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陽明先生說「花不在你的心外」定然是對的,所以心內自有乾坤,花花草草不過是心內之物而已孫侍,因為自己念及此花,此花此時方有顏色,自己若不念,此花便與心同歸於寂,但是花如何開,花又如何寂滅,並不知曉。
上面這句名言出自《傳習錄》。據說一次王陽明與朋友同遊南鎮,友人指著巖中花樹問道:「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王陽明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過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有一年春天,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間遊玩。朋友指著岩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經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
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當然是自開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擾動我心,卻是由我來決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電閃雷鳴、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遠是在桃花源、豔陽天。
這就是佛所說的「萬法唯心造」。心靈的一切問題,追到根子上,其實都只是心自己的問題。世間種種無論怎樣險惡,只要我心不動,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2樓:王陽明心要
王陽明的名言"心外無物"出自他的《畝敗紅學齋讀書筆記》,這是一本他在明朝末期的讀書筆記,在其中他表達了自己的哲學思想。"心外無物"這句話指的是:拍戚心靈在安寧的狀態下,不受外迅賀顫界的物質事物影響,是追求內心平靜和寧靜的理念。
王陽明的心外無物是什麼意思
3樓:靜待花開
王陽明的心外無物意思是心與物同體,物不能離開心而存在,心也不能離開物存在。
心外無物是什麼?
心外無物是王陽明提出的乙個觀點。
個人理解心外無物指的是人的行為是由心動,起心動念造成的。舉個例子來說吧,比如, 當你看到乙個美女,或者帥哥,他或她長得特別漂亮的時候,你就會對他產生各種各樣的想法, 會心動,會想用各種辦法去接近她,接觸他,然後想在他面前儘量表現良好,給他好的印象,然後想儘可能建立起一種比較親密的關係。
之所以會對其產生心動,產生後續一系列的行為,是因為自己動了美色的心。如果如果單從真實乙個方面去考慮,不起任何心念的話,無論她美醜,都只是乙個人,而沒有其他的美醜色彩和後續行為。
再比如乙個人,如果你見他的第一感覺,這個人給你的印象比較好,你就願意會進一步與這個人接觸下去,甚至建立友誼。相反,如果這個人給你的第一印象不太好的話,接下來你會不自覺的進行排斥他,挑他的各種毛病,甚至遠離他,疏遠他。這是因為你的心動了那個從主觀意識上出發的好壞標準的那個念頭。
王陽明的名言名句
4樓:清酒清風一蓑衣
答:<>
1、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譁早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3、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4、 破山中之賊,易;破心中之賊,難。
5、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亂槐雀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6、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7、 謙虛其心,巨集大其量。
8、 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9、 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10、 人生大病,只明灶是一「傲」字。
11、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
12、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13、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14、 攻吾之短者是吾師。
15、 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
王陽明的名言
5樓:浮雲望月
王陽明的名言如下:
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唯檔。--王陽明。
2、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王陽明。
3、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王陽明。
4、聖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二氏自私或脊其身,是之謂小道。--王陽明。
5、靜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不管寧靜不寧靜。--王陽明。
6、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王陽明。
7、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王陽明。
8、殃莫大於叨天之功,罪莫大於掩人之善,惡莫深於襲下之能,辱莫重於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王陽明。
9、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陽明。
10、乙個真實的自我可以讓人有效地應對真實的世界,從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異。如欲改變命運衫山滲,首先改變自己。如欲改變自己,首先磨鍊內心。--王陽明。
11、沒有一勞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質期的,只有不斷地修補、革新,才能保證社會機器的良好運轉。改革固然會傷及既得利益團體,固然會出現波折動盪,但不改則必死無疑。--王陽明。
12、書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價值觀,言之鑿鑿的成功秘訣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真實需求。--王陽明。
13、其實,無論是在思想的影響還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國藩都稍遜其偶像王陽明一籌。--王陽明。
14、在這片廢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無邊際。從失望到絕望乃至無望的世人不禁想問:尚有光明之可能乎?--王陽明。
15、不能等別人為你鋪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錯,最後創造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王陽明。
16、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王陽明。
王陽明心學名言
6樓:a多次拒絕薛之謙
心猶鏡也。聖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
近世格物之說,如以鏡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鏡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明。
磨上用功。明瞭後亦未嘗廢照伏者帆」。 王陽明 《傳習錄》
先曰:「是徒為靜養,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須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王陽明 《傳習錄》
個個人心有仲尼, 自將聞見苦遮迷。 而今指與真頭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王陽明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嫌悄。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裡,月明飛錫下天風。 —王陽明 《泛海》
你缺雹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王陽明。
王陽明名言名句,王陽明的名言
王陽明,被當年明月稱為 千古第一等人 他官至兵部尚書 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釋道三家,開創出了堪稱儒學新局面的心學,被認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聖人,他還領兵平亂剿匪,用極少的代價閃電般地徹底擊敗了數倍於己的敵人。作為史上極少見的立德 立功 立言三不朽,王陽明為後世留下了很多經典語錄 1 第一等事應是讀書...
佛教宣揚心外無佛,即心是佛的思想王陽明提出心外無物
d試題bai分析 題幹中反映佛教與du王陽明的心學主張的共同zhi點是主dao觀唯心主義,心學吸版收佛學思想,故d項正確權。佛學是宗教思想,而心學是儒學,故a項 繼承發展 說法錯誤 b項 本質一樣 說法錯誤 c項 包含 的說法是錯誤的。心外無佛,即心是佛 是誰的思想?菩提達摩。前佛後佛只言其心,心即...
如何理解王陽明的精神世界,如何理解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王陽明曾與王純甫書指出 變化氣質,居常無所見,惟當利害 經變故 遭屈辱,平時憤怒者到此能不憤怒 憂惶失措者到此能不憂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處 與王純甫 全書 四,第96頁 人在遭受巨大的人生波折 失敗 困苦 屈辱的時候,精神和心理狀態能夠不為環境的變異或個人的得失所影響,這不僅是一個意志是否堅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