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老爺的歷史淵源,汕頭習俗拜老爺的來源

2021-03-03 20:49:23 字數 6106 閱讀 1528

1樓:手機使用者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漢族民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物件龐雜,影響非常廣泛。由於歷經千百年的漢族勞動人民崇拜和神化,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爺及其場所(老爺宮)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說起這潮汕人「拜老爺」,學問實在太大了,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老爺」要拜,範圍之廣,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裡的地主爺之外,一年裡還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來佛祖)、觀音娘娘、土地公公、財神、月娘(月神)、門神……特別是正月裡,拜老爺更是頭等大事,事關家宅一年興衰,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幾乎每隔兩三天就要拜一次,場景堪稱盛大。

相比於拜佛等宗教活動,「拜老爺」更具地方性和靈活性。「拜老爺」的活動時間是以農曆為標準。農曆每月的初一,十五兩天為固定的祭祀時間。

這兩天一般在家裡舉行,形式較簡單。主要是祭祀地主爺和天公,擺上香爐,燭臺,和供品,燒香祈禱後再燒冥紙。除外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神的誕生日,形式隆重且莊嚴。

例如天公誕日,土地公誕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爺」不僅活動多而且規模大。家裡要祭祀,還要到「老爺宮」去祭祀。供品也要講究,有三牲:

豬,雞,魚;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發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種新鮮生果,還有必備的滷鵝。每個村有各自規模盛大的「迎老爺」活動,寺廟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請歌仔戲表演,有儀仗隊遊行,放鞭炮煙花等。

「拜老爺」除了燒香燒冥紙外,也有「問杯」形式。拿兩片由竹頭或木頭製成的杯,祈禱後摔到地上。如果兩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兩面都成正面,則是「穩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則為「聖盃」,是吉兆,預示著祈告內容可以實現。

這種形式也用於跟神的對話,聖盃則表示神靈同意你的請求,反之,則不同意你的請求。

祭拜神明,是中國人乃至全人類都存在的現象,潮汕人也一樣,如《東里志》(陳天資,明萬曆二年)所云:「粵俗尚貴,祠廟興矣」。在潮汕地區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大小神廟,神廟裡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陽神、月神、風雨雷電諸神、山川河流動植物諸神……)佛門諸神、道教諸神、帝王聖賢英烈清官等等,每逢初

一、十五,可見提籃擔筐的婦女們,奔走於各個廟宇之間,虔誠膜拜。神明在潮汕統稱為「老爺」,為何潮人會如此的痴迷神明崇拜,而且是多個神明一起供奉呢。應該來說有一定的地理與歷史原因,潮汕地處沿海地區,也屬南蠻之地,自古以來天災較多,且文化發展較遲,原始宗教思想基礎導致了信神,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概念,當人們在遇見自身無力支配的命運時,便容易萌發信神心態,人們所以信神、祀神,無論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於認為這樣做是對自己有用處和好處的,企望「有求必應」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

畏懼心理、保險心理、娛樂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拜神這種東西其實是很難定位的,說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說它是一種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種好東西,人不能沒有信仰,人總要有一些精神寄託與精神力量支援,但信仰得太過的時候便成了迷信。

現今的潮汕人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樣,雖認為世界沒有神,但拜一拜神也無妨,起碼得到心靈上的安撫,所謂「寧信其有,不信其無」,潮汕的這種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續了漢人對社會的各種傳統信仰。而由於種種的拜祭活動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來,神廟也隨著多了起來,並漸漸成為民俗文化中一個典型的、有特色的組成部分。

汕頭習俗「拜老爺」的**

2樓:柒路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物件龐雜,影響非常廣泛。由於歷經千百年的民間崇拜和神化,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爺及其場所(老爺宮)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說起這潮汕人「拜老爺」,學問實在太大了,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老爺」要拜,範圍之廣,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裡的地主爺之外,一年裡還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來佛祖)、觀音娘娘、土地公公、財神、月娘(月神)、門神、祖宗……特別是正月裡,拜老爺更是頭等大事,事關家宅一年興衰,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幾乎每隔兩三天就要拜一次,場景堪稱盛大。

