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半坡子
給人們認識天地的真理確立一個切實的理論體系,給百姓在世上的安身立命建立一套切實的思想和方法,替歷代聖賢延續行將絕傳的不朽學說,給千秋萬代開創永久太平的偉大基業。
2樓:匿名使用者
為天地立心(愛心),為生民立命(愛生命),為往聖繼絕學(愛科學),為萬世開太平(愛和平)。
3樓:箭嘯
宋張載所說的讀書人志向,主要是指如果天地間如果出現不平的事,就要我們儒生(當時他指宋代的書生)來主持天地正義,統治者如果虐待人民,我們孔門子弟就要出來替人民請命,即使推翻統治者也不在乎。古代的學者(主要指孔孟學說,因為五代十國孔孟之道幾乎失傳)如果學術要失傳,卻沒人願意去學,這時就要我們書生去繼承學習,使學術不至於中絕。希望我們能傳給後世子孫永遠的太平盛世,國家不至於發生動亂!
4樓:
也是網上看來的:為社會重建精神價值,為民眾確立生命意義,為前聖繼承已絕之學統,為萬世開拓太平之基業。
請解釋一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意思
5樓:為誰為誰為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天地確立起生生之心,為百姓指明一條共同遵行的大道,繼承孔孟等以往的聖人不傳的學問,為天下後世開闢永久太平的基業。
張載(2023年—2023年12月6日),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三十八位。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
張載進則為循吏,退則為鄉賢,以實際行動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開拓了儒者擔當新局面。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曾作《聖哲畫像記》一文,從數千年燦若群星的中華歷史偉人中精選32位,作為子孫治學的門徑:
文周孔孟,班馬左莊,葛陸範馬,周程朱張,
韓柳歐曾,李杜蘇黃,許鄭杜馬,顧秦姚王。
其中,「周程朱張」分別指周敦頤,程顥程頤兄弟(被視為一人),朱熹和張載。北宋中期,張載講學關中,他的學術思想被稱為「關學」,與周敦頤的「濂學」、二程的「洛學」、南宋朱熹的「閩學」並稱為宋代的四大學派。
「孟軻死,千年間,得孔子之心傳者,惟周程張朱數人而已矣。」這是中華八百年來的共識,「濂洛關閩」「周程張朱」已成為人們稱謂宋**學的口頭禪,為了押韻,曾國藩將其改為「周程朱張」。
6樓:2zz嶺北
意思是:為天地確立起生生之心,為百姓指明一條共同遵行的大道,繼承孔孟等以往的聖人不傳的學問,為天下後世開闢永久太平的基業。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出自北宋大儒張橫渠,即張載(2023年—2023年)的《橫渠四句》。他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巨集,歷代傳頌不衰。
下面是對「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深度解讀:
1、為天地立心。
天地本無心,但天地之間之所以生生不息,生化萬物,源頭何在?佛家認為每一個個體生命都有自己的如來藏,其中含藏往世的善惡種子形成業力,支配來世的命運。是即天地的心意。
所以程明道說:「天地無心,以生物為心。」又說:「天地無心而成化。」因為天地生化萬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並非有意生出這樣一個大千世界。所以是「無心」而「成化」。
無心而有心(以生物為心),這是人對天地生生之德的親切理會,通過人的理會指點,天地生化萬物的心便顯立了。
2、為生民立命。
命有理命與氣命兩個層面,這兩層的命都不可傷害,不可棄廢,必須有以安立。儒家聖賢開顯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為了生民。有了這個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卻能潛移默化,加上倫常政教的設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護持生命,貞定活路,這就是「為生民立命」了。
3、為往聖繼絕學。
儒家聖人之學,自兩漢以下,而魏晉,而南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間,一直未能善續先秦儒家的學脈。無論生命之光,或哲學之慧,都開顯不出來。尤其唐末五代之時,華族的文化生命萎縮墮落極矣。
直到北宋之初,普天之下竟找不出一個像樣的師表,所謂「學絕道喪」,實未過甚其辭。
到理學家出來,才復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義理)之學,內聖成德之教,重新光顯於世。思想的領導權即已從佛教手裡拿回來,孔子的地位自然重新顯立。這一步「為往聖繼絕學」的功績,在人類文化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可惜滿清以來,士人心思卑陋,反而詬詆理學,這誠是學術上昧天良的一大憾事。
4、為萬世開太平。
儒家以「內聖為本質,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開出太平盛世。而且不只是一時,而是為千年萬世開太平。「太平」二字與「太和」一樣,乃是儒家學術中最淵懿莊穆的觀念。
不過,儒家雖然具有開萬世太平的巨集願,也能在「道」的層次上講論天下為公的仁政王道,但在體制上則只成就了「治道」,而未能開出「政道」。
如今民主政治的體制,卻正是政治層面上的太平軌道,再加上科學,就更可滿足「開物成務」、「利用厚生」的要求。以民主科學配合儒家的禮樂教化以及「太平、太和」的理念,的確將可為人類世界開創無疆的休美。
擴充套件資料:
「為往聖繼絕學」這個「聖」字不是僅僅講孔孟的,那是從堯舜開始的,從華夏三代文明開始的,三代文明的精華沉澱在六經,儒家則始終自覺傳承六經代表的中華文明的經典。
所以說,「為往聖繼絕學」,可以理解為,是要接續、繼承、復興、發揚從堯舜周孔到以後的中國文化的主流傳統,所以這裡的「學」,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儒家文化的發展,而是我們夏商周三代以來整個中華文明發展的一個主流傳統,就是努力復興中華文化,甚至是整個人類文明。
上承我先祖披荊斬棘之功績,下開我子孫太平盛世之基業。無數過去的過去,未來的未來,都匯聚到一個焦點——現在的我。對已知的,我瞭如指掌,對未知的,我成竹在胸。
在歷史的長河裡,在過去與未來構成的太極t圖之上,唯有我,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儒士胸襟何其坦蕩,志氣何其巨集大。
7樓:您輸入了違法字
含義:天地為萬物造化,為天地立心就是說讀書人通曉萬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顯。儒家學說關注生存的狀態,不談怪力亂神,而命有理命和氣命兩個層面,現在來講就是物質和精神,從物質上豐衣足食,精神上倫理政教,是百姓安身立命。
原句來自北宋思想家張載。
張載(2023年—2023年12月6日),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三十八位。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巨集,歷代傳頌不衰。
張載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有《正蒙》、《橫渠易說》等著述留世。
8樓:熱心網友
做人要有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要為天下老百姓多多考慮,並要一生學習聖人所講的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哲理,這樣才能開創萬世太平的局面。
1、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
