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舉天悲富駱,近代惜盧王。」「王楊盧駱當時體,」「不費江河萬古流。」都什麼意思?
2樓:汪漢祺
駱賓王,義烏人,七歲能賦詩。武后時,除臨海丞,棄官去。徐敬業舉兵,署為府屬,後亡命不知所之。
又盧照鄰,范陽人,為鄧王典籤,王重其文,待以相如。調新都尉,病,去官,自沉穎水死。王勃,六歲善文辭。
補虢州參軍,除名,渡海溺水,言四子有才無命,今爾官既達,益嘆前賢可傷矣。
王、楊、盧、駱是指唐初文壇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當時盛行駢體文,王勃《滕王閣序》、駱賓王的《討武氏檄》部是有名的駢體文。到唐朝中葉杜甫那個時代,反對駢體文,提倡古文,很多人寫文章罵王、楊、盧、駱。
杜甫是有點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的,他這首詩的意思是:王勃等四人的文章是他們那個時代的體裁,現在一些人輕薄地批判恥笑他們,將來你們這些人身死名滅之後,王、揚、盧、駱的文章,卻會象萬古不廢的江河永遠流傳下去。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解釋??
3樓:對面包的愛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出自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其二》,大意為待你輩的一切都化為灰土之後,也絲毫無傷於滔滔江河的萬古奔流。
原文: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譯文:《戲為六絕句》雖然主要是談藝術方面的問題,但和杜甫總的創作精神是分不開的。詩中「竊攀屈宋」、「親風雅」則是他創作的指導思想和論詩的宗旨。
這首小詩,實質上是杜甫詩歌創作實踐經驗的總結,詩論的總綱;它所涉及的是關係到唐詩發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論問題。在這類小詩裡發這樣的大議論,是前所未有的。
4樓:厙迎蓉慕螺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出自杜甫《戲為六絕句》,原文是:「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曬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是說那些非議唐初四傑王楊盧駱文章的人,你們現在攻擊和誣衊他們的文章,但是即使等到你們這些傢伙身體死亡,名字也讓人忘了,也阻止不了他們的聲名、文章像江河那樣萬古長流。
5樓:匿名使用者
(你們現在攻擊和誣衊王楊盧駱的文章)但即使等到你們這些傢伙死了,名字也讓人忘了,也阻止不了他們的聲名、文章像江河那樣萬古常流。
6樓:匿名使用者
等到你們這些傢伙死了,名字也讓人忘了,也阻止不了他們的聲名、文章像江河那樣萬古常流。
7樓:匿名使用者
把自己融入大業,相信不朽。
少年中國說 全文
8樓:讓v明佛的都是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公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登幽州臺歌賞析
9樓:獨愛華爾茲
1、《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深刻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傳誦的名篇。
2、「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裡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像燕。
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臺遠。
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
3、詩人看不見前古賢人,古人也沒來得及看見詩人;詩人看不見未來英傑,未來英傑同看不。
見詩人,詩人所能看見以及能看見詩人的只有眼前這個時代。這首詩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
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
此獲得廣泛的共鳴。
4、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表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鬱不平之氣;後兩句各增加了乙個虛字。
之」和「而」),多了乙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詩人無可奈何、曼聲長嘆。
的情景。5、全詩如下:
登幽州臺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10樓:為江山放棄了愛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你回頭向從前看,你看不到古代的那些豪傑聖賢;你向以後的歷史看,你也看不到未來的聖賢豪傑,因為在歷史長流之中,你的生命是非常短暫的。陳子昂的這首詩可以說是道出了千古才人共同的悲哀,所以它的感發力量非常強大。
後邊兩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是前面兩句的延展。
茫茫天地,悠悠宇宙,你,乙個生不過百年的渺小生命,儘管你有多麼美好的理想與才智,但你究竟完成了什麼?你一旦消失了,你美好的生命也就白白地落空了,以前沒有你,以後也不會有你,你就在這個長久的時間與廣遠的空間中永遠地消失了。
千百年以前的屈原早已作古,而後來的人,像杜甫、韓愈等人儘管他們都是那樣推崇、讚美陳子昂,可在當時,他居然冤屈地死在監獄之中!「前不見古人」,想當年,燕昭王築**臺禮聘天下賢人,最終使燕國復興,打敗了齊國;今天,如果有燕昭王那樣的君主,他會欣賞我陳子昂嗎?我還有這樣的機會嗎?
唐王朝還有這樣的轉機嗎?面對茫茫天地,個人的生命顯得如此微渺,我悲愴欲絕,流下淚來。
這裡你要注意,同樣是寫悲哀,你可以說悲悽、悲慘,而陳子昂說的是悲愴。文學作品的感發生命的傳達是非常細緻的,「悽」字顯得很纖細,李清照是乙個女子,她寫自己晚年的孤苦,說「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聲聲慢》)。
比較起來,李清照的悲哀就顯得狹小了。而且,「愴」字的聲音很響亮,給人一種廣闊蒼涼的感覺,所以是「獨愴然而涕下」。
11樓:曹雅馨
這首詩從語言上說,有著很強的感染力,加上在內容的表達上,融入了自己對時間和空間的思索,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涼情緒貫穿整首詩歌,所以,讀起來酣暢淋漓,有餘音不減。整首詩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
陳子昂是一位具有政治才能的人,他敢於直言勸諫,對武則天執政時期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尖銳的批評意見,曾一度下獄。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
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攸宜不允,隨後,陳子昂又向武攸宜進言,武攸宜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這讓陳子昂飽受打擊,感覺報國無門,因此憤慨的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詩人在幽州臺的時候寫下了這首詩歌,是為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也在感慨,自己碰不到像燕昭王一樣的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人,加上自己目前的處境淒涼,所以悲從中來。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2樓:樂觀的高飛
《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由於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詩的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
杜甫登高悲秋在結構上有何作用,杜甫 登高 悲秋二字在結構上有何作用
悲秋 是從時令上烘托前詩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兩聯寫足秋意後,順勢帶出,並應合著 登高 的節候。用秋天的悲涼來引伸出憂國傷時的情操。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
「防守是個大漏勺」,大傷復出的賀天舉真的恢復的不盡人意嗎?
確實在防守方面,賀天舉做的並不如人意,但也並不是他個人的原因,而是整個球隊的磨合尚欠缺。遼寧男籃這一賽季的人員更換非常大,首先放棄了哈德森,續約了巴斯,甚至引進了史蒂芬森。其人員的變動也引嫌帆起了整個中國籃球聯盟的關注,緊接著一些老隊員也相繼離開了球隊,這些變肢扮化都讓球迷感嘆這個賽季的遼寧隊將迎來...
你好,前二天我鍛鍊手臂做完啞鈴彎舉後,第二天開始手關節內側痛
問題分析 這種情況考慮鍛鍊啞鈴運動後區域性手關節內側疼痛常因為區域性損傷炎症有關,可以區域性物理 應用鎮痛消炎藥物 意見建議 建議飲食清淡注意休息,區域性熱敷按摩理療,可以應用扶他林膏鎮痛消炎 用啞鈴鍛鍊之後,胳膊內側關節處,不能伸直,一伸直就痛?這是怎麼回 肉痛是吧?那沒問bai題,典型鍛鍊後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