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節的風俗
1樓:居家能手小晴
花朝節。的風俗有踏青、郊外賞花、祭花神局純橘、賞紅、裝獅花、放花神燈、祝神廟會、遊春撲蝶、種花挑菜、曬種祈豐、製作花糕等。花朝節在漢族是乙個十分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
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農曆二月初二舉行,也有二月。
十。二、二月。
十。五、二月二十五花朝節的。
花朝節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舊時江南一帶把農曆二月十二日作為百花生日,這一天,家家都會祭花神,閨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箋,取了紅繩,把彩箋結在花樹上,謂之賞紅,還要到花神廟去燒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
花朝節因地而異的現象,可能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花朝節,是紀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時有「花王。
掌管人間生育」之說,故又是生殖崇拜的節日。中國古代的農耕等全靠人力完成,人數越多,才越能顯出生產力的強盛,所以在古代,人們是希望子孫繁衍,人口眾多的。
關於花朝節的記載,南宋楊萬里的《誠齋詩話》
謂「東京二月十二日為花朝」。陶朱公。
書亦載:「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褲物日,無雨百花熟。其風俗桐團多是郊遊雅宴,盛唐已有此風,參加者多是些騷人墨客,有時也有親朋好友,在觀景賞花中飲酒賦詩,歡聲笑語,持續不斷。自北宋。
開始,其活動又有了新內容,增加了種花、栽樹、挑菜(採摘野菜)祭神等。
花朝節的由來和風俗
2樓:刺客聊社會
花朝節的由來和風俗:
花朝節的由來:花朝節,是紀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時有「花王掌管人間生育」之說,故又是生殖崇拜的節日。中國古代的農耕、魚獵全靠人力完成,人數越多,才越能顯出生產力的強盛,所以在古代,人們是希望子孫繁衍,人口眾多的。
花朝節的風俗:古時,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賞花之餘,飲酒作樂,互相唱和,高吟竟日。撰有名劇《桃花扇》的孔尚任,也曾寫有竹枝詞形容花朝踏青歸來的盛況:
千里仙鄉變醉鄉,參差城闕掩斜陽。雕鞍散洞賣繡轡爭門入,帶得紅塵撲鼻香。」
近兩衝逗年,各地愛好傳統文化的年輕人,自發的恢復傳統的花朝節活動。後來影響到一些著名景區,像杭州西溪溼地景區從2011年起,每年都會舉辦花朝節活動。
到了清代,花朝節又有「賞紅」之俗,有詩云:「春到花朝碧染叢,枝梢剪綵嫋東風。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尊助賞紅。」正是此俗的寫實。
2016年3月10日,中國顫裂傳統農曆二月初二,是漢族傳統節日花朝節。當天,在位於江西廬山西海核心的花源谷景區,桃花、海棠花、櫻花競相綻放,成為一片絢爛的鮮花海洋,不少身著漢服的少女沿青石花徑,拾階而上,焚香祭拜花神,為春天祈福。同時,不少遊客也徜徉其中,拍照留念。
花朝節的風俗是什麼?
3樓:小蜜蜂聊教育
花朝節在漢族是乙個十分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 。節期因地而異的現象,可能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世界上像中國那樣定出花的節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見漢民族對花的熱愛有悠久傳統。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
這是舊時江南民間慶賀百花生日風俗盛況的寫照,夜間在花樹枝梢上張掛「花神燈」,燈火與紅花綠枝相映成趣;更是一展各自手藝的好時節。花朝節,是紀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時有「花王掌管人間生育」之說,故又是生殖崇拜的節日。
中國古代的農耕、魚獵全靠人力完成,人數越多,才越能顯出生產力的強盛,所以在古代,人們是希望子孫繁衍,人口眾念輪多的。關於花朝節的記載,南宋楊萬里的《誠齋詩話》謂「東京二月十二日為花朝」。陶朱公書亦載:
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
其風俗多是郊遊雅宴,盛唐即有此風,參加者多是些騷人墨客,有時也有親朋好友,在觀景賞花中飲酒賦詩,歡聲笑語,持續不斷。在宋代以前,過花朝節的一些高雅習俗只限於一些士大夫和知識分子之中,在民間並不普及。自北宋開始,其活動又有了新內容,增加了種花、栽樹、挑菜(採摘野菜)祭神等,並逐漸擴大到民間的各個階層。
花朝節的歷史
花朝節在全國範圍內廣泛盛行,始於武則天執政時期(西元690~705年)。上行下效,從官府到民間就流行花朝節習俗。田汝成所撰的《熙朝樂事》一書中有明確的記載:
花朝月夕,世俗恆言,二、八兩月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為花朝,八月半為月夕。」模高銷。
但到了宋代,花朝節的日期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據《廣群芳譜》載:「東京(即今開封)二月十二曰花朝,為撲蝶會。
翰墨記》載:「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
可見花朝節日期還因地而異。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為花朝,而南方則以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這種現象,與各地花信的早旦遊遲有關。
我國南北氣候條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幾天為節日是合情合理的。
花朝節一般在公曆中的日期是3月份,大致在節氣驚蟄到春分之間。此時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綻或盛開,定其中一天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當的。世界上像中國這樣定出花的節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見中華民族對花的熱愛有悠久的傳統。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花朝節 (中國傳統節日)
4樓:阿肆說教育
1、曬種祈豐,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醞釀之際,家家攤曬各類種子,雀睜據說要湊其「百樣種子」,以祈豐收。
2、遊春撲蝶,古時,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賞花之餘,飲酒作樂,互相唱和,高吟竟日。宋時開封一帶的花朝曾流行「撲蝶會」,是當時民間頗有趣味的遊藝活動。
3、祝神廟會,花神生辰,許多地方,不少農人都要聚集於花神廟內設供,以祝神禧,東北一帶還講究用素陸喊饌來供奉,人們紛至沓來,就此形成廟會。這天夜裡,要提舉各種形狀的「花神燈」,在花神廟附近巡遊,以延早歲野伸娛神活動。
4、種花挑菜,這一天,各地還有栽花種樹的習俗,挑菜,就是挖野菜——白蒿、薺菜正是鮮嫩的時候。
5、插花簪花,「花朝節」這天,民間還有女子剪綵花插頭的習俗,如明馬中錫《宣府志》載:「花朝節,城中婦女剪綵為花,插之鬢髻,以為應節。」
花朝節是什麼時候?花朝節有哪些習俗
花朝節是在農曆的二月初二。花朝節也許大家聽到的不多,但是它確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在花朝節的時候大家一般都會去郊外賞花,像一些城市有植物園的那麼在那一天如果你也去了那就會發現很多年輕人和長輩都在那邊賞花,這也算是踏青了。一.耕種勞務 在花朝節的這一天大家就會去在栽花種樹,據說這個季節正好是春暖花開的...
國慶節風俗,國慶節的風俗習慣
國慶節的習俗都有什麼?國慶節有什麼習俗,看看吧 國慶節的風俗習慣 風俗習慣 國慶日,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每逢五年或逢十年的國慶日,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為慶祝國慶日,各國 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 首腦或...
端午節風俗,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賽龍舟 端午食粽 掛艾草菖蒲等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端午節是我國人民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專門設立的一個較為隆重的節日。各地的風俗習慣差不多主要有吃粽子,划龍舟,還有大門掛艾草。端午習俗甚多,主要有扒龍舟 祭龍 採草藥 掛艾菖 打午時水 洗草藥水 拜神祭祖 浸龍舟水 食粽 放紙龍 放紙鳶 拴五色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