以此馬一浮先生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2、為生民立命:直接**於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盡心上》有云:「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
張載所標示的「為生民立命」,實即為「民吾同胞」來「立命」,其立命在於教,「修道之謂教」,此之謂也。
3、為往聖繼絕學:故「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對儒學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關、閩諸大家,則把儒學拓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真能闡揚承繼孔孟先儒之道統者,惟有宋儒。
4、為萬世開太平:所表達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恆政治理想。
「開」期待之謂。「為萬世開太平」,實現張載《西銘》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才能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迴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
9樓:清茶半盞
這句話是北宋大儒張橫渠說的。張載(2023年—2023年),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
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巨集,歷代傳頌不衰。
這四句的意思是:為天地確立起生生之心,為百姓指明一條共同遵行的大道,繼承孔孟等以往的聖人不傳的學問,為天下後世開闢永久太平的基業。
第一句「為天地立心」。目前比較流行的解釋是,認為天地沒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為天地立心」就是發展人的思維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規律。這是一種誤解。
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詞並不專指自然界。儒家經典《易傳》中有一個關於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傾向於把天、地、人看作一個整體。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間」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個人和人間社會。
張載把社會涵義的「天地」也稱作「天下」。其次,張載並沒有否認「天地之心」的存在。「天地之心」是《周易·復卦》的術語,張載作為著名的易學家認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
」(《橫渠易說·上經》)顯然,在天地能夠生成萬物這一意義上,張載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無需人來「立」,否則將不恰當地誇大人的能力。其實,「為天地立心」是指為社會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倫理為核心的精神價值系統。
張載在其著作《經學理窟》中,對「立心」的涵義、方法等內容有集中的論述,如果視而不見,對「立心」的理解則易流於臆斷。在張載看來,「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為天理「能使天下悅且通」,從而使「天下」(社會)必然會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價值。(《正蒙·誠明》)依據這些資料來看,「為天地立心」的涵義很清楚,其重點不在認識論,而在價值論。
第二句「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眾,「命」指民眾的命運。這涉及儒家一直關注的「安身立命」問題。
史稱,張載「喜論命」。「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運。歷史上長期流行的是命定論,認為人只能聽憑命運的擺佈。
然而張載卻認為,只要通過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夠在精神價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運從而賦予生命以意義。因此,「為生民立命」是說為民眾選擇正確的命運方向,確立生命的意義。
第三句「為往聖繼絕學」。「往聖」,指歷史上的聖人。儒家所謂聖人,其實就是指人格典範和精神領袖。
「絕學」,指中斷了的學術傳統。理學家普遍認為,儒家學統自孟子之後就中絕了,所以要努力恢復。張載繼承「絕學」,卻並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創新,在他的學說中有不少內容是六經所未載、前聖所未言的。
第四句「為萬世開太平」。「太平」、「大同」等觀念,是周公、孔子以來的社會政治理想。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覯等人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過「致太平」的主張。
張載不侷限於當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遠的視野展望「萬世」的「太平」基業問題,這是他的不同凡響之處。
對「四為句」的理解,不能脫離宋初的建國背景。趙宋統治者總結國家長期**的經驗教訓,為了重建社會秩序,確立了「以儒立國」的國策。在這種政策環境下,以張載等人為代表的北宋理學家的最大關懷,是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恆的精神基礎,而不是認識「自然界的規律」。
總之,「四為句」涉及社會和民眾的精神價值、生活意義、學統傳承、政治理想等內容。我們可以把張載的「四為句」翻譯成現代漢語:為社會重建精神價值,為民眾確立生命意義,為前聖繼承已絕之學統,為萬世開拓太平之基業。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誰的名言
張載 1020年 1077年12月6日 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53339,字子厚,鳳翔郿縣 今陝西眉縣 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 教育家 理學創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三十八位。其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
文言文中 既然已 被翻譯為 這樣做了以後 ,求這字的對應關係。然不是 這樣 麼,那麼 既 呢
你提到的 既然已 這個句子應該是出自柳宗元的文章 種樹郭橐駝傳 整個句子翻譯出來的確是 這樣做了以後。這三個詞分別單獨解釋如下 既 表示動作行為已經完成,一般翻譯作 已經 如果是在 既 動詞 結構中,一般翻譯作 動詞 以後 如 既至 譯作 到了以後 然 指示代詞,這樣。已 通 矣 句末語氣詞,表示動...
急求《醒心亭記》翻譯,急求古文翻譯
醒心亭記 曾鞏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亭曰 豐樂 自為記,以見其名義。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亭曰 醒心 使鞏記之。凡公與州之賓客者遊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相環,雲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