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燕語夢
小年要在一起吃團圓飯 過除夕夜 初一在家守歲 初二 回孃家 初三 在自己家 初四要出門拜年了一直到元宵之前都是 到了元宵節就全家在一起吃元宵 許願新年願望。
2樓:粉憂憐
年三十吃團圓飯,初一早上吃湯圓,然後走親訪友,拜年!
3樓:匿名使用者
廣州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以種花為業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更成為廣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紮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湧動,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廣州新年派發"利是" 廣州新春風俗,在人際交往中,必備"利是"。當然,所謂"利是",即為紅包,親朋相見,大人要給小孩"利是"。廣州市民中,市民階層十分講究,要給雙封,而內包多少紙幣則不拘,但沒有"利是"即為無禮,所以春節期間到廣州人家裡做客,要多帶幾個紅包為好,免得麻煩。
甚至商場門口,也會在金桔樹上掛滿"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亨崇說,早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君之前,福州人便開始為新年而忙碌。按福州人傳統,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後便不殺生,所以正月要食用的肉類就得在這之前準備。
家中婦女把殺好的雞和豬吊在天花板上,等晾乾後燉熟,放在甕內用酒及多種配料醃製。 侯亨崇說,這樣一甕食品,不僅是團圓飯桌上的佳餚,往往還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底。 到了除夕,吃團圓飯前,福州人都要先祭祖,在眾多祭品中侯亨崇對馬蹄和年糕的印象最深刻。
馬蹄長在田地裡,生命力很強,以馬蹄祭祖,有希望祖先保佑有關人家後繼有人的含義。 福州人的年糕跟本地市場常見的年糕不同,它的大小猶如乙個托盤,口味也不一樣,所以每年福州會館都會替會員訂製年糕,好讓鄉親能品嚐到別具福州風味的年糕。
家鄉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4樓:小贇聊娛樂
1、貼門神。
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門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
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獰惡,各手執槊鉞。第三類是「屋門門神」,較街門門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
2、貼春聯。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另一**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聯。
3、守歲。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還有的人家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兒,整晚都不能入眠。
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就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4、給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
5、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家鄉的風俗過年
5樓:歷史小管家
家鄉的風俗過年範文如下:
除夕的早上,我們家各幹各的,搞掃除貼好春聯,便拜神保佑來年順景。媽媽擺好拜神的貢品,準備拜神。晚上,在遠方讀書的姐姐回家了,媽媽早已做好豐盛的晚飯,一家有說有笑地吃年夜飯。
吃完飯,媽媽也沒忘記包利是。
新年初一,我和姐姐穿好新衣服,向爸爸和媽媽恭喜,「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他們總是笑容滿面地給我們利是,我和姐姐高興得手舞足蹈。吃過早餐客人來拜年了,媽媽總是倒上一杯熱乎乎的茶,我擺上糖果、水果、瓜子來款待客人。
這時,大人們問好後,總是談及他們的工作及家庭情況。我和叔叔的女兒麗麗提著紅燈籠到大街小巷玩個痛快,說不盡的高興。
春節淵源
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早期人類的原始信仰與自然崇拜,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
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斗轉星移定歲時,「斗柄回寅」為歲首。「斗柄回寅」春回大地、終而復始、永珍更新,新的輪迴由此開啟。在傳統的農耕社會,春回大地的歲首具有重要意義,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首節俗文化。
在歷史發展中雖然使用曆法不同而歲首節慶日期不同,但是其節慶框架以及許多民俗沿承了下來。
6樓:乾萊資訊諮詢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買年貨、掃塵、貼對聯、吃年夜飯、守歲、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放鞭炮、放煙花、遊神、押舟、廟會、遊鑼鼓、遊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
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家鄉的風俗過年
7樓:小橘子橘子
家鄉的風俗過年如下:
範文一:過年是中國人經幾千年流傳演變、積累豐富的年俗文化,被人們視為一年中所有節令中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各個地坊過年的習俗、講究各不相同。
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到了農曆十二月二十四開始籌備過年的東西,家家戶戶把家裡的每乙個角落打掃得一不染,家裡變得煥然一新;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
人們便忙碌張羅勒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俱、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
範文二:自古至今,春節都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王安石曾寫下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門萬戶疃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不僅寫出了春節盛大的場面,還描寫了春節放鞭炮、換桃符等習俗。春節前後,各省各地都有著獨特的習俗,我的家鄉也不例外。
我的家鄉在陝西省渭南市下面的乙個小縣城,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前後,各家各戶都開始為過年做準備。除夕之前,家家戶戶都應做好四件事情:掃塵除舍、蒸花饃,捏餛飩,年貨。
範文三:我們家鄉每逢到春節都是熱鬧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場,各種各樣的年貨,各種各樣的玩具,讓我可是非常心動的。我們的除夕習俗其實全國都一樣,大家都要一越聚吃飯,開心心的吃。
初一初二,晚輩都去給長輩年,而我們呢?可說是大豐收,紅包滿了自己的口袋,裝滿的是全家的幸福。
元宵時,大家都得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熱鬧,大家都玩得很開心,街上掛滿了新異的燈籠,街上的人個個臉上掛滿了笑容,可見得春節多麼熱鬧啊,我的家鄉就是這麼熱鬧,這麼喜慶,這麼歡喜。客家人過年風俗?過年百節年為首,客家人與全國全省多數地方一樣,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
家鄉過年的習俗,家鄉過年的習俗。二十字。
家鄉過年的習俗作文 春節快到了,大家以高興的心情籌備新年的一切。除夕的早上,我們家各幹各的,搞掃除貼好春聯,便拜神保佑來年順景。媽媽擺好拜神的貢品,準備拜神。晚上,在遠方讀書的姐姐回家了,媽媽早已做好豐盛的晚飯,一家有說有笑地吃團年飯。吃完飯,媽媽忘不了包利是。新年初一,我和姐姐穿好新衣服,向爸爸和...
河南過年的習俗有什麼,河南人過年都哪些風俗習慣?
春節 是現代稱謂,過年 則在民間比較普遍。春節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 過年 是指從臘月初八的 臘八 一直到正月十五,河南民間有 臘八祭灶,年下來到 的俗語,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 過年 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 祭奠...
皖南人的風俗習慣,皖南人過年習俗
安徽過年習俗 1 安徽過春節俗稱過年,節日氣氛濃厚,無論家人在何處,都要在除夕前趕回家與親人團聚。2 除夕的年夜飯是全年最豐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餃子,皖中和皖南人則在吃飯前要放鞭炮 貼春聯 祭祖。祭祖儀式相當講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須有雞有魚。3 吃飯之前,長輩要用紅紙包錢給每個孩子,稱為 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