相比於拜佛等宗教活動,「拜老爺」更具地方性和靈活性。「拜老爺」的活動時間是以農曆為標準。農曆每月的初一,十五兩天為固定的祭祀時間。

這兩天一般在家裡舉行,形式較簡單。主要是祭祀地主爺和天公,擺上香爐,燭臺,和供品,燒香祈禱後再燒冥紙。除外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神的誕生日,形式隆重且莊嚴。

例如天公誕日,土地公誕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爺」不僅活動多而且規模大。家裡要祭祀,還要到「老爺宮」去祭祀。供品也要講究,有三牲:

豬,雞,魚;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發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種新鮮生果,還有必備的滷鵝。每個村有各自規模盛大的「迎老爺」活動,寺廟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請歌仔戲表演,有儀仗隊遊行,放鞭炮煙花等。

「拜老爺」除了燒香燒冥紙外,也有「問杯」形式。拿兩片由竹頭或木頭製成的杯,祈禱後摔到地上。如果兩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兩面都成正面,則是「穩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則為「聖盃」,是吉兆,預示著祈告內容可以實現。

這種形式也用於跟神的對話,聖盃則表示神靈同意你的請求,反之,則不同意你的請求。

祭拜神明,是中國人乃至全人類都存在的現象,潮汕人也一樣,如《東里志》(陳天資,明萬曆二年)所云:「粵俗尚貴,祠廟興矣」。在潮汕地區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大小神廟,神廟裡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陽神、月神、風雨雷電諸神、山川河流動植物諸神……)佛門諸神、道教諸神、帝王聖賢英烈清官等等,每逢初

一、十五,可見提籃擔筐的婦女們,奔走於各個廟宇之間,虔誠膜拜。神明在潮汕統稱為「老爺」,為何潮人會如此的痴迷神明崇拜,而且是多個神明一起供奉呢。應該來說有一定的地理與歷史原因,潮汕地處沿海地區,也屬南蠻之地,自古以來天災較多,且文化發展較遲,原始宗教思想基礎導致了信神,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概念,當人們在遇見自身無力支配的命運時,便容易萌發信神心態,人們所以信神、祀神,無論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於認為這樣做是對自己有用處和好處的,企望「有求必應」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

畏懼心理、保險心理、娛樂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拜神這種東西其實是很難定位的,說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說它是一種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種好東西,人不能沒有信仰,人總要有一些精神寄託與精神力量支援,但信仰得太過的時候便成了迷信。

現今的潮汕人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樣,雖認為世界沒有神,但拜一拜神也無妨,起碼得到心靈上的安撫,所謂「寧信其有,不信其無」,潮汕的這種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續了漢人對社會的各種傳統信仰。而由於種種的拜祭活動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來,神廟也隨著多了起來,並漸漸成為民俗文化中一個典型的、有特色的組成部分。

「老爺」的分類 及其拜祭重要老爺的程式

潮汕人很重視年節,祭拜祖先,明代中期已成為一種固定的社會習俗,一直流傳至今。「老爺」本來是舊時對上司或主人的尊稱,以之稱神表明了普通百姓對神明的敬畏。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五日:

「前明時縉紳惟九卿稱老爺,詞林稱老爺,外任司道以上稱老爺,餘止稱爺,鄉稱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稱大人,五品以下稱老爺。舊時,豪紳亦稱為老爺,僕稱主亦為老爺。

在潮人民間,既崇拜原來的道教、佛教及民間神明,還有閩越和南越本地的鬼神崇拜,以及土生土長的神靈,因此在潮汕地區神靈名目繁多,神廟祠堂也舉目皆是。潮信對神廟不論規制大小,統稱「老爺宮」,神明概稱「老爺」。在潮汕民間村社小廟中,多供奉潮人自己創造的神。

潮人深知"神是人造的"玄機,需要什麼就創造什麼,十分得心應手。其形象多取材於三個方面:古今英雄偉烈人物、各族各姓祖先和各種神話傳說。

在意識上,他們認為這些屬於"自己"的神最為可靠,關鍵時刻能予人以庇佑,對之禮拜最勤。平時所謂"拜老爺",多指拜這些地方神。"老爺"是所有各類神的統稱。

其中包括:

一、 古今英雄偉烈人物。尤其是為本地人做過好事的人,死後多奉為神。

二、 祖先崇拜系統。除了各姓崇拜自己的先祖外,供奉潮人共同祖先的"三山王廟"遍佈潮汕大地。

三、 地方風物傳說。如「萊蕪神女」、「風雨聖者」等

雨仙廟是祭祀雨神的寺廟。相傳宋代有一位神童孫道者,為民降雨除災,被尊為雨神。揭東、潮安、潮陽、饒平等縣均有雨仙廟。

尤其是揭陽市揭東縣玉洛鎮的「風雨聖者廟」,因為與南宋愛國詩人謝翱有關而更加著名。謝翱(1249—2023年),字皋羽,號唏發子,諡樂耕公。他不僅是南宋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

同時,他也是揭陽市乃至粵東地區20餘萬謝姓居民的始祖。謝翱原是福建省長溪人,他的先祖謝邦彥是宋代著名詞人,父親謝鑰著有《春秋衍義》、《左氏辨證》流傳於世。宋度宗鹹淳二年(2023年),謝翱隨父親移居臨安的時候只有17歲,已能詩善文,頗具聲譽。

宋度宗鹹淳十年(2023年)的六月,元世祖下詔攻宋。宋端宗景炎元年(2023年)七月,文天祥於南劍州(州治在現在的福建省南平市),號召四方起兵護宋。謝翱激於愛國義憤,傾其家資,奔赴國難,率領鄉勇投奔文天祥,並被任命為「諮事參軍」,當時謝翱27歲。

景炎二年(2023年),謝翱隨文天祥護送宋帝昺,乘船南下,進漳州,再到梅縣,攻佔潮陽。那時,隨軍而來的謝翱的妻子已懷身孕,不久便在潮陽後江船中產下一子,取名懷壺,字醉仙。後來在揭陽、海豐等地的戰鬥中,文天祥落入敵手,謝翱機智脫走,並潛回潮陽,找到妻兒,隱居白土村,並暗中組織鄉勇待機組織抗元。

王小姐介紹說:

「謝翱為了使潮汕一帶鄉民不忘宋國,激發抗元情緒,就選擇了農曆二月十六日——宋太祖的誕辰日,舉行「長春節」活動。為了使元兵不起疑心,便隨口稱是紀念『風雨聖者』。現在,揭東縣玉滘鎮大滘村「風雨聖者廟」,就是當年謝翱倡導的熱愛故土、熱愛家鄉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的寄託和體現。

」祭祖大凡是在每年農曆的春分或秋分舉行,故常有「春秋二祭」之說,也有在三月三或九月九舉行,還有在冬節舉行的。

祭拜的前一晚,要在天井處擺設香案,祭告天地,並進行宰牲,即宰殺一頭豬和一隻羊。

翌日凌晨寅時,開始鳴鑼告眾,此時,參祭者聞響絡繹而至,祖祠裡紅燭高燒,燈火輝煌,鼓樂齊鳴。接著通令執事者各施其事,後引啟龕出主,擺設神位,畢步入神位前,由引燃香送宗子,宗子鞠躬上香,參祭者按輩序年齡依次排列整齊。祭祖開始,首先是薦饌,行初獻禮,宗子祭酒,參祭者三叩首。

接著是一齊跪下聽祭文,祭文由禮生誦讀。誦罷眾再拜,最後是薦飯奉茶,獻蓍獻財,撤饌化財。祭祖結束之後,把祭品中的豬、羊肉,按參祭人數每人均得一份,叫頒胙肉。

祭祖期間,有些還請來戲班,連演數天,自明代至今,年年如此,故演繹成為潮汕一大民俗。

「拜老爺」對潮汕人民的影響

潮汕人喜歡信佛拜神,在我看來,拜老爺」是潮汕女子婚後的「專利」,不管信佛通道,還是皈依**教,她們認定的是一個「善」字,不欺弱小,施捨救孤,盡顯美德。其實她們拜神並非是愚昧迷信,而是出於給家庭生活增加更多的保險渠道。潮汕地區是天然的市場經濟,男子經商外出,風險難料,女子幫不上忙,只有在家祈禱的份,當然也有祈禱生子的願望.

