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而橫之 方而圓之,如何翻譯

2025-03-27 10:45:39 字數 3650 閱讀 7325

1樓:溫如言

或縱或橫,或方或圓。

一、重點字詞釋義:

從:同縱。而:或。

二、出自:《宋史·許將傳》

三、原文:上疏言:「治兵有制,名雖 不同,從而橫之,方而圓之,使萬眾尤一人。」

翻譯:上書朝廷說:「治理軍隊有規章,名稱雖然不同,或縱或橫,或方或圓,要達到讓數萬的人也像乙個人一樣。」

國哀如是,漢使殊無弔唁之儀,何也?翻譯白話文

2樓:感恩人大

一、這句話的意思是:像這樣乙個國喪,漢朝使節竟然沒有弔唁這一禮儀,是為什麼呢?

二、這句話出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三列傳第一百二),原文是:誚佃曰: 國哀如是,漢使殊無弔唁之儀,何也?

佃徐應曰: 始意君匍匐哭踴而相見,即行吊禮;今偃然如常時,尚何所吊? 伴者不能答。

三、這句話的背景是:遼國皇帝耶律洪基死了,宋國(稱漢)使節前去弔唁沒有行禮,為人所譏笑。

3樓:蘭陵繹史

國家的悲哀到了這樣的地步,漢朝的使節沒有一點慰問祭奠的威儀,為什麼呢?

4樓:小郭讀書

一,翻譯。文字出自《宋史》,乃耶律洪基病亡時,遼國人問宋人語。翻譯如下:

像這樣的國家喪事,您沒有一點點弔唁的儀式樣子,這是為什麼?

或者。我國人悲痛到這樣地步,為什麼您沒有一點點弔唁的儀軌表現 出來?

二,要點。此處「國哀」 「漢使」「殊」「何也」 是重點 儀 也可以理解為乙個重點。

倒裝句式 借代手法的運用是文言文常用的技巧。

漢,自從唐朝以來往往作為中原王朝的代稱。並非漢使就是漢朝的使者。譬如:漢皇重色思傾國 出自《長恨歌》 說的就是唐明皇 也就是唐玄宗。必須注意。

何也。在此處可以理解為何也漢使···將何也放在後面,作為強調。「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過秦論》

三,注意。文言文的翻譯是總體的,全面的。單一的一句話是很難準確翻譯的。

就算是看了全文,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翻譯方法。所以,掌握基本翻譯方法的同時,必須擁有大量的資料。擁有了,也就大概能夠得到比較好的翻譯。

但並不是說就是最準確的翻譯。

智圓行方 厚積薄發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5樓:佛手

校訓是體現學校辦學理念的濃縮性詞語,概括性地提出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智圓行方,厚積薄發」基本涵蓋了這種思想。

智圓行方」的概意為既有雄才大略又品正方行,並且為行為智略,實現德才的完美結合;「厚積薄發」則是經過綜合素質的厚重積累,在不久的將來對所積累才智與道德品質的充分發揮與展現。《辭海》對「智圓行方」的解釋:「謂智慮要圓通靈活,行為要方正不苟。

淮南子•主術訓》:「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員(圓)而行欲方」。「智圓」彰顯了我們對教育物件在智育方面的期待,「智」字首意為「聰明」,亦涵蓋了「知識」、「智慧」與「智謀」,在現代意義上並可引申為使學生掌握比較廣博全面的文化、科學技術知識,能獨立地獲取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與智慧解決問題的創造能力。

圓」字渾厚,《辭海》釋其有「豐滿」、「圓滿」、「飽滿」之意,亦有「運轉無窮」之意,在現代意義上可引申為完整的知識結構和心智慧型力,這完全符合現代教育所期盼的複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只有「智圓行方」才能「戴圓履方」——頂天立地;只有具備完整淵博的知識結構和聰明才智,才能在當今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的大格局下縱橫世界、馳騁天下!

厚」取意「深重」,「寬厚」。「積」,取「集聚」、「儲蓄」之意(《詩•周頌•載芟》:「有實其積,萬億及秭」。

有實,充裕的樣子;億、秭,數量名)。「厚積」是指綜合素質的厚重積累;「薄」取「迫近」、「將要」、噴薄欲出之意,「發」則有「奮起」、「興起」、「顯現」之意。

凸顯了德才兼備的素質教育思想。從整體理解上可以看出,厚重地積累卓越的道德品質、博深的知識與智慧,以利於人生的終身發展,既是中學教育的主要目標,也是實現成功人生的重要基礎。

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進取精神的高度結合。人們可以想象到乙個個具有高尚道德、滿腹經綸、躊躇滿志、身心健康的儒雅之士正在臨沂一中造就,甚至可以想見他們在臨沂一中厚重的積累後那噴薄欲出的英姿。

「思方行圓」如何翻譯?

