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時「共生效應」,該如何正確運用呢?

2025-01-25 16:05:09 字數 1244 閱讀 8754

1樓:仕廷說事

案例王女士的兒子豆豆今年3歲半,經常調皮搗蛋,且性子有點倔,動不動就喜歡發脾氣,最近還學會了說髒話,王女士試著跟孩子好言好語地講道理,可是他絲毫聽不進去,於是氣急敗壞之下經常打孩子,為的是讓他長記性,可是打罵後,孩子好像變本加厲,越來越拗,這讓王女士倍感無奈和煩躁。

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其實,孩子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多數情況下,父母總是以大人的姿態去命令和要求孩子怎麼做,卻很少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兩者處在對立面,矛盾自然而然就產生了。為此,只有摸清楚孩子的情緒根源,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壞脾氣。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我們必須變成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意思就是說家長只有將自己放在與孩子同等的地位,設身處地思考問題,利用「共生效應」理解孩子的壞情緒和**,再幫他們疏導情緒,消化壞情緒,從而控制情緒。

何為「共生效應」共生效應原指單獨植株生長時顯得矮小,而與眾多植株共同生長時則會根深葉茂,這是一種相互影響、共同進步的現象,而同樣適用於兒童的教育中,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優秀的人待在一起,你自然而然會受到良好的影響,變得優秀起來。

精神分析學家認為孩子的攻擊性是自我發展的一部分,屬於正常現象,家長要做的不是抑制,而是疏導,合理採用共生效應可以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和情緒控制,首先家長需要做好榜樣,否則會達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避免產生負面的「共生效應」。

如何利用共生效應教育孩子?1、引導孩子發洩情緒

當孩子情緒波動較大時,父母要讓他們自己講出原因,為什麼而發脾氣,這樣可以讓孩子理清自己的經歷,鍛鍊思維能力。

2、幫其舒緩情緒

在孩子找到發脾氣的原因後,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壞情緒可能產生的壞影響,接著告訴孩子怎麼去處理問題,如果內心實在是難過,可以做深呼吸來控制情緒。

3、培養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就是讓孩子設身處地交換角色想問題,讓孩子自身感知接收壞情緒的感覺是什麼,讓他們意識到情緒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是什麼樣,以至於下次不再犯。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千萬不要一吼二騙三打,這些方式只會讓孩子掉入壞脾氣的陷阱裡無法自拔。

2樓:情感交談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知道這種共生效應帶來的效果,並且我們要在適當的場合去運用這種共生效應,這樣才能保障教育孩子能夠帶來最大的效果,

3樓:愛小樹苗

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乙個良好的榜樣,並且也應該給予孩子陪伴,而且也應該和孩子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應該如何教育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怎樣教育孩子的方法 父母怎樣教育孩子為人處事呢?怎樣擔當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 不僅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導者,我們還要尊重孩子的 狡辯 分析並尊重孩子的反饋 針對孩子的反饋,對其進行有目的。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 狡...

家長怎麼教育孩子才正確,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況且父母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這種帶孩子的模式中,很難保證自己對孩子不產生溺愛的現象。一旦溺愛孩子,那麼孩子本身就會被慣的無法無天,在禮儀與禮貌方面可以說基本上就完全不具備了。所以說,現在主要提倡的是愛孩子,對孩子實行愛的教育,不再延續從前的棍棒底下出...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的十種方法

生活中不要對孩子採取過激的對待方式,不要粗暴的對待孩子,長久會使孩子性格變得偏激。當孩子的好朋友 作為父母愛孩子是我們的天性,一份責任。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無論是旁觀者也好,還是自己的親身經歷,下面介紹下怎樣正確教育孩子。家長教育確實挺重要,我曾經也有過你這樣的經歷,對家長如何教育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