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文化不同於其他民族,苗族的糾紛解決方式有哪些?

2025-04-27 04:45:05 字數 3291 閱讀 1111

1樓:工商牙牙老師

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廣西、湖南等地。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苗族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文化。近年來,隨著對外交往的頻繁,苗族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深入融合。

在糾紛的解決方式上,苗族地區的糾紛解決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徵,具體的糾紛解決措施有以下幾種:

1、民族習慣法。作為一種主要的糾紛解決方式,民族習慣法對維護苗族地區的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民族習慣法包括苗族賈裡、村規民約、苗族禁忌等。

以苗族賈裡為例,這是苗族獨有的糾紛解決方式。苗語「賈裡」在漢語中的意思為「哲理」、「真理」,是苗族以議榔立法、理老司法、鼓社執法羨伏卜所形成的古規古理。在清朝的時候,苗族賈理被統治階級所認可,被稱為苗例。

大清律例》中就規定,苗疆地區「其一切苗人與苗人自相訴訟之事,俱照苗例歸結,不必繩以官法」。

2、調解。苗族地區屬於典型的熟人社會,發生糾紛的雙方一般都是認識的,有的當事人之間甚至還是同根同源。調解這種糾紛解決方式需要宗族中的長輩從中斡旋。

宗族長輩在苗族社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也很有威望,他們處理糾紛的方式更能得到糾紛雙方的接受和認可。

3、訴訟。隨著依法治國的宣傳與推進,苗民的廳逗法律意識得到增強,越來越多的苗民選擇通過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訴諸於法院。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苗族地區的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經濟活動日益頻繁,由此也導致民事糾紛的案件數量激增。

而當地的法院在審理相關案件的時候,也會充分考慮苗族的文化傳統和社會生活習慣。

2樓:網友

一般會找苗族的榔頭,或者是喚悄碼苗族的理事運圓,將這件事情的內容表達清楚,得到他們兩個人的幫助。之後和哪解決問題,因為他們是這個地方地位比較高的人。

3樓:巨集盛巨集盛

可以通過溝通解決,也可以通過別人幫助自己解決,可以通過朋友幫助解決,還可以通過家人納粗枝解決,也可以通過凳並社會洞敏機構來進行解決,這些都是比較普遍的解決方式。

在苗族地區的傳統文化中解決糾紛的依據主要有哪些?

4樓:工商牙牙老師

苗族地區,指的是苗族聚集的地方。在我國的貴州、湖南、雲南等省份都有苗族地區,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苗族地區形成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形成了獨特的糾紛解決方式。從已有的研究來看,苗族地區的傳統文化中糾結糾紛的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同宗族同鼓社的子女,是兄妹,不能婚配;親姨表子女也如同兄妹,不準婚配。違反者,罰以白水牛,祭祖祭灶。雖同宗同社,分社以後,可以開親。

這與《民法典》中規定的「近親不能結婚」相類似。賈裡的內容非常豐富,是古代苗人生活的基本準則。

苗族學者燕寶對此評價道:「第一是指天地日月的產生與發展變化;第二指社會的倫理道德準則;第三指一切神話和歷史的傳說已成為共識的典故;第四是指古人傳下的節日與風俗。

2、苗族禁忌。苗族的禁忌屬於苗族習慣法的內容,包括祭祀禁忌、生活禁忌等。在祭祀禁忌方面,對於用於禁忌的祖像、木鼓、蘆笙等不能亂動,輕者罰鴨,重者罰牛。

當祖像到村寨「看訪」時,要盛情款待,不可怠慢。在生活禁忌方面,苗民們認為大年初一不能隨意串門,因為可能衝撞別人的財路,此外還有忌單手送茶杯、碗具等。

3、村規民約。村規民約是苗族地區的各個村寨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在民族習慣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村規民約對所有的村民都具有約束力,當發生糾紛時,也可用村規民約來解決。

5樓:林青竹

第一,傳統文化方式,比如村裡的習俗,規矩,還有苗族地區的規矩。第二,法律,苗族範圍內少數民族的相關法律來解決糾紛。

6樓:殷琬

地域環境的影響,傳統文化習慣的影響,苗族的習慣法,村規民約,當地的法律法規。

7樓:山西巨集盛星辰

他們會尋找當地的理事或者是榔頭,在種族中的地位比較高,所以經常會幫人們解決糾紛問題。

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風俗是什麼?

8樓:生活酷百科

苗族的民族文化:苗族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偽。主人路遇客人不搶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中用敬語稱呼。

迎客要穿節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寨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宴會上以雞、鴨待客為佳餚,尤以心、肝最貴重,要先給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眾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後幼。客人不要稱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

風俗是: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彎州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裡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耐鍵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昌鬧巧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苗族,是乙個古老的民族,散佈在世界各地,主要分佈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苗族的民族文化以及風俗是什麼?

9樓:生活小達人

苗族的民族文化:居住在靖州的苗族擁有本民族的光輝歷史和古老豐富的文化藝術遺產。如神話、傳說、故事等口頭文學以及歌舞、繡織等民間藝術,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鄉土氣息。

苗族人民在民間工藝美術方面也頗有造詣。他們製作的工藝美術品,種類繁多,如刺繡、編織、彩繪、蠟染、雕刻、剪紙等等都各有特色。

族的民族風俗

一、吃:吃油茶。油茶是將油炸後的爆花公尺,摻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興,不喝,則視為瞧不起主人。

有的還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吃山泥穌(晰蜴,統稱四腳蛇)。將處理後的山泥穌加少量公尺粉,一起醃入罈子內,用來招待貴客。

吃青菜。農曆過年喜歡吃青菜,一般不切碎。

二、穿:苗族的服飾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男,一般老人穿無領斜扣大襟衣,束腰帶,穿褲腳,打綁腿。

中年人和青年人,穿開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產的「家機斑衣」,婦女服飾另具風格,上身穿無領鑲邊繡花衣,綴欄插花瓣與其間,下身著鑲邊、繡花或數紗寬腳褲。引人注目的女頭帕,一般有一丈多長,顏色是青、藍兩種,黑色相間襯花格仔。

三、住: 吊腳樓,吊腳一般2-3屋,飛簷翹角,並有走廊圍白木質欄杆,欄杆雕有各種圖案。吊腳下層用來貯藏糧食,存放農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豬及廁所等。上層為人居住。

火爐,形狀為方形,高60 – 70釐公尺,上面周圍用木板蓋好,四周用磚、石砌好,中間圍成正方形火塘,用來燒火做飯,周圍下層為空間,用以關雞、鴨。天冷時,主、客人都坐在火爐上,說笑、談論家事和休息。火爐上吊有乙個不同形狀的木架,將種子、茶葉簍、草鞋等掛在上面。

關於苗族文化,苗族的文化特色

苗族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建立 三苗國 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 1 流域至湘 湖南 至黔 貴州 至滇 雲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於」字意義和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d 表比較,比 abc介詞,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 於 字意義和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 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b 此 d 介詞,到 abc表被動,譯為 被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 而 字意義和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 b 漁工 d 順接連詞,可不譯 abc為轉折連詞...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b b是使動用法,弱 使 弱。其他都是意動用法,異 認為 奇怪 師 把 當作老師 貴 以 為貴 課內知識點考查 12分,每題3分 小題1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 鬥折 小題1 c 小題2 d 小題3 c 小題4 d 小題1 試題分析 c項,水 名詞作動詞,游泳 其餘三項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