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漫閱科技
《詩經》中有「螟蛉有
子,蜾蠃負之」的詩句。螟蛉是青蟲,是一種昆蟲的幼蟲;蜾蠃就是細腰蜂,是蜂的一種。從詩句中可以看出,早在3000多年前,人們就已經觀察到了細腰蜂有捕捉其他昆蟲幼蟲的習性。
捕捉來幼蟲作什麼用呢?在先秦的著作中沒有說明。後來的學者對此有各種解釋,有的學者如漢代揚雄就認為,細腰蜂捉來死的青蟲,便對它唸咒:
「像我!像我!」時間長了,死青蟲就變成了細腰蜂。
後來有不少學者都相信揚雄的說法。這顯然是由於觀察不仔細,還不瞭解事物的本質。但是也有些學者,不相信揚雄的看法,他們通過親自考察,逐步解開了「螟蛉有子,蜾蠃負之」的祕密。
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是什麼意思?
2樓:鍋盔山下
《詩經·小雅·小宛》:
『螟蛉有子,蜾贏負之。』螟蛉是一種綠色小蟲,蜾贏是一種寄生蜂。蜾贏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窩裡,產卵在它們身體裡,卵孵化後就拿螟蛉作食物。
古人誤認為蜾贏不產子,餵養螟蛉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義子。
南北朝時醫學家陶弘景,不相信蜾蠃無子,決心親自觀察以辨真偽。他找到一窩蜾蠃,發現雌雄俱全。這些蜾蠃把螟蛉銜回窩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針把螟蛉刺個半死,然後在其身上產卵。
原來螟蛉不是義子,而是用作蜾蠃後代的食物。通過有針對性的觀察,揭開了千年之謎。
「螟蛉有子,蜾贏負之」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小宛--憂國憂民亦英雄
【原文】
宛彼鳴鳩①,
翰飛戾天②
我心憂傷,
念昔先人。
明發不寐③,
有懷二人④
人之齊聖⑤,
飲酒溫克(6).
彼昏不知,
壹醉日富(7).
各敬爾儀,
天命不又(8).
中原有菽,
庶民採之。
螟蛉有子(9),
蜾蠃負之(10)。
教誨爾子,
式彀似之(11).
題彼脊令(12),
載飛載鳴。
我日斯邁,
而月斯徵。
夙興夜寐,
無忝爾所生(13)。
交交桑扈(14),
率場啄粟。
哀我填寡(15),
宜岸宜獄(16).
握粟出卜(17),
自何能毅。
溫溫恭人(18),
如集於木。
惴惴小心,
如臨於谷。
戰戰兢兢,
如履薄冰。
【註釋】
①宛:小的樣子。②翰:
高。戾(lí):至,達到。
③明發:指 湖。④二人:
指父母親。⑤齊聖:聰明正直。
③溫克:蘊藉 從容(7)壹:語氣助詞,沒有實義。
富:滿。(8)不又:
不再來。 (9)螟嶺:螟蛾的幼蟲。
(10)蜾嬴(guǒ luǒ):細腰蜂。負:
背。(11)式: 用。
彀:善。似:
繼嗣。(12)題:看。
(13)忝:愧,辱沒。生:
指父母. (14)交交:飛來飛去的樣子。桑扈:
鳥名。(15)填:苦。
(16) 岸:牢房。(17)出:
問。(18)溫溫:和軟的樣子。
螟蛉之子,即義子,俗話指乾兒子、乾女兒,最早出自《詩經·小雅·小苑》的詩句「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古人以為蜾蠃不產子,於是捕螟蛉回來當義子餵養。其實,古人的結論是有誤的,螟蛉是一種綠色小蟲,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窩裡,產卵在它們身體裡,卵孵化後就拿螟蛉作食物。
4樓:匿名使用者
螟蛉有兒子,蜾贏養育它
螟蛉有子,蜾蠃負之的負什麼意思
5樓:她恨我如魘丶
「螟蛉有子」出自《詩經·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古人以為蜾蠃不產子,於是捕螟蛉回來當義子餵養。
螟蛉有子 蜾蠃負之 指的什麼種間關係
6樓:匿名使用者
