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在印度和伊斯蘭佛教中的象徵含義

2021-03-03 21:29:50 字數 6019 閱讀 7465

1樓:匿名使用者

【白象】 指全身純白之象。以象有大威力而性情柔順,故菩薩入母胎時,或乘六牙白象,或作白象形,表示菩薩性善柔和而有大勢;且白象之六牙表示六度,四足表示四如意。普賢菩薩乘白象,即比喻其大慈力。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大三·六二四上):『爾時,菩薩觀降胎時至,即乘六牙白象發兜率宮。無量諸天作諸伎樂,燒眾名香,散天妙花,隨從菩薩。

』摩訶止觀卷二上(大四六·一四上):『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薩無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

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負。無漏無染,稱之為白。』[瑞應本起經卷上、異部宗輪論]

2樓:匿名使用者

白象在印度佛教中的象徵含義為純潔,吉祥,

"白象"在印度和伊斯蘭佛教中的象徵含義??

3樓:

白象與印度教宇宙論有關聯。「白象」在印度神話是指象王艾拉瓦塔(愛羅婆多)airavata (也稱:三頭象神airavata,四牙象airavata,神象airavata)。

象王airavata是眾神之王因陀羅 (indra)神的座椅。眾神攪乳海創世之際,它從乳海中出生。airavata艾拉瓦塔在印度教中象徵雲和雷。

白象在佛教中的象徵含義:(1)白象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前身。《雜寶藏經》裡說:

釋迦牟尼的前身.曾是一頭大白象(2)普賢菩薩的坐騎是靈牙仙的六牙白象。白象代表願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羅蜜──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慧智。佛教稱六牙白象是菩薩所化,以表威靈,象徵「願行廣大,功德圓滿」。

象自然象徵力大無比,也就是說,我們行動的時候,一定要堅韌不拔,有大無畏的精神,才能成功。

伊斯蘭是最徹底的一神教,穆斯林只崇拜全能獨一的安拉,禁止偶像崇拜和以物配主。伊斯蘭教阻止神聖符號的使用,所以在伊斯蘭教中沒有神物。在《古蘭經》中也沒有關於白象的故事。

4樓:匿名使用者

白象比如白象,即患有白化病的亞洲象或者非洲象。泰國人將患有白化病的亞洲象視為聖物,嚴禁役使,必須虔誠供奉。

但它和伊斯蘭教半點關係也沒有

5樓:jsfzk江郎

因為象在當時的天竺代表高貴、吉祥

釋迦牟尼(生於前五世紀)是**摩耶的神奇的產兒,她的白碧無瑕的身體因一道來自白象的神光而懷孕,

伊斯蘭教——白象——聖物

.聖地加拉默 (kratnat)與聖物

回教除了麥加(mecca)為朝聖的聖地以外,民俗回教還有其它不少的聖地,叫kramat(阿拉伯文為mazaar),kramat的意思是:神聖的東

西乃庇護人民的安全以及繁榮賜福的地方,不可褻瀆輕慢,否則會帶來災殃,這也是一種忌諱(taboo)的信念,被印度尼西亞與馬來人看作「加拉默」而祭拜的,約

有六種:

a.回教祭司,教長,聖人的墳墓。

b.魔力高超的巫師巫婆的墳墓。

c.活聖人,擅長巫術、身體上有特殊標誌或奇形怪狀者,如黑舌頭、有長毛、跛腳、舉動怪誕的人。

d.沒有牙的老虎、白象、白鱷魚、五腳牛等等。

e.當地的酋長、古代皇帝與偉人的墳墓。

f.自然界奇異而不同尋常之物,如奇形怪狀的山丘或大石,古樹,以及經常發生車禍的地點等。

6樓:匿名使用者

伊斯蘭和佛教是兩個宗教

不一樣佛教不清楚

白象肯定與伊斯蘭教沒有任何關係

青蓮在印度文化中的含義?

7樓:無恙話樂

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而印度又是佛教的起源地,所以蓮與印度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

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係何等的密切。

蓮花與佛教的密切關係,還表現在佛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以蓮花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美麗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

佛祖降生時,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坐著一位盤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佛教以蓮為喻的詞語,更是數不勝數。佛座稱為「蓮花座」或「蓮臺」;結跏跌坐的姿勢,即兩腿交叉、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勢,稱為蓮花坐勢;佛教宣傳的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淨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

」故稱佛國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剎」為梵語,即西方淨土,以蓮花為往生之所託,故稱「蓮剎」;唸佛之人稱「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稱為「蓮眼」,以青蓮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葉心蓮花稱為「蓮宮」,即心中的蓮花般的境界;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僧尼受戒稱「蓮花戒」;僧尼之袈裟稱「蓮花衣,謂清淨無雜之義;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蓮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蓮」;謂苦行而得樂為「歸宅生蓮」;佛經《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都是以蓮花為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東晉東林寺慧遠大師創立的我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淨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淨土,故又稱「蓮宗」。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等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以俗語傳道。又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信眾廣泛。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淨土)。

即從塵世到淨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汙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汙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8樓:匿名使用者

青蓮的含義

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

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

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係何等的密切。

蓮花與佛教的密切關係,還表現在佛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以蓮花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美麗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

