來度者」。
如來能知一切眾生心,其實「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五、佛和法的並重:早期佛教視舍利塔為佛,從下品到上品般若卻寧取般若經不取舍利塔(重法)。而《金剛經》是重法又重佛(塔)的(與《法華經》相同),如說:
「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
「在在處處若有此經……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這與法藏部是非常接近的。
2樓:
佛學大詞典 對「斷疑生信」解釋如下:
【斷疑生信】 指斷除疑惑而信實相之妙理。天台宗謂如來以權實之二智為妙能,而以本門之法華經具有斷疑生信之勝用。法華玄義卷九下(大三三·七九七中):
『今經用佛菩提二智,斷七種方便最大無明,同入圓因,破執近跡之情,生本地深信,乃至等覺亦令斷疑生信,如是勝用豈同眾經耶?』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斷疑生信」解釋如下:
【斷疑生信】 (術語)於實相之妙理,斷疑生信也。天台以之為法華經一部之功用。法華玄義九曰:
『用是如來之妙能,此經之勝用。如來以權實二智為妙能,此經以斷疑生信為勝用。只二智慧斷疑生信,生信斷疑由於二智,約人約法左右互論耳。
斷疑生信,絕相超宗」絕相就是身空於外,表示讓自己置身於外為宗旨
3樓:匿名使用者
斷疑生信:信是一切功德母,信真理,信自性佛.用真理破疑惑,破無明.
絕相超宗:相有形之物質,宗便是背後其無形的宗源,一切的有來自無.破相,不執著方可探視其本源之貌.
誰能為我 解釋一下《金剛經》
斷疑生信:判斷往生的標準是什麼?
4樓:aaa**王
唸佛人平時有真信切願,無一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信願感佛,佛以慈悲攝受,感應道交,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又何須問彼見佛與否,方可斷判也。
唸佛人平時有真信切願,無一不得往生。況福峻臨終正念昭彰,作問訊頂禮等相,而死後身體柔軟潔淨,顏貌如生,又何必以彼工夫淺為疑乎?夫彌陀願王,十念尚度,況彼精進修持,已二三年,又有何疑。
世有種人,志意下劣,雖常唸佛,不求往生,唯欲求人天福報,此種人縱畢世修行,只得來生之痴福而已。有正信者,自己以信願感佛,佛以慈悲攝受,感應道交,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又何須問彼見佛與否,方可斷判也。
5樓:
佛學大詞典 對「斷疑生信」解釋如下:
【斷疑生信】 指斷除疑惑而信實相之妙理。天台宗謂如來以權實之二智為妙能,而以本門之法華經具有斷疑生信之勝用。法華玄義卷九下(大三三·七九七中):
『今經用佛菩提二智,斷七種方便最大無明,同入圓因,破執近跡之情,生本地深信,乃至等覺亦令斷疑生信,如是勝用豈同眾經耶?』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對「斷疑生信」解釋如下:
【斷疑生信】 (術語)於實相之妙理,斷疑生信也。天台以之為法華經一部之功用。法華玄義九曰:
『用是如來之妙能,此經之勝用。如來以權實二智為妙能,此經以斷疑生信為勝用。只二智慧斷疑生信,生信斷疑由於二智,約人約法左右互論耳。
斷疑生信,絕相超宗」絕相就是身空於外,表示讓自己置身於外為宗旨
佛說金剛神咒
6樓:匿名使用者
奄齒臨 奄部臨 眾佛現身 遮羅神護羅神 唸佛千遍鬼離身 身離床 病離身 一切邪魔化為塵 也有草神陀羅尼 也有鬼神陀羅尼 諸惡鬼神傍不得 奉請十地鬼神滅 南無動地金剛 南無出山近水金剛 南無天降四海金剛 南無父母金剛 有人念得金剛咒 免了身邊災 天光地光 晝夜神光 神佛自至 邪魔消亡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每日至心念一卷 如轉金剛三十萬卷 又得神明加護 眾神提攜 智慧知天地 有人書寫一本 與**傳 功德高如須彌山 深如大海 無量功德 永世不踏地獄門 處處難聽達摩耶 娑婆訶 願以此功德 普濟於一切 我今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斷疑生信 絕相超宗 頓忘人法解真空 般若味重重 四句融通 稱讚永無窮 南無金剛藏菩薩(三稱) 南無祗園會上佛菩薩(三稱)
7樓:霖然飄乎
奄齒臨 這句是文殊菩薩護身咒
奄部臨 這就是一字大輪咒
應當是有根據的,但是在文字上的感覺很。。。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對佛教有興趣,可看我簡介中我推薦的佛教資料。
8樓:藤周芮麗澤
奉請十地金剛——這個正確。
金剛經 譯文
金剛經的問題金剛經的問題金剛經的問題金剛經的問題金剛經的問題金剛經的問題金剛經的問題金剛經的問題
不是的,這是屬於斷空見。看待佛教應該從世間諦和聖義諦來看。從世間諦而言,肯定有一切眾生,所以要度盡一切眾生。雖然一切眾生都度盡是不可能的,但是作為菩薩就得做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善事。但是就聖義諦來說,肯定沒有什麼眾生可以度的。比如我要度你,那什麼是你呢?眼睛?不對,如果是眼睛,那麼就算你的眼睛被挖掉,...
地藏經好還是金剛經好念給過世的老人
首先,bai你要分清哪部經是幹什du麼用的地藏經是zhi超度dao亡魂的首選 金剛經是祛邪避凶 內之用這樣你可以明白了容吧 不過不管哪部經都是佛陀的經典 只要發心了,任何一部經都能達到超度效果的 我的建議是念地藏經超度,這個我親自為親人身上的冤親債主超度過,整整唸了49部,每天一部,最後她身上的冤親...
讀金剛經遇到這樣的情況我該怎麼辦吶
金剛經講不要著於相,所以您還是先看看 南師的書 金剛經講什麼了 吧。你的一切疑問都在這裡解答的。下面是我針對 和南師的解釋,和你問題的根本從書中複製一段給您看。如下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他說,什麼理由呢?假使一個人,心裡的觀念著相來學佛 譬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