在她們看來,拜老爺是一神聖無比的事,她們在拜老爺前要洗澡,換衣,梳頭。而且每天拜的老爺是不同的。

初一,十五。玉皇大帝

初二,十六。地主老爺

初三,十七。媽祖

初四,十八。財神爺

初五,十九。五穀母

初六,二十。珍珠娘娘

初七,二十一。三山國王

初八,二十二。壽星公

初九,二十三。觀音

初十,二十四。如來

初十一,二十五。伯公

初十二,二十六。騷母仙

初十三,二十七。何仙姑

初十四,二十八。太白金星

在最後的兩天老爺雙休日。(我國的老爺太多了,因此,眾信男善女都是自助餐式的,沒有規定哪天拜哪個老爺,絕對的市場經濟,任君選擇。)

在潮汕地區,無論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寺廟。比糧食店要多。長得時間比較長的大樹也是當地人跪拜的物件。

而在一年中,最隆重的是在年終。據說,在年終眾老爺都在到天上開會。這時,每家都要大肆鋪張地拜老爺。

佛品,水果,三生,樣樣有。而且在拜時是要看日子的,正常的都在半夜。要為供拜的老爺做衣服,帽子,陰錢(要給老爺到天上購物消費的)在拜完以後全部付之一炬燒成灰。

因此,在年終時,潮汕人在晚上是不外出的。哪時到處都是面目猙獰,面帶倦意的人在家門口燒哪些陰衣,陰錢。哪種情形鬼見了也會害怕,就別說是人了。

到了初五,眾老爺要下來上班了。潮汕人又是一陣忙碌,要接老爺了。等到接好了老爺,有的年老體弱的已經累得病倒了。她們就心驚膽跳,以為供拜的老爺不滿意了,她們又一翻補拜。

潮汕人很信風水運程,外出打工要看個好日子,買房子要看個好日子,結婚要看個好日子,上任要看個好日子,買**要看個好日子,據說有的生小孩也要看個好日子……就不知道高考要不要看個好日子了。

在潮汕地區的任何寺廟終年都是香火不停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最後,我才發現,潮汕人在拜老爺時並不是拜,他們並不是說感激老爺給他帶來了心靈的安靜和力量。他們是在求老爺。

在一些寺廟裡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信男善女,他們把供品擺上,添了香油,點了香,然後就跪在老爺的面前朝拜。一邊拜,一邊口中振振有詞。

開藥店的求貨如輪轉。

開診所的求客如雲來。

開壽衣店的求生意興隆。

開玻璃店的求下冰雹。

開的士的求下雨打颱風。……

為什麼會有拜老爺的習俗,為什麼會有拜老爺這些習俗?

拜老爺 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其歷史悠久,祭祀物件龐雜,影響非常廣泛。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 老爺 要拜,範圍之廣,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裡的地主爺,一年裡還有天公.佛祖,觀音娘娘 土地公公 財神 月娘,門神 祖宗等。供品也要講究,有三牲 豬,雞,魚 有特定做的...

假節的歷史淵源持節的歷史淵源

皇帝不能事事躬親,所以必須指派人代行,然空口無信,乃以節為憑,漢朝使節沒有區分層級,到了晉朝,使節開始區分層級。節代表皇帝的身分,凡持有節的使臣,就代表皇帝親臨,象徵皇帝與國家,可行使權力。舉凡如持節分封諸侯 持節收捕罪犯 持節鎮壓起兵叛亂 持節出使外國及持節簽約議和等事。連諸侯在叛變時,除了私刻璽...

世界盃的歷史淵源,足球世界盃的歷史淵源

每4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一向深深吸引著全世界的億萬球迷,那麼它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呢?1928年5月,為了適應現代足球運動發展的需要,國際足聯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了代表大會,與會者一致通過了舉辦世界盃足球錦標賽的決定。1930年,首屆世界盃足球錦標賽在烏拉圭舉行,以後每隔4年舉辦一次。1956年在盧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