佛祖降生時,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坐著一位盤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佛教以蓮為喻的詞語,更是數不勝數。佛座稱為「蓮花座」或「蓮臺」;結跏跌坐的姿勢,即兩腿交叉、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勢,稱為蓮花坐勢;佛教宣傳的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淨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

」故稱佛國為「蓮花國」;佛教廟宇稱為「蓮剎」。「剎」為梵語,即西方淨土,以蓮花為往生之所託,故稱「蓮剎」;唸佛之人稱「蓮胎」,比喻住在蓮花之內,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稱為「蓮眼」,以青蓮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葉心蓮花稱為「蓮宮」,即心中的蓮花般的境界;釋迦牟尼的手稱為「蓮花手」;僧尼受戒稱「蓮花戒」;僧尼之袈裟稱「蓮花衣,謂清淨無雜之義;五智中的妙觀察智稱為」「蓮花智」;稱善於說法者為「舌上生蓮」;謂苦行而得樂為「歸宅生蓮」;佛經《妙法蓮花經》簡稱《法華經》,都是以蓮花為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東晉東林寺慧遠大師創立的我國最早的佛教結社稱為「蓮社」;佛教淨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淨土,故又稱「蓮宗」。總之,蓮與佛教結了不解之緣,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蓮為代表,可以說蓮即是佛,佛即是蓮。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豔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

這類故事非常之多,影響很深,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佈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制、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的好國花比作蓮花。《蓮花王的故事》說蓮花王為了拯救百姓的饑荒,他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鹿母蓮花夫人》的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等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以俗語傳道。又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信眾廣泛。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淨土)。

即從塵世到淨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汙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汙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是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謂慈悲,是指希望和幫助他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

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幫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對於有生命者,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應施予慈悲。對種種惡行,都要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使之向善,成為善良之輩,結出善果。

但嚴戒同流合汙,要身處汙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汙染,保持自己的潔淨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最好不過的是蓮花。

蓮生在汙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汙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汙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力量為「魔」。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汙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徵,因此佛經常常將蓮性比佛性。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汙泥,色雖鮮好,出處不淨。」《從四十二章經》說:

「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汙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淨不染的境界。

人要做到出自塵濁而不為汙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當高的覺悟和定力,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開發佛性,消除魔性。佛性增強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擾,還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脫生、老、病、死之苦。這聽起來似乎很玄,宗教意味很濃,其實只是較高的一種思想境界層次。

一切事理通達了,參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開,不再貪婪、恐嚇、焦慮、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擺脫了苦境,變得輕鬆愉快。所以佛教中的蓮花,代表一種智慧的境界,即所謂「開悟」。《無量壽軌》說:

「是菩薩(觀音菩薩)作是思維,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覺悟蓮花,清淨世界不染煩惱。」《大藏經影象》第六卷載《白寶口抄》雲:「論凡夫心如合蓮花,聖人心似開蓮花……問:

『何故眾生心性譬蓮花乎?』答:『《祕藏記》雲:

蓮花部吾自身中,有淨菩提心清淨之理,此理雖經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轉,而不染不垢,乃名蓮花部。』《疏十二》雲:『觀蓮花不觀餘花耶?

』此亦有意,如世蓮花處汙泥之中,生處雖說惡,而蓮花體性清淨,妙色無比,不為諸垢所染。凡夫變復如是,雖種種不盡三毒過患無量無邊,亦此蓮花三昧甚深,果實皆生其中,即是如來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有「花開見佛性」之說,這裡的花即指蓮花,也就是蓮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蓮的心境,就出現了佛性。

佛教的各個宗派,又以淨土宗與蓮花的關係更密切。東晉時,高僧道安讀了《彌勒下生經》後,嚮往彌勒淨土,於是在彌勒佛像前唸佛立誓,發願來世往生彌勒居住的兜率天。道安的這種思想,又影響了他的高足**慧遠。

慧遠繼承與發揚了**的核心思想,更加熱心於西方極樂淨土的崇拜,唯一不同的是他所向往的彌勒淨土改為彌陀淨土。東晉太元六年(公元381年),慧遠入廬山,建東林寺,倡導

佛教與印度教在印度的發展和歷史消長

這個問題你可以去查閱一下聖嚴法師所著的 印度佛教史 便知佛教與印度教 婆羅門教等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 印度教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擁有10.5億信徒 1993年統計數 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 教和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所謂 印度教 是存在於印度本土上的宗教 哲學 文化和社會...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別和相似處,佛教和印度教的區別

最大的區別 佛教裡的如來藏 阿賴耶識,是假名立相本性空 而印度教的梵天則認為是實有。最大的相似之處 佛教說 心佛眾生三者無差別 印度教說 梵我和一 在這一點上印度教也有非凡的智慧了。相似 佛教和印度教,同屬於古老的東方宗教,同源於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羅門教。佛陀...

中國的道教和印度的佛教關係是怎麼樣的

道教的bai鼻祖是春秋 時期的老子。du印度佛教是zhi2500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漢代dao之前沒有多少聯絡版。漢權代以後,佛教逐漸從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樑代達摩祖師來我國傳法,佛法逐步在我國開始興盛。到唐代時從李世民開始,皇族信奉佛教。佛教逐步被中國化。佛六祖慧能以後,佛教更加具有中國的特色。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