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精進的狀態佛經中的聖者行持和一位

2021-03-04 03:13:01 字數 1910 閱讀 1103

1樓:諦觀如幻

如何是精進,不同程度的信佛學佛的人,不能一概而論的。

那些剛剛接觸佛法的人,能夠或三天或五天,想起來就念佛號念菩薩名號,或者讀一會兒經,就已經是精進了。

需要掙錢謀生的人,能夠有時間的時候就心裡唸佛,或者思維佛法的道理,就已經是精進了。

只要不言放棄,不發心放棄,就能一直在前進的,雖然有人覺得自己沒進步,一直在兜圈子,實際上是有進步的,兜圈子過程中,就在增進的,是螺旋上升的。

佛教裡講的殊勝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事之超絕而稀有者,稱為殊勝。如人常讚歎極樂淨土因緣殊勝。

因緣殊勝,一個佛教中常常說的用語。

佛教中很講因果,因果,之中又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因,一個是果。用一個字,把因果全說在內的話,這個字就是緣了。也正因此,在西方國家裡,是沒有緣分這個詞的。

人們常說因為有緣才相聚,人們也在相聚了之後經常會說,緣分啊!

因緣說的是原因和結果的總稱,但偏向於因。

佛教的教義裡是沒有高低,等級之分的,但有的時候在世間也有一些區分,和執見,比如大德高僧和一般的小和尚對於一個普通的信佛人,也是有不同的看法的。他會認為大德的佛學得比小和尚好得多。儘管實際不盡然。

因緣殊勝也就是在這種前題條件下所產生的。比如一個人將要往生,一群親人,和一些較好的佛友在為他助念,就會認為他的因緣殊勝,但如果有哪位很有名望的大德高僧為其助念往生,那麼他的因緣就更為殊勝了。

所以,這個詞的意義裡是偏向因的,而不是偏向果,因為往生到了極樂世界就都一樣了。一些事物的因或者說是條件好,稱為因緣殊勝。

其它我們修行中的人,非修行中的人,都有殊勝的因緣,做成功了一件事情,答對一道題,得到一次獎勵,使自己的心裡感到安慰,交到一個知心的朋友,發現多了一個愛自己的人,這都是最殊勝的因緣。即使沒有殊勝的因緣,也還是可以成佛道。因為佛的因緣本身就不殊勝,苦難是最多的一個,沒有人為其詳盡的說法,全靠自己悟。

但他是做榜樣給我們,精進刻苦,了脫生死。我們心中就更明瞭,有了他這樣的榜樣,每每想起,不就是有了殊勝的因緣嗎?

3樓:不動周圓

殊勝,是一個文言詞語。「殊」,是副詞,意思是「很」,「特別」;「勝」,是形容詞,意思是「好」:合起來,就是「很好」。至於是什麼很好,那就要看上下文。

4樓:因緣法

【 殊勝 】《 佛學大詞典 》

事之超絕而稀有者,稱為殊勝。如吾人常讚歎極樂淨土因緣殊勝,因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普度眾生,凡有一念之善者皆可往生淨土,蓮花化生,實乃稀有之事。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殊勝有幾個含義:

(1).稍勝;略勝。《宋書·范曄傳》:

「號泣何關人,向見道邊親故相瞻望,亦殊勝不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三·魏晉宋詩》:「 晉 人 張 陸 輩,惟 景陽 殊勝,在 太沖 之下,諸家之上。

」(2).特別優美。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二:「 舒州 皖公山 洞,留題甚眾……予嘗親到名公題刻已遍,山水殊勝。」

(3).指特別的勝境。 唐 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萬石亭記》:

「見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勝。」 宋 朱熹 《念奴嬌》詞:「絕豔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

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

5樓:野佬

殊,有超越的意思。

勝,有超越的意思。

兩個超越疊加,說明非常非常好,好得無法描述的好了。

比如說,法門殊勝。就是說該法門好得不得了不得了,超越了其它一切法門的好。

6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修持中出現的身心的一種特殊的感受。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法學習點我名字,再點空間,上面有個三慧禪房的連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8樓:匿名使用者

事之超絕而稀有者,稱為殊勝。

佛經中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PHP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我是這樣理解 佛講一個緣字,緣起則聚,緣滅則散,不論什麼都逃不出這樣的規則,生死亦如之。而就算有再深的情,可是緣滅總是聚不到一起的 我們生在這五濁惡世中,都是由各自的善業和惡業所致。所以我們要懺悔並應當發願,願生阿彌陀佛國土!平日要多誦經唸佛,多做善事 積善德!到臨命終時,我們誠心誦唸佛號就能往生淨...

在職場中,什麼階段是成長的最佳狀態

首先,職場上永遠保持一顆熱心於學習的心,不做被動接受和被動學習的人,這才是最佳的成長狀態。此外,在職場生涯當中圓滑世故但又不薄情待人,這就是職場的人際生涯最好的成長狀態。剛入職的時候,正是新員工學習技能還有為人處事的最佳時候,也是成長最快的時候。無知階段應該是成長的最佳狀態,在職場中當你對什麼東西都...

佛經中的聞是指什麼意思,是聽到的意思嗎?,願各位師兄開示

佛經中的 聞 通抄俗講襲,就是不僅耳朵聽到,而且心也聽懂了,接受了。否則,就稱為 聽而不聞 我們看中國成語 不聞不問 這個詞,這個 聞 顯然不是指耳朵聽到,而是指耳朵聽到而心不接受。可見,這個 聞 與心有關。孔子說 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也表明,聞 絕不僅僅是耳朵聽到。很多抄 都有 如是我聞 這襲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