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 宗教 迷信,祭拜祖先,是迷信,還是一種信仰

2025-02-05 06:50:21 字數 3651 閱讀 6497

1樓:網友

宗教信仰是一種美好的心靈寄託,可以對心靈得到進化,是對現實的東西不對子期望,而迷信神話都是對消失物質的期望,所以有者本質的區別。

祭拜祖先,是迷信,還是一種信仰

2樓:8萬4千法門

1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祖日子,中國過去儒家的教學,什麼最重要?祭祖先最重要,《禮記》你開啟第一篇,五禮第一篇是「吉禮」,吉祥的吉,吉是祭祖。中國古禮裡面,祭祖先是最重要的。

祭祀祖宗是好事,是盡孝道;但是祭祖先,不能用葷腥,只能用素菜,為什麼?因為殺生祭祀會增長祖先的罪業。

2 除了清明節,中國人過年也要祭祖先,外國人看到很奇怪,祖先你又沒有見過面,你也不認識他,幾百年、幾千年了,你還紀念他幹什麼?他不懂孝道,他不但祖先不紀念,他父母也不紀念,兒女長大離開父母了,可能一生都不會跟父母見面,他的理念、他的處事待人接物,跟我們中國人不一樣。

3 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要祭祖先?《論語》上講,「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讓我們的心養成乙個厚道的心、養成乙個孝順的心、養成感恩的心,所以我們中國人祭祀祖宗是教育,不是迷信。

4 我們中國人連幾千年的老祖宗都不忘記,逢年過節還紀念他,這個心行多麼深厚!老祖宗都不忘,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順的道理?現在兒女為什麼不孝順父母?

把祖宗丟掉了。兒女沒有過失,過失在**?過失在做父母的人,父母把祖先丟掉了,你要想兒女孝順你,沒這個道理!

末後引用蓮池大師一段開示,話雖然只有兩句,很要緊,「故云棲有祭先不宜殺生,以資冥福」,這一句話是蓮池大師說的。祭祀先人、祭祀祖先不可以殺生,你祭祀先人、祭祀祖先殺生,殺生的殺業這個帳算在祖先的頭上,為什麼?為他殺的,不祭祀就不殺了,為他殺的,所以這是加重祖先的罪業,這叫大不孝。

可是這個殺業跟前面功德一樣,你不要以為我祭祀祖先,這個殺業他背了,我沒有事情,你就錯了。這個殺業七分,你殺生的人六分,祖先只一分,同樣乙個道理,你要曉得。你就嫁禍於人,他沒有叫你殺,你為他殺,所以這個殺業責任,自己還要承擔六分,祖先只承擔一分,存亡都不利。

蓮池大師也是再來人,他知道這些事實真相。

宗教迷信有什麼

3樓: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雖然名義上信教,但是實際行為上不持戒的人,都是假信教的人。持戒是修行的基礎。沒有戒律就沒有佛法。

4樓:網友

1.組織形式的區別 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一般由宗教組織、信仰和觀念、道德規範、宗教儀式、戒律、經典等基本要素構成。

封建迷信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一種陋習,一般是由神漢、神婆等迷信職業者主持的算命、看風水、求籤。

2.活動內容的區別 宗教活動有一定的表現形式,在活動內容上有固定不變的經典、信條、場所以及信仰物件等,並世代相傳。 封建迷信活動沒有。

3.行為結果的區別 宗教信仰是公民個人自由。

5樓:q鈥哸鈥唞

的信巫不信醫,孩子有了病不去看醫 生,而是求助於巫師或巫婆,給病人吃些香灰、符水等;有的利用。

看相、算命、卜卦等來**未來的命運,或去廟宇求仙拜佛,求神保 佑,如一位母親帶著10歲男孩去某寺廟燒香拜佛是為了求得考試有好。

成績;有些人利用氣功之名,以假氣功宣揚迷信,以「發資訊」、「傳真氣」為人治病;有的迷信有人克人的現象,認為某人的命會 「克」另外人的命,甚至引起相互傷害的事件;有的迷信風水、時 辰,造房子、結婚都要選方位、擇時日;有的利用迷信活動,大力進 行邪教活動,給人民、國家造成嚴重的危害。

你認為祭祖算不算封建迷信活動呢?

6樓:發的是健康路費

個人認為,民間祭祖、掃墓之類活動,不能算作是封建迷信。《論語》中,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意思是:「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念逝去的祖先,民眾的道德就會歸於仁厚。」曾子認為,乙個人無論地位多高,多麼有錢有勢,只要做到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念遠逝的祖先,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民眾的德行就歸於厚道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君不見,當今社會一些位重權高之人,父母在世時不去細心孝敬,父母去世後喪事大操大辦,藉機斂財,這樣的「慎終」,還能讓「民德歸厚」嗎?

