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經過5年艱苦、細緻的工作,由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近日揭開了這座歷史宮殿所包含的種種謎團——
在2023年的考古行動中,阿房宮考古隊仍然沒有發現與阿房宮有關的遺蹟。這一年,考古人員在阿房宮前殿遺址北至渭河、南至漢代昆明池北岸的62平方公里範圍內進行了調查、勘探和發掘,先後發掘了後圍寨遺址、好漢廟遺址、秧歌臺遺址等,都被證實屬於戰國秦上林苑建築遺址。
調查結果進一步明晰了專家們的推斷:秦阿房宮只是一個半拉子工程,並沒有建成。
2023年10月起,阿房宮考古隊首先對傳統和習慣上認定的阿房宮前殿遺址進行過為期2年的調查、勘探和發掘。除被民房所蓋、水泥路面所壓的部分之外,考古隊對前殿遺址進行了全面的考古工作。
資料顯示,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臺基東西1270米、南北426米,臺基上面西、北、東三面已有夯築土牆,牆頂部有瓦的鋪設;夯土臺基上面沒有建築南牆。三面牆裡面沒有發現秦代文化層和秦代宮殿建築遺蹟,僅有東漢—北朝時期—宋代乃至近代的少量建築遺存和墓葬。
阿房宮考古隊領隊、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李毓芳表示,前殿夯土臺基南側均為建築臺基時人們所踩踏過的路面。從路土分佈的情況來看,人們是把夯築臺基用土從南面運到北面,再從北面開始往南逐漸夯築臺基。因工程未能完成,所以臺基上面的南牆還沒有建,臺基南側的路土還沒有妥善處理,這說明阿房宮前殿沒有建成。
這意味著《史記�6�1秦始皇本紀》所記載的「乃營建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這樣巨集偉的規模,只是在圖紙上的設計,而未能得以實施。
2023年11月開始,考古隊重點尋找和確定阿房宮遺址的範圍。至2023年11月底,考古人員在阿房宮前殿遺址西至灃河、北至渭河、東至 河、南至漢代昆明池北岸面積達13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勘探和發掘,其中主要遺址有十餘處,包括傳說中的烽火臺、上天台、磁石門遺址等,但考古證實,這些遺址均為秦漢上林苑的建築,與秦始皇修築的阿房宮毫無關係。
李毓芳指出,這就確定了未修建完工的秦阿房宮的範圍與現認的阿房宮前殿遺址的範圍是一致的。阿房宮前殿遺址就是人們所看到的和所認為的秦統一以後,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宮遺址。
傳說中西楚霸王項羽的軍隊入關以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這個說法流傳了約2023年,但考古發現否定了這一說法。 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宮前殿遺址20萬平方米的勘探面內只發現了幾處紅燒土遺蹟。
專家認為,這意味著阿房宮前殿遺址在秦末戰亂中並未遭到大火的焚燒,表明歷史上有關項羽放火焚燒阿房宮的記載是不準確的。
李毓芳表示,這在古文獻中也有證明。《史記�6�1秦始皇本紀》載:「項籍為從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
遂屠咸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項羽是對咸陽採取了燒、殺、搶虜的政策,而沒有提到燒阿房宮。《史記�6�1項羽本紀》載:
「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在這裡也隻字未提火燒阿房宮。現在看來,因為阿房宮沒有建成,連前殿都沒有建成,前殿夯土臺基上面沒有宮殿建築,項羽也就沒有必要渡過渭河來放火燒一個沒有宮殿建築的夯土臺子,所以傳說認為項羽燒了阿房宮是錯誤的。
至此,經過5年詳盡的調查、勘探和發掘,考古人員已經徹底搞清了秦始皇未修建完成的阿房宮的規模、範圍、佈局和結構,並且澄清了火燒阿房宮的說法,還原了秦阿房宮的本來面目。
李毓芳表示,考古隊在尋找和確定秦阿房宮範圍的過程中,勘探、發掘了7座戰國時期秦國修建的皇家公園上林苑內的宮殿建築(其中有四座建築還沿用到了漢代,成為了漢代上林苑中的宮殿建築),這7座宮殿建築應該得到很好的保護。建議把它們劃在秦阿房宮遺址的保護區內,與秦阿房宮得到同樣妥善保護,以使這些還存在於地表以上的高臺宮殿建築遺蹟免遭破壞或消失。
2樓:祛痘**
