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溫柔
【拼 音】 zhōngyōng
【英 文】 moderate,medium
【詞 性】 名詞 、形容詞
【褒 貶】 褒義詞
【近義詞】不偏不倚
【反義詞】 厚此薄彼、偏聽偏信 同音詞鍾鏞
近音詞中用 忠勇 重雍 中勇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嗣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
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
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庸為萬事。末複合為一理。
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
[名詞]中國古代哲學觀點,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
第一層意義: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第二層意義: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
所以月牙山人說: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層意義: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
引自月牙山人《中華心法》
中庸的含義?
2樓:白龍馬
釋義 ∶儒家的道德標準,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調和折中;中庸之為德也,甚至矣乎!——《論語·雍也》;見「四書」;德才平常;中材。
「中庸」的思想,起源於上古時代。《論語·堯曰》記載,堯禪位於舜,舜禪位於禹,唯一告誡的話是,一定要做到「允執其中」,「允」是信的意思。傳位者說:
如不真誠地實踐「中」道,四海的百姓窮困,你的祿位就會永絕。
《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業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意義。
第一層意義: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第二層意義: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
所以月牙山人說: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層意義: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引自月牙山人《 中華心法》 。
擴充套件資料
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則有三條:一是慎獨自修,二是忠恕寬容,三是至誠儘性。並分別論述於下。
慎獨自修:這一原則要求人們在自我修養的過程中,堅持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約束。《中庸》第一章就提出了這一原則。
其文雲:「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忠恕寬容:這一原則要求人們將心比心、互相諒解、互相關心、互不損害、忠恕寬容、體仁而行、並行而不相悖。這一思想源於孔子, 曾子將其概括以傳於世。
至誠儘性的原則: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則。「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只有堅持至誠原則,才能充分發揮自己善良的天性。
3樓:匿名使用者
1.「中庸」詞義
中庸研究者多認為:
中庸的「中」,即中正、適當、合宜、正確,系與偏頗和「兩端」相對而言。
中庸的「庸』,有用、常、平常三義。
「中」「庸」合稱,即中道之實用、中道為常道、中道可常行之義。宋.程頤「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這三層含義相互關聯,構成了中庸一詞的字面意義。
2.「中庸」內涵
由於認識角度有異,研究者有不同看法。
代表性意見有三:
其一,認為中庸的內涵情況頗為複雜,但集中起來不外尚中、尚和兩方面。
其二,認為中庸概念的核心是「中」,中的原則體現於人的現實行為,就是「用中」,或者「中庸」。
其三,認為「中庸」是「中」與「庸」的辯證統一。
中庸講的是人之根本,強調做人的藝術和做事的方法。如何讓各種各樣的人去掉差異而只取共同,即讓眾人都覺得恰到好處,關鍵要在無我的前提下講究情景真理。例如,用極其尊重的方式提出對權威觀點的挑戰,既達到了陳述自己觀點的目的,同時又將對人的尊重推向極致,使眾人都覺得恰到好處,易於接受。
4樓:萬家小公舉
中庸有兩次含義,一個是漢語詞語
和中國古代儒家經典。
1、漢語詞語
中庸,為儒家的道德標準,中庸,中用,庸古同用。 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論根源源於人性。
出自《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譯文:做事守中,不偏不倚的品德,大概是最好的。
2、中國古代儒家經典
《中庸》是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內文的寫成約在戰國末期至西漢之間,作者是誰尚無定論,一說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載於另一說是秦代或漢代的學者所作。宋朝的儒學家對中庸非常推崇而將其從《禮記》中抽出獨立成書,朱熹則將其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編為《四書》。
擴充套件資料含有中庸的成語:中庸之道
【解釋】: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出自】:《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示例】:他一面想,這既無閉關自守之操切,也沒有開放門戶之不安:是很合於「~」的。◎魯迅《彷徨·幸福的家庭》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不夷不惠、不偏不倚、凡事有度
【反義詞】偏聽偏信、厚此薄彼
中庸應該怎麼去理解?