事實上,曾子在這一章裡強調的只是「孝」的一種表現方式,而透過這種方式,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孝」的真實內容。父母在時,從物質和精神上滿足他們的需求,父母去世後,發自內心地懷念他們,繼承他們的遺志,只有人人都具備這份真實的「孝心」,「民德」才能真正「歸厚」。

慎終」要求子女在父母的喪事上持謹慎態度,不是讓後輩在父母的喪事上大做文章,鋪張浪費。我們這裡有一種習俗,父母喪事上所得親朋好友的喪禮,必須全部用於喪事,子女最好能倒貼一點錢,絕對不能拿父母的喪事賺錢,否則便是不孝。

再說一說「追遠」。

過去一段時間,人們把春節的「祭祖」和清明節的掃墓都當成是封建迷信。我們知道,孔子一直不迷信,也並不相信鬼神之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是最好的證明,曾子所說的「追遠」,實際上是一種追思祖先的活動。從這一角度講,清明節掃墓之類的祭祖活動,不應該看作封建迷信。

國家把清明節定為法定節假日,讓遠在外地的子女回家為祖先掃墓,目的就是弘揚中華民族尊祖、敬祖的優良傳統。

7樓:鬥法呀

我不認為祭祖是封建迷信活動。祭祖是一種表達對先祖思念的一種方法,而且也是給還在世的人留了乙個念想,送得上是一種心靈的寄託,不存在什麼封建迷信。

8樓:天才人物我無敵

在我看來祭祖算不上是封建迷信活動,我覺得祭祖是可以被提倡的,因為這是對已故親人都寄託,也算是一種孝順的體現。

9樓:手生憂

不算是封建迷信吧,祭祖這是老一輩的人遺傳下來的,我們只是繼承了老祖宗的一套做法,而且祭祖也算是對老祖宗的尊敬。

什麼是迷信?宗教與迷信怎樣分別?

10樓:法藏

宗教:是特殊的教育,對人類是有促進作用的。。不過要是合法的宗教,要正信,真信才行!,迷信:迷信是不懂而盲目的崇拜,跟從。這樣的現象就是迷信!,你看現在的所謂明星,其實他們的作風,學識,生活都很糟糕,可是那些粉絲卻,迷信的如痴如醉,尋死覓活的。

祭祀的佛教觀點

11樓:禕白筠

民間對佛教了解不多的人,常用葷菜、燒豬、等肉類去拜諸佛菩薩這犯下了佛教的大忌,佛教禁止殺生,用葷菜去拜諸佛菩薩,間接導致了殺生,殺生是佛教不允許的。

有作用力,則必有反作用力。同理,佛法「因果報應,隨業輪迴」的道理和愛因斯坦「宇宙間存有森嚴的規律」的理論是融通的。

殺生拜神求福,即使巧合「得福」,「福兮禍所伏」,殺生的反作用力必會招來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而已。

以酒肉拜神求助,即使巧合靈驗,但結此邪緣,終有後患!譬如急時求助於黑幫,縱然一時得助,終於難免後患!

至於禮拜祖先,出於報恩心,當然是應該的;其禮拜目的應該是生死兩方俱利。為此,須知:「異熟果乃多種業力的集合體;臨終異熟不一,強者先牽。

人一生之中所造善、惡、淨、染種子皆藏於阿賴耶識中,分段異熟(今生業果報盡,來生業果成熟),則成生死輪迴。異熟之時,如果適合某一道的業力佔了絕對優勢,則先牽到該道中去;如果優、劣二道的業力相差無幾,則在臨終關鍵時刻的增上緣將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如臨終素食、懺悔、滅罪、向善,又得在場親友清淨合作相助,增強淨力,下趣得轉上趣;反之,如殺生辦理喪事,增強惡道業力,上趣得轉下趣。

新生之後,其生前的業力種子仍挨次成熟,加上生後的增上緣有所變化,以致其一生歷程軌跡成為曲線。

世人殺生拜祭祖先,往往如是……積習所使,愚痴妄行,實為可悲!

宗教的傳統祭祀方法有哪些,宗教的傳統祭祀方法有哪些

關於祭祀的儀規 關注人世,依俗而行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中國傳統宗教也悠久綿遠。在中國傳統宗教的活動中,其核心內容就是祭祀,它是伴隨著神靈觀念的產生而產生的,是人們希望各種神靈在支配自身運動時能有利於氏族的生存和發展,因而將最好的禮品奉獻給神靈,以期實現這種願望,天長日久就形成了祭祀的習俗。從本質上說...

為什麼宗教被稱為迷信?宗教真的很迷信嗎

被稱為 迷信 的,是宗教中被誤解的部分。比如,民間有燒紙錢的習俗,這個習俗,就是宗教中變化出來的一種誤解。宗教中有給去世的人做超度的法會,法會中會焚燒一些疏和紙質的牌位,道教中也燒符,這些宗教儀軌漸漸演化成民間的迷信,其實佛教和道教,都沒有燒紙錢的儀軌。其他民間的迷信,很多都是對宗教的誤解演化來的。...

宗教是不是迷信

應該算是吧,也是一種信仰。當然不是,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權。宗教是一種信仰.就像相信共產主義一樣.不是,是一種信仰,有時它可以是一種動力 宗教不是迷信,迷信的定義是迷茫的信服,盲目的相信。而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不是人類的迷茫和盲目的相信而去信仰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