根據歷史資料中的鳳毛麟角,還有所記錄的時間上來看,得出最後可信度很大的結論:幾千年來人們所傳說的阿房宮並非是不存在,而是根本沒有建完。秦始皇徵七十萬苦力用了四年時間只建好了堅如磐石的土夯,最後秦始皇到死都沒有建成阿房宮,秦二世為了完成先皇遺願,又召集苦力打算建完阿房宮,而當時各地已經開始紛紛起義,最終還是沒有建成。
2023年阿房宮考古隊經過漫長的考察,以每平米五個探洞這樣密集的探查下,除了發現土夯之外,沒有其他。因為怕疏忽,專門把土質送到一顯微鏡專家那裡,用顯微鏡檢測,但依舊沒有發現因焚燒而產生的碳化物。
3樓:匿名使用者
以前一般認為楚霸王項羽率領軍隊入關以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但《史記·項羽本紀》中只是說「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未提及阿房宮。考古發現所謂"項羽火燒阿房宮"是歷史誤傳,當代對阿房宮遺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員也未發現焚燒的痕跡。
4樓:公良梅丁敏
阿房宮考古隊近日揭開了阿房宮的種種謎團。調查結果顯示:秦阿房宮只是一個半拉子工程,並沒有建成。
傳說中西楚霸王項羽的軍隊入關以後,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也是歷史誤傳。
阿房宮不是被燒了嗎?為什麼現在還有阿房宮
5樓:晚夏落飛霜
現存的並不是阿房宮,而只是阿房宮遺址,真正的阿房宮並未完全建成時就被項羽一把大火燒燬了。
現存阿房宮遺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帶,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迤邐不斷,形成一長方形臺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當地稱為「郿塢嶺」。這兩處地方是阿房宮遺址內最顯著的建築遺蹟。
在這一區間內,至今保留的地面夯土基址還有20餘處,其中以阿房宮前殿遺址為最大,又以阿房村和紀陽寨兩地的臺基最為稠密。建築用的筒瓦、板瓦、瓦當、鋪地磚、圓形和五角形陶質水道、漏斗、原石柱礎等遺物隨處可見。
阿房宮名字由來
第一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由於宮址靠近咸陽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且號阿房。」(阿,近的意思,因為它離咸陽很近,所以叫做阿房。)
第二種觀點則以為「阿房」是根據此宮「四阿旁廣」的形狀來命名的,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釋為曲處、曲隅、庭之曲等。
阿房宮「盤結旋繞、廊腰縵回、屈曲簇擁」的建築結構就體現了這種「四阿房廣」的風格和特點。正是由於阿房宮建築的這種風格,漢·司馬遷《史記》便解釋此宮得名原因為「此以其形名宮也,言其宮四阿旁廣也」。(這是由它的形狀而命名的宮殿,就是說它的四周盤結曲折。
)而第三種觀點則認為此宮所以被稱為阿房宮,是因為上宮宮殿高峻,若於阿上為房。這一觀點出自漢·劉向《漢書·賈山傳》,傳中的註釋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為房。
」這就是說,阿房宮是由於宮殿建築在大陵上而取名。
6樓:煊赫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阿房宮考古工作隊領隊李毓芳表示,阿房宮前殿遺址沒有發現被大火焚燒的痕跡,項羽當年燒的是秦咸陽宮的建築,而不是阿房宮。而公元2023年,考古專家從阿房宮遺址發掘現場一直沒有找到炭灰的痕跡,才初步斷定阿房宮並非毀於大火,從而排除了項羽「縱火」的嫌疑。那麼,阿房宮是半拉子工
程。有專家分析認為:阿房宮可能是基礎打好了,但宮殿沒有完全蓋好。
當時修阿房宮不到一年多,秦始皇就死了,勞動力被拉去修秦陵墓,陵墓沒修完,秦二世就垮臺了,阿房宮的活也就沒完。這次考古沒有找到封頂的東西也是一個佐證。從另外一個側面分析,阿房宮沒修好,也就沒有什麼好燒的。」
7樓:匿名使用者
阿房宮根本沒有被燒,項羽燒的應該是咸陽宮
阿房宮根本沒有被證實真正存在過,現代考古學認為它一直未被建成史書沒有記載過阿房宮被燒的資料,只有「秦宮」被燒的史料所以啊,古代的文學作品裡的東西說阿房宮的不是史實,大多是為了諷刺時政而刻意故事化的。現代考古學家早就證明了阿房宮沒有被燒,還是堅持科學比較好
8樓:張氏楊梅山
沒有,當時由於工程眾多及龐大,秦直道、秦始皇陵、長城、阿旁宮這四大工程壓得百姓喘不過氣來,阿旁宮未修好時,
阿房宮到底有沒有被項羽一把火燒了?
