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科舉制對今天我國科教興國戰略有何啟示

2021-03-03 22:14:53 字數 7183 閱讀 2617

1樓:樊廣中

重用人才是興邦安國的重要前提,要重視人才;通過考試製度選拔**工作人員,提高**部門的效能,賦予社會以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

2樓:小星星

1.加強讀書風氣,對選拔人才有作用

2.通過高難度的考試可以提高**人員素質

3.推進社會、科技的發展 (除了明清時期的科舉)綜合以上得出

選拔**人員時也因借鑑科舉制度,還有科舉是隋朝建立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你看看古代沒有科舉制度最近的一百年過的怎麼樣?你在看看我們今天,別人都可以不看,看看日本最近的一百年,再把現在兩國教育水平和教育經費做一下對比.

科舉,是我認為最垃圾的制度,他是一些君主目光短淺的產物,包括一些名君,中國一千多年的科舉史就是一千多年的衰落史.

4樓:庚飯吳蓉

聚賢納才應該多方面才能考慮而不是靠分數

唐朝的用人制度對今天我國的科教興國戰略有何啟示

5樓:

唐朝科舉制,通過考試面向全國選拔人才。擴大了用人基礎,使得底層貧窮的有才能的百姓也能參與到政治生活中,各得其所。而且考試被證明是一種很公正的手法【中國不是第一個採用考試製度的嘛。。

】一定程度地避免了作弊【當然也有很多黑暗情況,可是比起從前的九品中正制、察舉徵辟制什麼要好很多】。其實現在的制度已經比較完善了,很大程度地吸收了古代的優良方法。比如高考,就是科舉的變身,它確實很公平,現在中共**的領導人大多是從北大清華南開復旦等等的一流大學畢業的。

現在****選舉也沒有什麼家世的要求,符合法律要求就行,這就是擴**拔的範圍。

其實我覺得科舉制相對現在來說是比較保守,死板的,已經沒有什麼還可以效仿的了。現在最需要的還是創新。現在大學有自主招生,特長生,藝術生【雖然武則天時期也有武舉,但並沒有形成風氣,還是以文學為主的。

】還有像蔣方舟那樣因為突出的才能破格錄取。在這方面南科大是個很好的例子,雖然其行為不被教育局贊同【但說到底還是教育者們太墨守成規了,我們應該提倡南科大這種創新行為的】

另外科舉當時考察的內容應該包括詩賦、時務【還有很多我就不大清楚了】考時務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輔助國家,促進建設等等等等。可是明清時期科舉演變,八股取士,竟是些沒用的東西,這就是問題。對現在的啟示就是要加強科技,生活等方面的學習,還要實踐。

可是現在高考考的那些在以後用上的真的很少,尤其是理科,不搞科研平常能用多少呢?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以上純屬個人見解。以上純屬個人見解。

6樓:織星曉月

通過考試可以選拔國家需要的各種人才;

通過考試製度選拔**工作人員,提高**部門的效能,賦予社會以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

考試是測試我們對知識掌握程度,我們應端正考試的態度,認真參加考試,對於未掌握的知識應及時地解決。

人才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完善考試製度,有利於人才選拔;

用德才兼備敢言直諫者;

任人唯親、姑息養奸則危害嚴重。

我們要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正確觀念。

唐朝用人制度對今天我國科教興國戰略有何啟示?

7樓:匿名使用者

⑷唐朝的用人制度對今天我國科教興國戰略有何啟示?

答:重用人才是興邦安國的重要前提,要重視人才;通過考試製度選拔**工作人員,提高**部門的效能,賦予社會以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

8樓:匿名使用者

i'don know ? ?x丁字路

唐朝的用人制度對今天我國科教興國戰略有何啟示?

9樓:手機使用者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嚴格考核,懲貪治庸,儲備人才,重點培養,多途並舉,區別任用 。

七年級下冊歷史材料分析題

10樓:time濃墨深情

2、材料一:「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沁園春•雪》

材料二:「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不較多。」 ——《汴河懷古》

材料三:「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防此三鏡子,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貞觀政要》

⑴分別寫出材料一中的唐宗宋祖的姓名。「一代天驕」的主要功績是什麼?

答:①李世民、 趙匡胤 ②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績是統一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

⑵材料二中提到的「河」是指什麼?此「河」是誰在位時開通的?寫出此河的南北兩端的古今名稱?此河的地位和作用?

答:①隋朝南北大運河。②隋煬帝③北達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浙江杭州)

④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鞏固了國家統一的局面。

⑶材料三中的皇帝在位時除了魏徵以外還有哪兩位重臣,被稱為?答:①房玄齡和杜如晦。②房謀杜斷。

⑷材料三中的皇帝採用了怎樣的統治措施?

