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肥仙女
「未已」【wèi yǐ】意思:沒有停止,不會停止。
出處:
《詩·秦風·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天星送楊凝郎中賀正》詩:「正當窮冬寒未已,借問君子行安之?」
成語: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翻譯:
不清除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國家就不得安寧。
造句:
1,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戰犯不除,國無寧日。這個真理,難道現在還不明白嗎?
2,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不把這幫野心家除掉,國家就不得安寧。
3,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很值得全世界所有愛好和平的人民深思、警醒、防範……
4,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儒學不死,國學永無復興之日。
5,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通用「死去」的最根本原因並非金融危機,而是競爭力喪失,金融危機不過加速了其死亡而已。
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完,這裡指還沒有幹
文言文中沒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沒 mò
動詞義:
1、會意字,表示入水有所取。本義:沉沒水中。
沒,沉也。——《說文》
其子沒於淵。——《莊子·列禦寇》
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荀子·議兵》
夢為魚而沒於淵。——《莊子·大宗師》
或浮或沒。——《世說新語·自新》
淺草才能沒馬蹄。——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水不沒頂。——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沒水而死。——《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潛游水中。
若乃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便操之也。——《莊子·達生》
南方多沒人。——蘇軾《日喻》
3、消失;不見;隱沒。
良久,羽旄之影漸沒。——馬中錫《中山狼傳》
未聞刃沒而利存。——範縝《神滅論》
4、覆滅;敗亡。
遂沒其軍。——《史記》
5、沉迷;糊塗。如:沒沒(沉迷不醒);沒汩(糊塗;不明事理)。
6、沒收。
財產沒官。——《三國志》
7、通「歿」。死。
庖犧氏沒。——《易·繫辭下》
逮至昔三代聖王既沒。——《墨子·明鬼下》
聖王已沒。——《荀子·正論》
以沒其身。——《國語·晉語》
皆為戮沒。——《戰國策·燕策》
孝公既沒。——漢· 賈誼《過秦論》
8、淪沒;落入。
侯沒胡中。——《漢書·李廣蘇建傳》
9、隱沒。
沒為銀海。——《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出沒於鯨波萬仞之中。——周密《觀潮》
沒 méi
動詞義:
1、不領有;不具有;不存在。
恐怕沒來由走去撞在亂兵之手,死了也沒說處。——《二刻拍案驚奇》
「然後」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4樓:歲月不寒
◎ 再 zài
〔數〕(1) (會意。小篆:從一,冓( gòu)省。「冓」是「構」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兩部分材木架起的樣子。本義:第二次)
(2) 同本義 [another time]
再,一舉而二也。——《說文》。按,冓者,加也。對耦之詞曰二,重疊詞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周禮·司刺》
樊纓十有再就。——《周禮·巾車》
酒肉之賜弗再拜。——《禮記·玉藻》
過言不再。——《禮記·儒行》。注:「猶不更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莊公十年》
再戰而燒夷陵。——《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再遷為太史令。——《後漢書·張衡傳》
敵槍再擊。——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再則曰老大帝國。——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再錄一堂(複審一次);再速(再請);再二(第二次,再次);再之(第二次,第三次);再眠(指蠶第二次蛻皮時的不食不動狀態)
(4) 兩次 [two times;doubly;twice]
女工再稅。——《鹽鐵論·本議》
擊趙者再。——宋· 蘇洵《六國論》
日再食。——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再奪門。——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至再三。——清· 方苞《獄中雜記》
詞性變化
◎ 再 zài
〈副〉(1) 事情或行為重複,繼續 [again;afresh;once again]
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廟。——葉紫《星》
(2) 又如:再試一次;拿來再商量;再議;再思(再度思考);再聘(再度婚娶);再闡(再度顯揚)
(3) 重,重新 [anew]
勿復再言。——《漢書·李廣蘇建傳》
再火令藥用。——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再眺山下。——《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寰再上疏。——《明史》
(4) 又如:再計(重新謀劃);再審(重新審查)
(5) 更,更加 [once more]——表示程度
你會覺得世界末日也不會比這再壞。——茅盾《雷雨前》
(6) 又如:再高點兒;再多點兒
(7) 另,另外 [another]。如:再吃一點菜;再創新紀錄;再行(另外進行某項活動)
(8) 與否定詞配合使用,強調情況的普遍性
進了門,找周嫂子,再找不著。——《紅樓夢》
(9) 用於讓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麼」、「不管怎樣」的意思 [in any case]
水再深腳也能過,山再高手也能攀。——《趕車傳》
(10) 表示轉折,相當於「卻」、「也」 [but;yet]
你只怨人行動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慪的人難受。——《紅樓夢》
(11) 表示兩種行為或情狀並舉、並存、相當於「且…且」、「又…又」
其詞旨乃典乃文,再懇再切,實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紀事》
5樓:yi開心果兒
兩層含義:1.「然」,表示前面一事已告一段落。「後」,下面的一句文言文表示前事的發展狀況。「然後」可譯為從那以後或從此以後。
2.「然後」連譯表示事情的轉折。「然後」直譯為然後。
【詞語】: 然後
【拼音】: ránhòu
【解釋】: 副詞,表示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後:學~知不足|先研究一下,~再決定。
造句:1、一個人對社會,要先做出貢獻,然後才能索取。
2、對他的工作,首先要肯定成績,然後再實事求是地指出缺點。
3、我們上課,通常是先複習學過的知識,然後再講新課。
4、回到家裡,要先寫作業,然後再看電視。
5、海龜在沙灘上產卵,然後用沙子把卵埋起來近義詞:而後:以後;然後:確有把握~動手。『以後 』可以單用,而後
6樓:符月毋力強
(1)用作虛詞
[or]
(1)∶表示選擇或列舉。如:或是(連詞。表示選擇或並列關係);或乃(或者。常用於句首表示變換敘述內容)
(2)∶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狀況或行動之間的一個抉擇。如:有病或無病,他不都應該在這裡