蛉之子,即義子,俗話指乾兒子、乾女兒,最早出自《詩經·小雅·小苑》的詩句「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古人以為蜾蠃不產子,於是捕螟蛉回來當義子餵養。其實,古人的結論是有誤的,螟蛉是一種綠色小蟲,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窩裡,產卵在它們身體裡,卵孵化後就拿螟蛉作食物。
根據科學家的發現,暝蛉蟲就是蜾蠃,只不過蜾蠃俗叫螟蛉蟲罷了螟蛉蜾蠃異聞記
《螟蛉蜾蠃異聞記》 清·程瑤田撰。《螟蛉蜾蠃異聞記》記載了程瑤田實地考察果蜾蠃捕螟蛉喂子的全過程。
《詩經·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說的是蜾蠃捕捉螟蛉,餵它的幼蟲。但古人卻錯認蜾蠃養螟蛉為子。經過歷代多家考證,誤說被訂正,早成定論。
但程瑤田還是撰寫了《螟蛉蜾蠃異聞記》,記載了實地考察果蜾蠃捕蟲喂子的全過程,進一步證成其說。以前文獻記載,都說蜾蠃是細腰蜂。程瑤田根據親身觀察,對這種細腰蜂的形態,作了詳細的描述:
「其蜂首腹分兩段,如小胡盧,中分處幾有欲斷之勢,蓋所謂細腰是也。頭腦及喙亦如小胡盧,通長太半寸,餘於壬寅六月十六日,見其 [扌+連]土如黍子大,其足六,以前二足及口融其土而作之,須臾之間,蓋往返十餘巡,以成其房……然後往抱青蟲大者一,長寸許,又往連抱小者二,並納房中。」其後他又經過多次觀察,記下了細腰蜂繭孵化的經過,雖然非常瑣細,但極其具體。
最後他總結為「陳言相因,不如目驗」。深入實踐,通過目驗,這是程瑤田名物考證的一大特色。
「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詩經-小雅-小宛》),這兩種生物之間存在怎樣的種間關係?
7樓:秋末悲歌釋斷離
螟蛉之子,即義子,俗話指乾兒子、乾女兒,最早出自《詩經·小雅·小苑》的詩句「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古人以為蜾蠃不產子,於是捕螟蛉回來當義子餵養。其實,古人的結論是有誤的,螟蛉是一種綠色小蟲,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窩裡,產卵在它們身體裡,卵孵化後就拿螟蛉作食物。
根據科學家的發現,暝蛉蟲就是蜾蠃,只不過蜾蠃俗叫螟蛉蟲罷了螟蛉蜾蠃異聞記
《螟蛉蜾蠃異聞記》 清·程瑤田撰。《螟蛉蜾蠃異聞記》記載了程瑤田實地考察果蜾蠃捕螟蛉喂子的全過程。
《詩經·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說的是蜾蠃捕捉螟蛉,餵它的幼蟲。但古人卻錯認蜾蠃養螟蛉為子。經過歷代多家考證,誤說被訂正,早成定論。
但程瑤田還是撰寫了《螟蛉蜾蠃異聞記》,記載了實地考察果蜾蠃捕蟲喂子的全過程,進一步證成其說。以前文獻記載,都說蜾蠃是細腰蜂。程瑤田根據親身觀察,對這種細腰蜂的形態,作了詳細的描述:
「其蜂首腹分兩段,如小胡盧,中分處幾有欲斷之勢,蓋所謂細腰是也。頭腦及喙亦如小胡盧,通長太半寸,餘於壬寅六月十六日,見其 [扌+連]土如黍子大,其足六,以前二足及口融其土而作之,須臾之間,蓋往返十餘巡,以成其房……然後往抱青蟲大者一,長寸許,又往連抱小者二,並納房中。」其後他又經過多次觀察,記下了細腰蜂繭孵化的經過,雖然非常瑣細,但極其具體。
最後他總結為「陳言相因,不如目驗」。深入實踐,通過目驗,這是程瑤田名物考證的一大特色。
8樓:朔方劍客
《詩經·小雅·小苑》有云,「
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按陸機的說法,「螟蛉者,桑上小青蟲也,似步屈,其色青而細小。或在草萊上。
蜾蠃,土蜂也,似蜂而小腰,取桑蟲負之於木空中,七日而化為其子。」《詩經》所據的民間傳說,是說蜾蠃——這種細腰蜂——有雄無雌無法生殖,所以就捕獲「螟蛉」的幼蟲,將它哺育長大,以此傳宗接代。因此「螟蛉」在古代漢語裡成為養子的代稱,這也從反面說明,收養者正如同蜾蠃,並不純粹出於慈悲心腸。