6樓:網友

理解短語的含義。意指思考問題事要規範嚴格講原則,但行事的時候呢,就要靈活點,隨機應變。考慮其通俗性,翻譯時應該口語話。

譯 tink it by the book but go by ear.

補充:樓上直譯的絕對化了。句意不是說想的和做的不一致。是強調一種變通。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挽必圓,視必審,發必決,求中乎正鵠而已矣

7樓:手機使用者

(1)拉弓一定要拉圓,瞄靶一定要看清,射箭一定要堅決,求得射中箭靶中心就可以了。

中:清楚,1分;決:堅決1分 整個句子語意1分)(2)已經有了確定的方向,就追求如何達到目標的方法,不是特別有志向的人不能做到。

既:已經、在……之後,1分;所以:……方法1分;道:途徑、方法1分;整個。

句子語意1分。)

3)「立志不分心,是全神貫注。」說的就是要有志向。

乃:就是、是1分;之謂也:說的就是1分;整個句子語意1分。)無。

幫忙翻譯一句文言文什麼意思? 蓍之德圓而神 卦之德方以智

8樓:狐小冄

是「卦之德方以知」 不過,「知」是通假字,通「智」

蓍之德圓而神」,拿蓍草來說:蓍草的中心是圓的,很圓、很硬、中間有孔。其中心空靈代表了「無思」、「無為」。

這種草跟竹子差不多,竹子是空心的,蓍草也是。我們民間有兩句話:「人要實心,竹要空心。

就是這個意思。蓍草的中心是圓形的、空的,所以說它的品德是圓而神的。

卦之德方以知」,什麼是德呢?我曾經講過,德包括德性與德行,德性是講本性、品性、性質,「方以知」就是卦的德性、品德,方直、方正,而且有智慧、能知道。卦會不會騙人?

諂媚人?奉承人?不會,它是方直、方正的,一就是一,二是二!

可是,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我算的卦有時卻不靈?它這不是在騙人嗎?呵呵,其實不是,不是卦不靈,是你自己算得不準,未達於道而已。

我們畫的卦有沒有智慧?有!《易》包括六十四卦,中以「冒天下之道」,這樣是何等高尚的智慧啊?

所以,卦具有最高的智慧。

9樓:網友

「圓而神」和「方以智」,就是先天智慧的八卦結構理性與後天智慧的認知理性的兩種對照的說法。「圓而神的智慧」,是「方以智」的西方人應該向東方文化學習的要點,「圓而神的智慧」「不只是一辯證法的智慧,而略近於柏格森之所謂直覺」,「但柏格森之直覺,只是其個人之哲學觀念。而中國人則隨處以此圓而神之智慧,體會自然生命,觀天地化幾,欣賞讚美的人格之風度,以至以此智慧觀時代風雲之變,並本此智慧,以與人論學,而應答無方,隨機指點,如天籟之流行。

這兩句意思是:蓍草的品性是圓通的先天智慧;卦象的品性是方正的後天智慧。

10樓:網友

它的品德是圓而神的,卦具有最高的智慧。

請問「動如逞才,靜如遂意」是什麼意思?

11樓:網友

「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

行義時方正,用智時圓通,在寧靜中適意,但卻在必要時機如龍飛九天,逞才報國,揚名天下。這正是深得道家真義後才能悟出來的至理。

減光鏡之方片與圓鏡的優劣,減光鏡之方片與圓鏡的優劣 選擇?

方形減光鏡 優點 暗角控制好於圓形nd 具有濾鏡支架可以插多片濾鏡,方便拍攝不同環境題材。缺點 相比圓形nd更貴 佔地,攜帶麻煩 光線複雜時光線容易側漏需人工補救。圓形減光鏡 優點 便宜 輕便,便於攜帶。缺點 暗角控制差 圓形nd不利於多片nd鏡疊加。如果你是攝影發燒友或者是打算幹攝影師這一行,兩種...

翻譯句子 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我飛騰躍起直上天空,不超過幾十丈高就轉而下飛,在蓬蒿之間展翅翱翔,這也就是飛翔的最高境界了。我跳躍著往上飛,不超過幾丈高就掉落下來,在蓬蒿中飛來飛去,這也就是我飛行的最高限度了 逍遙遊 是 莊子 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莊子的哲學思想。逍遙遊 是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莊子人生論的核心內容。彼且奚適也?我騰躍...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惠之至也翻譯

賓語前置就是文言文中把賓語放在謂語動詞前的一種語法現象。賓語前置必須符合以下幾種條件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如,大王來何操?操何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如,時不我待 待我 莫肯我顧 顧我 3,用 是 之 等虛詞把賓語提前。如,唯馬首是瞻 唯瞻馬首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讀,不解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