(3)∶近似、可疑或不肯定。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內
(4)∶兩個詞或兩個短語同義、等義或替換的性質
或盡粟一石。――唐·韓愈《雜說》
君實或見恕。――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或異二者之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又如:跌下懸崖或峭壁
(3)表示假設。猶倘若,假使
[if]。如:或若(假使,倘或)
或huò
(1)或許,也許。表示不肯定
[perphaps]。如:或是(或許;也許是);或恐(也許;可能);你仔細找一找,或能找到
(2)間或,有時
[occasionally;sometimes]
或長煙一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或至相毆。――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3)又如:或時(有時)
或huò
(1)通「惑」。迷惑
[puzzle]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譟,敵人必或。――《墨子·備蛾傳》
無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擅創為令,迷或其君。――《管子·回稱》
買則失實,賣則失理,其疑或滋益甚。――《鹽鐵論·錯幣》
貧賤吾恐其或失也。――《大戴禮記·曾子制言》
別從東道,或失道。――《漢書·霍去病傳》
惟恐或後。――清·周容《芋老人傳》
(2)又如:或或(迷惑。或,通惑);或亂(昏亂;惑亂);或疑(懷疑,疑惑;有人懷疑)
或huò
語氣詞,在否定句中加強否定語氣
莫或興之。――清·黃宗羲《原君》
莫或除之。
或許huòxǔ
(1)[perhaps]∶可能但不肯定;也許
他或許沒有趕上火車
(2)[maybe]∶不一定
他或許能來
或曰huòyuē
[someone
says]
有人說。這是設問。或,不定代詞,不是連詞裡的「或」
或則huòzé
[or]
或許(表選擇)
明天我或則去圖書城,或則去圖書館
或者huòzhě
[maybe;perhaps]
也許或者其於道不遠矣。――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或者曰。――清·洪亮吉《治平篇》
你趕快走,或者還能趕上末班車
或者huòzhě
(1)[or]∶在可供選擇的東西、狀況或過程中的挑選
決定學醫或者學法律
(2)[either…or…]∶連線詞、片語或分句,表示從兩種以上的事物中選擇一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同時存在
這個任務可以交給小李或者小張
或huò
ㄏㄨㄛˋ
(1)也許,有時,表示不定的詞:~許。~者(a.也許;b.連詞,用在敘述句裡,表示選擇關係。均亦單用「或」)。~然。~則。
(2)某人,有的人:~告之曰。
(3)稍微:不可~緩。不可~忽。不可~缺。
多半是「有時」啦
「及」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及」在文言文中的字義如下:
1、用作動詞,意思是:趕上;追上。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釋義:追到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舟離岸了。
2、用作動詞,意思是:至;到;到達。
出處: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釋義:農夫把春天到了的訊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
3、用作動詞,意思是:遭遇;遇到。
出處:春秋·佚名《叔向賀貧》:「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
釋義:犯法胡為,放利聚財,該當遭到禍難。
4、用作動詞,意思是:推及;涉及。
出處:先秦·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釋義: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
5、用作動詞,意思是:來得及。
出處:漢·劉向 《荊軻刺秦王》:「方急時,不及召下兵。」
釋義: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及召來侍衛。
6、用作動詞,意思是:趕得上;比得上。
出處:先秦·佚名《鄒忌諷齊王納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釋義: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7、用作介詞,意思是:等到;到了。
出處:魏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釋義: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
8、用作介詞,意思是:趁著。
出處:先秦·左丘明 《子魚論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釋義: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
9、用作介詞,意思是:跟,與。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屈完及諸侯盟。」
釋義:後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10、用作連詞,意思是:和,與。
出處:魏晉·李密 《陳情表》:「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釋義: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
許文言文是什麼意思,許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許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動 答應 允許.出師表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動 贊同.愚公移山 雜然相許.動 期望.書憤 塞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鬃已先斑.名 處所.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數 表示大約的數量.核舟記 船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代 這樣 這麼.劉克莊 沁園春 天造梅花.有許孤高,...
這句文言文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所以者是什麼句式?什麼意思?
後面那句一朵傾城醉未蘇是現代人亂入的吧?原文如下 漁家傲一夜越溪秋水滿。荷花開過溪南岸。貪採嫩香星眼慢。疏回眄。郎船不覺來身畔。罷採金英收玉腕。回身急打船頭轉。荷葉又濃波又淺。無方便。教人只得抬嬌面。全文解釋 越溪 會稽 今浙江紹興 若耶溪。此泛指江南溪流。嫩香 指荷花。星眼 星眸,明亮的眼睛。南朝...
文言文中耳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的耳是什麼意思?
名 耳朵.鄒忌諷齊王納諫 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陋室銘 無絲竹之亂耳.石鐘山記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名 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 木耳 銀耳 動 聽說 耳聞.漢書 外戚傳 又耳曩者所夢日符.兼詞,相當於 而已 譯作 罷了 莊暴見孟子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赤壁之戰 荊州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