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文言文,大漠行譯文 註釋 賞析

2025-04-22 02:26:22 字數 2033 閱讀 3137

大漠的解釋

1樓:魂珍洋

大漠的解釋[desert]

無邊的沙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 王維《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唐· 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詳細解釋 指我國西北部一帶的廣大沙漠地區。

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 :遂陵 高闕 ,下 雞鹿 ,經磧鹵,絕大漠。」 唐 王維 《使至塞上》 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宋 陸游 《夜泊水村》 詩:「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 新亭 。

艾青 《北方》 詩:「我們的祖先,帶領了羊群,吹著笳笛, 沉浸 在這大漠的 黃昏 裡。」

詞語分解 大的神虛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 物件 ,與「小」 相對 :大廳。大政。

大氣候。夜郎 自大 。 大腹便便 。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 程度 深, 性質埋州 重要 :

大局。大眾 漠的解釋 漠 ò 面積闊大無人定居,缺水乾燥的沙石地帶:沙漠。

漠北。彎瞎蔽 空曠 :廣漠。

荒漠。漠漠。 冷淡地,不經心地:

漠視。漠不關心。 古同「寞」, 寂靜 無聲。

部首 :氵。

大漠行譯文 | 註釋 | 賞析

2樓:剛陽文化

大漠行 [唐代] 胡皓 單于犯薊壖,虜騎略蕭邊。南山木葉飛下地, 北海蓬根亂上天。科斗連營太原道,魚麗合陣武威川。

三軍遙倚伏,萬里相馳逐。旌旆悠悠靜潮源, 鼙鼓喧喧動盧谷。窮徼出幽陵,吁嗟倦寢興。

馬蹄凍熘石,胡毳暖生冰。雲沙泱漭天光閉, 河塞陰沉海色凝。崆峒北國誰能託,蕭索邊心常不樂。

近見行人畏白龍,遙聞公主愁黃鶴。陽春半,岐路間; 瑤臺苑,玉門關。百花芳樹紅將歇,二月蘭皋綠未還。

陣雲不散魚龍水,雨雪猶飛鴻鵠山。山嶂綿連那可極, 路遠辛勤夢顏色。北堂萱草不寄來,東園桃李長相憶。

漢將紛紜攻戰盈,胡寇蕭條幽朔清。韓昌拜節偏知送, 鄭吉驅旌坐見迎。火絕煙沉左西極,谷靜山空右北平。

但得將軍能百勝,不須天子築長城。

大漠 詩句

3樓:網友

1、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敏者關。

2、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李頎《古從軍行》

3、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橋物薯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5、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6、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7、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8、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9、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10、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11、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曾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2、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13、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14、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戌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15、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行軍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曾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16、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17、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

18、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19、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之三》

20、螞頃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4樓:匿名使用者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攜羨清燕然。開元二十五年(737)河西節度副大使派櫻崔希逸戰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辯前廷。

這首詩作於赴邊途中。「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

翻譯文言文,求翻譯文言文

原文 有王告大臣,汝牽一象來示盲者,時眾盲各以手觸 大王喚眾盲問之,汝見象類何物?觸其牙者言象形如蘿菔根 觸其耳者言如箕 觸其腳著言如臼 觸其脊者言如麻 觸其腹著言如甕,觸其尾者言如麻 譯文 有一個大王告訴大臣 你牽一頭大象顯示在盲人前,這時盲人們用手去摸.那時 大王召喚盲人們問他們 你們所摸到的象...

翻譯文言文求翻譯文言文

孟春譯文 孟春正月,太陽的位置在營室宿。初昏時刻,參宿出現在南方中天。拂曉時刻,尾宿出現在南方中天。孟春在天干中屬甲乙,它的主宰之帝是太皞,佐帝之神是句芒,它的應時的動物是龍魚之類的鱗族,聲音是中和的角音,音律與太簇相應。這月的數字是八,味道是酸味,氣味是羶氣,要舉行的祭祀是戶祭,祭祀時,祭品以脾臟...

翻譯文言文,怎樣翻譯文言文啊?

李斯相秦,用刻薄變詐以屠諸侯,不知易之以寬和,卒至土崩,此不知變之禍也。李斯輔助秦國,用刻薄欺詐手段 諸侯,不知道及時改變為寬大溫和,終於土崩瓦解,這是不知道變化的禍害。出自資治通鑑 鄭朱敬對武則天刑罰太重的諫言 李斯任秦國宰相,以欺騙的手段刻薄寡義的對待六國諸侯,建立秦朝後不知道要以寬和的政策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