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福利制度普及之前,在大多數場合,收養別人子女,其主要動機是為自己老來有所依靠;雖然螟蛉兒未必真能延續家族香火,但是年老之後需要有人奉養時,有養子當然就有了一條相對比較可靠的後路。也有更低調的追求,只為百年之後,墳頭上有人燒一炷香撒幾張紙錢。
9樓:天煮雞蛋
《詩經·小雅·小苑》有云,「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螟蛉有子,式谷似之什麼意思?
10樓:韜吳
詩經是古代的歌謠,經過孔子選定,由漢朝的毛亭傳留下來的,所以又叫作「毛詩」。毛詩中的小雅小宛篇有這樣四句:「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教誨爾子,式谷似之。
」這四句的大意是這樣:螟蛉的小幼蟲被蜾蠃帶走了(將螟蛉的幼蟲作為蜾蠃自己的孩子來養),好好的教育你的子女,像蜾蠃帶走螟蛉的小幼蟲一樣。
所以古代常用「螟蛉」來表示義子。
但事實上,陶弘景已經證明詩經中這句話有錯誤。一天,他讀到《詩經·小宛》的「螟蛉有子,蜾蠃負(抱)之,教誨爾子,式谷似之」幾句,就很不以為然。《詩經》的舊注說,蜾蠃(一種細腰蜂)有雄無雌。
繁殖後代,是由雄的把螟蛉(青蜘蛛)的幼蟲銜回窩裡,叫那幼蟲變成自己的樣子,而成為後代。恰好一個朋友也來問這是怎麼回事。他就先去查書本,書本說的跟《詩經》舊注的一模一樣。
他想:這些書盡是我抄你,你抄我的,查書是查不出什麼名堂了。我何不親自到現場看個究竟呢?
於是,陶弘景來到庭院裡找到一窩蜾蠃。經過幾次細心的觀察,他終於發現,那螟蛉幼蟲並非用來變蜾蠃的。而是蜾羸銜來放在巢裡,等自己產下的卵孵出幼蟲時,作為它們的「糧食」。
蜾蠃不但有雌的,而且有自己的後代。蜾蠃銜螟蛉幼蟲作子之謎,終於被陶弘景用調查研究的辦法揭穿了。
雖然如此,但是螟蛉義子的說法還是流傳了下來。
詩經中有那些經典的句子,詩經中的經典名句有那些
溫柔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 國風 周南 關雎 譯 水鳥應和聲聲唱,成雙成河灘。美麗賢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侶。2.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 國風 秦風 蒹葭 譯 初生蘆葦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結為霜。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詩經中有關愛情的詩句有哪些,詩經中關於愛情的詩句
關雎 格式 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註釋 關雎 出自 詩經 國風 周南 雎鳩 水鳥名,即魚鷹。傳說它們情意專一。逑 雔...
詩經中有關中藥點句子,《詩經》中有關中藥的句子有哪些?
1.詩經 王風 采葛 全文為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 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該詩用誇張的比喻,生動地表達了對情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主人公在想象他的情人正在田 野中採集葛 蕭 艾三種植物,而這三種植物都是中藥。2.詩經 中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 投我以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