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三司會審是指哪三司?建立三司的目的是什麼?

2025-04-21 09:11:58 字數 1217 閱讀 6538

1樓:番茄味雞腿堡

不同的時代指向是不一樣的,在唐朝的時候是刑部尚書、御史大夫、大理寺 ,主要是為了更公平的進行審判案件。

古時候的三司會審是指哪三司 三司會審有哪些三司呢

2樓:剛陽文化

1、三司是戶部、度支、鹽鐵三個財政部門的統稱。

2、「三司」是中國古代三個主要的**司法機關,源於戰國時期的太尉、司空、司徒三法官。

3、後世也稱三法司。漢代的三法司是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隸校尉;唐代以刑部尚書、御史大夫、大譽螞理寺卿為三司使;明清兩代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為三法司。

4、大唐天佑三年,昭宣帝將朱溫任命為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都制置使,這是三司使之名的第一次出現。朱溫篡唐後建立建昌院,使其執掌天下錢糧、鹽鐵、度支等事,可以看作是三司使的前身。李存勖滅梁後,廢建昌院,先置國計使,隨後又將三司事務歸於租庸使之下。

直到後唐明宗長興元年(930年),李念公升嗣源第一次將這三個部門統一起來,任命張延朗為三司使,從此三司職權合而為一,成為了全國最高財政長官,並直接對皇帝負責。三司使仔虛老因為掌握著全國的財政大權,所以地位非常高,成為朝中僅次於宰相和樞密使的要員,被稱為次相或亞相。

三司會審指的是哪三司(三司會審制)

3樓:真果粒不真

<>《三司會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審判制度。「三司」是中國古代三個主要的**司法機關。

朝代不同司法機關也不同,在戰國時巖源期,三法司是指:太尉、司空、司徒;漢朝的三法司是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隸校尉;唐朝的三司使是指刑部尚書、御史大夫、大理寺;明清肆輪時期的三法司是指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漢代以來,凡遇重大案件,由主管刑獄機關會同監察機關、司法機關共同審理。在明代如果遇到特別重大的案件,則會有皇帝親自審理,由三法司會粗雹態同錦衣衛審理。

明代的三司會審指的是什麼意思呢?

4樓:巨集盛巨集盛

三司會審的意思就是,讓刑部,大理寺以及督察院三個司法機關同時進行審理,一般這樣的情況只會出現在比較大的疑難案件時。

5樓:劉心安兒

指的就是三個不同的部門,分別包括大理寺,刑部,最後乙個就是都察院,不同的部門掌管的權利是完全不一樣的。

6樓:撒的謊

三司會審」中的三司指的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當時朱元璋是為了加強皇權,減少冤獄的而設立的三司。

古時候說的三軍是指哪三軍,古代三軍指的是哪三軍

中華文化中 三軍 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 海 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 上軍 下軍 楚國稱中軍 左軍 右軍 齊國 魯國和吳國都稱上 中 下三軍。三軍各設將 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 下 中軍漸漸被前軍...

古時候朝廷三部是哪三部,古代朝廷六部是哪六部

是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 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 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差渣部制基本沿襲未改 對於三省制,其中尚書省形成於東漢 時稱尚書檯 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羨鉛,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

古時候說的六更天是指的幾點?古時候的時辰是怎麼算的呢

古時候說的六更天是指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1 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食時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時 日入 黃昏 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2 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