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當時到底是公子糾的忠心謀士?還是早就看好公子小白?

2025-03-29 18:50:19 字數 2072 閱讀 6814

1樓:桓秀梅鮮妝

其實,管仲和鮑叔牙都很狡猾的,他們早就相約,誰繼位就輔佐誰的,所以它們分開輔佐公子小白和公子糾。

2樓:夜月若楓

這不好說,雖然史書上是說他對公子糾忠心耿耿,還差點射殺了小白。

但是他私下裡咋乾的只有穿越去看看才能知道了。

3樓:亂拋書包

鄙人覺得他當初忠心於糾。

兩個記載,他差點射死小白,如果要專門射中帶鉤,他就是一員大將,不是名相。

小白差點處決他,要不鮑叔牙阻止,他小命就沒了。

4樓:網友

忠心謀士,但糾死了。管仲作為遺產被糾的弟弟小白繼承。

5樓:網友

管仲是輔佐公子糾的,當初選擇輔佐物件有鬥雞的成分,所以兩個好朋友,各選乙個公子輔佐,肥水不流外人田。

6樓:網友

管仲當時就是一心輔佐公子糾。你的猜測現代人看著可能很合理,但卻經不起推敲。

公子糾和管仲之間是師生關係嗎?.問問他們的故事..

7樓:網友

管仲和公子糾是師生關係,關於他們的故事我在 惠天有聲圖書網 聽過很多,在《先秦政變演義》裡專門講述的。

齊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

8樓:閃亮的

管仲為齊國公子糾的師傅,曾經用箭射過當時同為公子的小白(齊桓公),後齊桓公登上王位,想殺管仲,被師傅鮑叔牙勸阻說:欲立於諸侯之強,必用管仲。雖不計前嫌任管仲為相。

公子小白為什麼要放過敵人管仲?

9樓:快樂閒談教育

鮑叔牙說:「這個管仲應該留下,他有治國安邦的大才能,可以為我們出力。 」齊桓公說:

可他是我的仇人,怎能放過?」 鮑叔牙說:「當初結怨,是因為各為其主;齊國新定,正需要管仲這樣的人才。

欲成王霸之業,怎麼能斤斤計較於個人恩怨呢?」

10樓:談了個假的戀愛

因為他是乙個 天下奇才。如果能赦免並重用他,他會幫公子小白得到整個天下於是放棄了個人恩怨,親自到郊外迎接管仲,並任命他為相國,處理國家大事。從此,齊桓公知人善任、胸懷廣闊、不計私仇的名聲就傳開 了,齊國因此得到了許多人才,管仲也輔佐齊桓公成了春秋五霸之首。

11樓:帳號已登出

因為各為其主,而且齊恆公把所有的事都交給管仲處理,而管仲也沒有辜負齊恆公所託,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12樓:嫣然

管仲是個人才,如果公子小白能夠忘記個人恩怨,重用管仲的話,管仲必定會記得這個恩情,忠心耿耿為他服務。

13樓:網友

論齊恆公的個人能力遠遠比不上秦穆公、楚襄王等人,主要是他對人才的使用上能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14樓:網友

因為公子小白想要讓管仲為自己的國家報效,管仲是個優秀的人才,擁有他,國家會更繁榮,而且他也會有個大度的好名。

15樓:luu陽光的

主要是因為公子小白十分愛才啊,當時還想要把他為自己所用,所以才麼有殺害了管仲。

16樓:帳號已登出

因為管仲也只是為了他的上司而已,而且管仲是乙個非常有才華的人,齊桓公希望能夠把他招攬過來。

鮑叔牙管仲重逢

17樓:——案件啊

管仲從小就和鮑叔牙是好朋友。鮑叔牙知道管仲是個人才。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時候多分紅,鮑叔牙不認為管仲貪,知道他家裡窮。

管仲打仗的時候進攻後進,撤退先跑,鮑叔牙也不認為管仲膽小,知道他家裡有老母。

管仲臨死的時候,齊恆公讓他推薦繼任人,他沒有推薦鮑叔牙。有人告訴鮑叔牙,鮑叔牙說,我這個人疾惡如仇,當丞相會誤事,管仲瞭解我啊!

18樓:繆傑爾

你想問什麼?發個標題沒內容,誰知道你想問什麼?

19樓:匿名使用者

鮑叔牙管仲重逢十分激動!竟然搞gay!!!

管仲是個怎樣的人,管仲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管仲 約前723或前716 前645 姬姓,管氏,名夷吾,諡曰 敬仲 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潁上 今安徽潁上 人,史稱管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 軍事家。周穆王的後代,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

歷史上的管仲是什麼人,在歷史上 管仲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管仲,博通墳典,淹貫古今,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匡時之略。他注重經濟,反對空談主義,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唯物論中 物質決定意識 的觀念和 管子 的思想頗為接近。孔子曾稱讚管仲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 憲問篇 意思是 管仲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髮,左開衣襟,成...

在歷史上管仲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歷史上管仲是個什麼樣的卜

管仲是春秋初期傑出的政治家,在經濟 政治 軍事等方面進行過一系列改革,使齊國數年之內,國富兵強,獲得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的春秋首霸地位。他打出 尊王攘夷 旗號,救邢存衛援燕,率各國諸侯抵抗戎狄族侵擾,對保衛中原地區先進的經濟 文化,免受落後部族的掠奪和蹂躪,作出了有益的貢獻。管仲是繼周公之後中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