答:①經濟上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和勞役;同時注意「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

②政治上合併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

⑸材料三中的皇帝統治時期被稱為?答:貞觀之治

⑹他在位期間漢藏兩族友好交往的事例是?答:文成公主入藏。

3、材料一 長安城簡圖

材料二 北宋東京城內人口稠密,居民超過百萬,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城裡買賣和居住的地方已經分不清,隨處可開設商店,小商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區之內,城廂內外均可沿門叫賣,商品可以在白天、夜交易,三鼓以後還可夜市,通曉不絕。城內還有飲食街、馬行街、衣料鋪、藥鋪等。

⑴據上面城市平面圖,判斷該都市的名稱及所屬朝代。答:唐朝的都城長安。

⑵假如你是這座城市的居民,正好有一批外地來的小朋友前來參觀,你能給他們做一次導遊,帶領他們遊覽一遍嗎(主要是介紹這座城市的建築特點及地位)?

答:長安城巨集偉富麗, 佈局整齊(街道整齊,樹木成行),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市為商業區;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⑶在遊覽過程中,特別是經過集市時,你會向小朋友們推薦那些工藝品呢?請你至少舉出兩件精美物品並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一下好嗎?

答:唐三彩:造型美觀,釉色絢麗,是世界工藝的珍品;越窯的青瓷:類玉、類冰;邢窯的白瓷:類雪、類銀。

⑷材料二反映了北宋東京怎樣的經濟景象?答:商業繁榮(經濟繁榮)。

⑸材料二的經濟景象對市民的娛樂生活有何影響?舉一例說明。

答:①影響:經濟的繁榮促進了市民娛樂生活的發展②出現了專門的娛樂場所「瓦子」或有耍雜技、踢球、武術表演等活動的地方。

4、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材料三:「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郭沫若

材料四:「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⑴材料一、二的話是誰說的?請分別說明他是怎樣做的。

答:①唐太宗②重視科舉,擴充國學③文成公主入吐蕃。

⑵讀材料二說出民族關係得以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統治者的重視和恰當的民族政策。

⑶材料三、四分別描繪了誰當政時的怎樣局面?

答:①武則天時期的「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②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

⑷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請你概括出三條唐朝繁盛的原因。

答: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②統治者大都重視發展生產③科舉制為唐朝選拔了大量人才(或統治者大都重用人才)④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關係友好⑤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友好往來。

5、材料一:貞觀之風,一朝復振。──《舊唐書•玄宗下》

材料二:上(唐憲宗)顧謂宰臣曰:「朕讀《玄宗實錄》,見開元初銳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後,稍似懈倦, 開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

」崔群對曰:「玄宗少歷民間,身經迍(不得志)難,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蘇頲、盧懷慎等守正之輔,孜孜獻納,故致治平。

及後承平日久,安於逸樂,漸遠端士,而近小人。──《舊唐書•憲宗下》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統治的哪一時期?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的統治稱為什麼?

答:①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時期)②、開元之治。

⑵唐玄宗的哪些統治措施體現了「貞觀之風」的復振?

答:①任用賢臣(任用熟悉吏治、富於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當宰相),②重視地方吏治(把**優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職,並親自考核縣令的政績),③注意節約(命人燒燬宮內一批珠玉錦繡,表示不再用奢侈品),④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改進農耕技術)。

⑶請寫出材料二中,與材料一有因果關係的語句。

答:銳意求理;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蘇頲、盧懷慎等守正之輔,孜孜獻納。

⑷假如你是唐憲宗,你聽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後,你應該怎樣做?(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

答:體察民情、重用人才、勵精圖治。

6、科舉制是選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國歷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

(1)寫出科舉制創立、完善、廢除的朝代。常設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答:① 隋朝,唐朝,清朝②明經科和進士科。

⑵寫出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對科舉制度的貢獻?

答:①唐太宗大大擴充了國學的規模。②武則天首創殿試和武舉。③唐玄宗將詩賦作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

⑶科舉制的影響?

答: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③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

⑷唐朝的用人制度對今天我國科教興國戰略有何啟示?

答:重用人才是興邦安國的重要前提,要重視人才;通過考試製度選拔**工作人員,提高**部門的效能,賦予社會以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

7、唐宋都是我國歷史上對外交往頻繁的年代,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材料二 宋代時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時海外**興盛,**在主要港口設市舶司加以管理,收入頗豐,以至於宋高宗說:「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動以百萬計。」

(1)材料一中數字所表示的國家是與唐朝交流比較頻繁的國家,它們分別是哪三個國家?請你任選其中的一個國家,用史實說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答:⑴三個國家分別是① 天竺 ② 新羅 ③ 日本

⑵史實:①天竺:玄奘西遊「取經」。

②新羅:派遣使者和留學生到唐學習中國文化(仿唐制建政治制度、科舉制、引入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朝鮮**傳入中國。 ③日本:

鑑真東渡,傳播唐文化;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學生到唐學習中國文化(仿唐制進行政治改革、參照漢字創日本文字、生活習俗漢化等)。

(2)材料二反映出外貿所得在宋代的財政收入中佔有重要地位。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朝時海外**興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政治經濟中心南移;造船業發達;指南針的應用;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阻礙及戰亂。

8、填表

政權建立民族

建立時間

建立者都城遼契丹

10世紀初

遼太祖阿保機

上京北宋

漢族960年

宋太祖趙匡胤

東京(今開封)

西夏党項

11世紀前期

元昊興慶金女真

12世紀初期

金太祖阿骨打

會寧,後遷到中都

南宋漢族

2023年

宋高宗趙構

臨安(今杭州)

元蒙古族

2023年

忽必烈大都(今北京)

9、閱讀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西漢、唐朝和北宋時期南北經濟發展情況

朝代南方

北方人口(戶)

佔全國戶口數的比例

人口(戶)

佔全國戶口數的比例

西漢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朝遷在故都(東京開封)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江蘇)中又為東南根柢。語曰:「蘇湖熟(豐收),天下足」。

請回答:

⑴ 據材料

一、二,概括指出從西漢到宋朝南方經濟發展的表現。

答:①自西漢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漸增加,至宋代大大超過北方。②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糧倉。③國家財富主要來自東南地區。

⑵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格局呈現怎樣的變化趨勢?這種趨勢從什麼時候開始,最終又在什麼時候完成?

答:①經濟重心逐漸南移。②從唐朝中後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後完成。

⑶說明促使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

答:①自然條件優越②北方人南遷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④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努力⑤統治者重視農業發展。

⑷你認為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的過程對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有何啟示?

答:①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生產。②積極引進技術和人才。③創造安定的社會環境。

10、農業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的發展是國家強盛的重要保證。據此回答問題:

⑴唐朝的繁盛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請寫出唐朝走向全盛的三個時期。

答:①唐太宗時,「貞觀之治」;武則天時,人稱「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唐玄宗前期,「開元盛世」

⑵唐朝時期為提高農業產量改進的生產工具有哪兩項?兩宋時期為提高糧食產量,引進的優良品種是什麼?答:①曲轅犁、筒車②占城稻。

⑶南宋詩人陸游在一篇文章中說:朝廷在故都時,實仰東南財賦。」你認為詩人所說的國家財政收入依靠「東南財賦」,說明了什麼?

答:從唐朝中後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後完成。那時**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

⑷元世祖重視農業發展的措施有哪些?

答: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貴族圈佔農田做牧場,還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的種植。

⑸以史為鑑,綜合上述問題及你所瞭解的歷史知識,思考要想取得經濟的發展應具備哪些因素?談談你的認識。答:社會穩定,政治清明,政策的支援,科學技術及自然條件等。

11、在我國歷史上統一是主流,即使在**的時期也有統一的趨勢,各統治者都採取有效的措施鞏固國家。

⑴結束東漢以來近四百年的**局面,再次統一全國是哪一朝代?答:隋朝

⑵唐朝時期的前幾位皇帝在治理國家方面共同的地方在**?唐朝統治者實行什麼樣的民族政策?

答:①重用人才②開明的民族政策

⑶和兩宋並立的少數民族政權主要有那幾個?它們與兩宋的關係呈現出什麼特點?

答:遼、西夏、金;與兩宋之間有戰有和,和為主流

⑷元朝為鞏固統治建立了什麼制度?當時在**設立的機構是什麼?地方設立的機構是什麼?山東屬於?**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

答:①行省制度②中書省③行中書省④中書省⑤**。

唐朝的科舉制主要有哪些內容唐朝的科舉制包括什麼

1 唐朝科舉制度的主要科目明經 進士兩科。唐代考試科目分常科和制科,每年分期舉行的叫常科,由皇帝臨時下詔舉行的考試稱制科。常科有 秀才科,明經科.四書五經是明清時期科舉的內容,稱為 八股取士 唐朝科舉制度的主要科目有哪些?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 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

唐玄宗對科舉制的貢獻,唐玄宗對科舉制的貢獻

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唐太宗對科舉制的完善做出了哪些貢獻 擴充國學規模,增修學舍,唐太宗時錄取極嚴,錄取率很低 擴充國學規模,...

科舉制對當時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科舉制的創立對當時社會產生了什麼積極影響

漢代實行 察舉制 由各地方 推薦品德良好的人,入朝為官,以 孝廉 為考核標準,可是逐漸到後期,做官的機會被當地的地主霸佔,許多平民無法報效國家。晉朝的時候,實行 九品中正制 由 的子嗣入朝為官,以 士族 為考核標準 到了隋唐時期,實行了科舉制,以考試來測量一個人的能力,以 才敢 為考核標準,這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