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他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2025-02-21 01:20:25 字數 1464 閱讀 5270

1樓:文良自**

首先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原因,這屬於動機,而動機這種東西,屬於當事人的心理活動,是最難說清楚的,而史官的任務,只是把他能夠看到的資料寫進史書,再加上自己的想法。

至於史官這麼寫,與當事人,如劉備心裡所想的真實原因是否一致,就不得而知了。

首先三國演義的主要動機多為關羽復仇了。

但歷史上就不一定了。

我可以列舉一些原因可能性:

1,劉備是為關羽復仇。

2,劉備為了收復荊州失地。

3,劉備為了面子。

4,為了給政權裡的荊州人交代。

5,其他原因。

三國志先主傳: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

按照三國志先主傳的說法,劉備東征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關羽復仇。

但關羽死於219年末,而劉備發動戰爭是在章武元年秋七月(221年),也就是說隔了1年多的時間。

換句話說,即使劉備為關羽復仇,也不是一時衝動,至少經過一年多的時間考慮了。

此外,站在客觀環境上,劉備丟失荊州,隨即孟達背叛,又丟失了房陵、上庸,這等於導致劉備困在巴蜀,戰略形勢極為不利。

三國志先主傳: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武陵五溪蠻夷遣使請兵。二年春正月,先主軍還秭歸,將軍吳班、陳式水軍屯夷陵,夾江東西岸。

二月,先主自秭歸率諸將進軍,緣山截嶺,於夷道猇亭駐營,自佷山通武陵,遣侍中馬良安慰五溪蠻夷,鹹相率響應

從這一段史料可以看出,劉備在秋七月開始進攻,吳將陸議(也就是陸遜,先為陸議,後改名陸遜)、李異、劉阿等人把守巫、秭歸,被劉備所派遣的吳班、馮習擊破。隨後第二年的二月,劉備從秭歸才開始逐步進軍到夷陵附近。

可以說劉備的進攻步伐並不是很激進,反而是帶有試探的性質,隨著劉備的勝利,進軍到夷陵附近,武陵蠻夷開始響應劉備。

我的推測就是:考慮到當時對劉備的戰略不利局勢和劉備的進攻步伐,劉備發動戰爭的主要動機還是收復荊州失地,同時附帶為關羽復仇和為荊州人做個交代。只不過劉備要收復荊州失地到何等程度,是關羽造成丟失的三郡,還是湘水之盟前的荊南五郡,就要看隨後戰局的發展了(當然後面夷陵敗仗,自然一切免談了)。

2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他的主要目的是為蜀漢擴張打下一塊橋頭堡的領土,因為稱定帝了的他要開始一統天下的大業了。

3樓:青州園主

劉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自己的兄弟關羽報仇。關羽是被東吳陸遜殺害的,劉備非常心痛難過。

4樓:inn金牛

劉備主要目的是要為二弟關羽報仇,關羽作為劉備的結義兄弟,勝似親兄弟,關羽被東吳斬殺,劉備自然怒不可遏,因此發兵討伐。

夷陵之戰劉備損失多少兵馬?劉備夷陵之戰有70萬嗎

損失特別嚴重,大概達到了5萬左右,而且也損失了很多高階的人員,比如說黃權,馮習,馬良等等。劉備損失了很多的兵馬,這次戰爭失敗給劉備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也讓劉備的心理倍受打擊,對劉備的發展影響也非常大。幾萬兵馬,這一場仗讓劉備元氣大傷,而且對方也沒有得到好處,這一場戰爭在歷史上很有名。劉備夷陵之戰有70...

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當中勝利,那他能否一統三國?

劉備如果取得了夷陵之戰勝利,大有統一全國的機會,但是統一難度比較大,稍有不慎,蜀漢政權就會及早覆滅。夷陵之戰勝利,對於劉備來講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拿回了荊州,如果打到這種地步,戰爭就停止,那麼劉備統一全國的幾率非常大,但是就怕劉備拿回荊州之後,他依舊喋喋不休的進攻,從而想滅掉東吳,那麼劉備稍有不慎,可...

夷陵之戰是不是劉備的不理智決定,劉備為啥要出兵伐吳

的確是劉備的不理智,劉備沒有弄清楚真正的敵人是誰,劉備出兵伐吳主要是為了給關羽和張飛報仇。因為關羽被東吳殺害。關羽是劉備的手足兄弟,為了給關羽報仇劉備才出師伐吳。劉備伐吳只是想把失去的荊州奪回來,劉備其實一直以來都是看不起吳國的,認為吳國沒有強兵良將,所以想要親自攻打吳國,奪回荊州。不是,因為荊州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