5樓:以教化文
中庸,中正持平,和諧永恆。
中者,正也,和也,中正和諧,恰當適度,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意。
庸者,用也,常也,運用、實行,平常、常道,永恆不易之意。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就是「以中為常」之意,也即把「中和」與「中正」作為常道加以運用。
因此,中是原則,是自然界一種均勢的平衡狀態;庸是實踐,是客觀事物的表現形式;中庸是知與行的統一。中庸,即包容與利用。就是對一切的客觀存在都予以包容併合理的使用。
在具體事件中,無論其性質如何,其中都深含著一定的必然意義,就應予以接受;而在具體的運作中,應當做出恰當的選擇,把握適度,就是說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做出適當的行為。
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中」,是人的本性,也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普遍遵循的原則。以性情言之,則曰中和;以德行言之,則曰中庸。
中者和也,就是和諧。中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不苛求,不厭棄,不厚此,也不薄彼。庸者常也,就是認同,就是接受;是指對待事物能保持一顆平常心,適可而止、合乎自然,不與自然之道相背離,也即「平常心就是道」。
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歸其位,萬事萬物就會欣欣向榮繁育茂盛。所以,中庸是實現天下大同的必由之路。
君子「時中」。宇宙是運動的,萬事萬物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有道德的君子,時時刻刻都要修正自己的心理和行為,應當始終保持「中」的境界,也就是中和平常,中正持平,適度適中,做事合乎中道,有一顆平常心,不急不躁。
君子立身處世,不圖名圖利,不患得患失,胸懷若谷,不急躁冒進;做事情求同存異,公平客觀,順應自然。「時中」,不是時時事事都要求普通人達到中庸,而是對重大事務的處理時,在原則和立場上,能夠信守並運用中庸,那麼這樣的人就是君子。
6樓:匿名使用者
待人、做事,應該力求準確、不偏不倚,絕不過份的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凡事不要偏激,不要片面,不要走極端。。。
名詞解釋:中庸
8樓:沼澤小草
儒家的一種主張,待人接物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中的態度:中庸主題是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監督、教育、完善,把自己培養成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
9樓:
中庸,四書之一,是一種儒學理論,是孔孟之道的最核心的思想。《中庸》始於「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而終於「『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這就是聖人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
10樓:印度一小白
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11樓:小xz明
【拼 音】 zhōngyōng
【詞 性】 名詞,形容詞,
近義詞 不偏不倚
(釋 義)[名詞]儒家的一種主張,待人接物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中的態度:中庸之道。
[形容詞]指德才平凡:中庸之才
12樓:睜眼kan世界
指做事行為不搶人前,也不掉最後。
13樓:新石家莊
[名詞]儒家的一種主張,待人接物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中的態度:中庸之道。
[形容詞]指德才平凡:中庸之才。
(1)指平常的。猶言中材,中人。
(2)指儒家的道德說教。
(3)泛指平庸、妥協、保守、折中。
怎樣理解"中庸"的思想?
你是如何理解 教師 這一詞的,如何理解「概念」一詞
教師一詞有copy兩重含義,既指一種社會角色,又指這一角色的承擔者。廣義的教師是泛指傳授知識 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人,並在教育 學校 中擔任教育 教學工作的人。履行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 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教...
你怎樣理解捨得,你是怎樣理解捨得一詞的?拜託了各位謝謝
欲以予之,必先取之 欲以取之,必先予之。善予善取,善取善予 惡予惡取,惡取惡予。欲得德者,以儉得德 欲得道者,無得為先。不勞而獲,人之惡性 勞而無獲,人之所惡。無勞無獲,天之理也 有勞有獲,地之理也。欲明勞獲,順天應地 欲明予取,順道應德。捨得 舍是舍,得是得,不一定的捨去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但是一定...
如何理解一階線性微分方程中的線性一詞
線性微分方程是指關於未知函式及其各階導數都是一次方,否則稱其為非線性微分方程 一階線性微分方程中的線性怎麼理解 微分方程,表示含有未知函式的導數的方程。一階指最高求導階數為一。線性是指所有未知函式和未知函式的導數在方程中都以線性組合的方式出現。比如y 9y ln x 0 一階線性微分方程中的線性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