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在文言文解釋,具的文言文意思

2025-04-21 01:46:25 字數 1329 閱讀 1834

具的文言文意思

1樓:小謝教育問答

具的文言文意思:酒餚,飲食;**,備辦酒食;置辦,準備;具有,具備。

一、拼音。具的拼音:jù。

二、具體解釋。

1、酒餚,飲食。《史記?項羽本紀》:「為太牢具。」

2、**,備辦酒食。《餚之戰》:「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

3、置辦,準備。《活板》:「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

4、具有,具備。《核舟記》:「罔不因勢像形,各具情態。」

具與俱的區孝知困別:

在古代,這兩個字字音不同,義也不同。

用作動詞時,「具」表示準備,如:具卒乘(準備兵卒和戰車)。「俱」表示偕同,如:與之俱(和它在一起)。

用作副詞時,「具」指賓語的範圍,指乙個人把一切事物都處理了。「俱」指主語的範圍,指二人以上同做一件事。

史記·項羽本紀》:「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

毋從俱死也。』」其中「具告以事」意思是把事情都告訴了巧念(張良)。「俱去」意思是一起離開,「俱猛頌死」是指一起死。

到了現代,副詞「具」已很少使用,副詞「俱」詞義虛化,表示「全、都」,指主語的範圍,如:兩敗俱傷、萬籟俱寂。

具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2樓:漢匠文化

具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名:酒餚;飲食;2、動:**、備辦酒食;3、動:置辦;準備;4、動:具有;具備。

具是乙個漢字,讀音為jù,上下結構,部首為八。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雙手,表示雙手捧著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

1、名:酒餚;飲食。《史記·項羽本紀》:「為太牢具。」(譯文:劉邦準備了豐盛的宴席。)

2、動:**、備辦酒食。《餚之戰》:「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譯文:您要住下,就為您備好一天的糧草;您要出發,就給您安排一夜的警衛。)

3、動:置辦;準備。《活板》:「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譯文:這一版才印完,第二版已經準備好了。)

4、動:具有;具備。《核舟記》:「罔不因勢像形,各具情態。」(譯文:沒有不順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

5、名:器具;器械。《傷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譯文: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

6、名:才能;才幹。《晉書·王羲之傳》:「吾素無廊廟具。」

有才幹的人。《賣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7、名:道理;方法。《東方朔》:「十九歲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

8、副:通「俱」,全,都,盡。《桃花源記》:「問所從來,具答之。」

守株待兔文言文意思,守株待兔文言文的意思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出自 韓非子 五蠹 譯文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

文言文解釋,文言文 解釋

編輯本段 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 環 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 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 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文言文的解釋,關於「城」的文言文解釋

宋朝有個有錢人,天下雨的時候牆損壞了。他兒子說 如果不把牆修築好,肯定有強盜進來偷東西。他鄰居的父親也這樣說。晚上他家果然被盜,損失了大量財物,這個有錢人家就覺得他兒子非常聰明,而懷疑他鄰居有偷他家財物的嫌疑。智子疑鄰 它告誡人們,如果不尊重事實,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就會主觀臆測,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