9樓:藍色殊俟
據說沒有,阿房宮沒有完全建成,項羽火燒的是秦咸陽宮。
阿房宮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處,咸陽市東南15公里處,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
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遺址範圍東至皁河西岸,西至長安區紀陽寨,南至和平村、東凹裡,北至車張村、後圍寨一代,總面積15平方公里。
2023年3月4日,阿房宮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屬於世界奇蹟。
10樓:匿名使用者
火燒阿房宮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說法流傳了約兩千年,但最近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宮前殿遺址20萬平方米的勘探面內只發現了幾處紅燒土遺蹟。專家認為,這表明歷史上有關項羽放火焚燒阿房宮的記載是不準確的。 阿房宮「前殿」首現清晰「輪廓」 經過一年多的考古勘探與發掘,考古工作者日前基本搞清了秦阿房宮遺址「前殿」的型制、範圍和基本結構,首次向世人展現出其清晰的「輪廓」。
專家認為,這次重大發現為解開這處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巨集大的建築群之一的諸多謎團提供了重要資料,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23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建了秦阿房宮考古工作隊,對阿房宮「前殿」遺址進行考古勘探和發掘。截至目前,已經勘探約二十萬平方米,試掘面積則達一千平方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秦阿房宮聯合考古隊領隊李毓芳說,根據勘探和試掘資料,考古史上首次對阿房宮「前殿」遺址有了較準確的瞭解:遺址夯土臺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現存最大高度為12米;夯土層的厚度一般為5至15釐米,夯窩的直徑約5至8釐米;夯土的總面積達541020平方米。這是迄今所知中國乃至世界古代史上規模最巨集大的夯土基址。
由於阿房宮「前殿」遺址的東西兩端已經覆壓在村莊房屋之下,考古勘探與發掘主要集中在遺址的南北兩面。 李毓芳說,通過幾條探溝的試掘,發現『前殿』夯土臺基北邊緣由三段組成。中間一段長323米,由兩層臺面構成,其中第二臺面南側有夯築土牆遺蹟,牆寬15米,現殘存高度2.
3米;同時,該牆南側有大量建築倒塌堆積,以板瓦和筒瓦殘片為主。東段和西段的長度,分別為286米與661米,皆有三個檯面構成,夯牆南北兩側均有大量建築倒塌的瓦片堆積。 對於阿房宮「前殿」遺址南部邊緣的情況,考古工作者也勾勒了明確輪廓。
南部臺基除較北部為矮之外,略呈向南傾斜的坡狀,其南沿現存高度為2.8米。貼臺基南邊沿還發現一條現長285米的東西向壕溝,其內出土大量漢代瓦片和三枚唐代開元通寶,當為後代所挖,或為駐軍之防禦設施。
項羽燒的是秦咸陽宮 西安文物園林局副局長、秦阿房宮考古隊副領隊孫福喜說:一年的時間裡,考古人員勘探的面積超過了20萬平方米,發掘面積也有1000平方米,但是發現的紅燒土只有少量的幾塊。如果說是大面積的火燒三個月(此為史料所載)的話,紅燒土應該遍地都是。
除了紅燒土外,還應有大量的草木灰。 「項羽火燒的是秦咸陽宮。這從後來的考古發掘中得到證實,秦咸陽宮遺址曾發現大片的紅燒土遺蹟。
阿房宮之所以沒有被燒的解釋是,阿房宮14平方公里內有六十餘處夯土基址,一些地方建成了,一些地方尚未建成,包括這個前殿是否建成也屬存疑之事。」孫福喜說。據瞭解,阿房宮由兩大處建築群構成,一是阿房宮前殿建築群,《史記》記載其「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馳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另一處是上天台建築群,因其破壞嚴重,考古工作者曾對其進行過調查勘探,但未有多少重大發現。
首次出土完整秦宮鋪瓦屋頂 中國考古工作者還在秦阿房宮前殿遺址發掘出一大片儲存完整的秦代板瓦和筒瓦。這是中國首次出土儲存完整的秦代宮殿鋪瓦屋頂,在考古史和建築史上均具重大學術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秦阿房宮聯合考古隊領隊李毓芳介紹,這處鋪瓦的屋頂遺蹟是在距離前殿夯土臺基南壁3米處發現的。
殘留的鋪瓦及瓦片範圍東西長3.06米,南北寬3米,距地表1.04米。
屋頂鋪瓦由西向東存有筒瓦6行、板瓦5行。筒瓦通長為46至54釐米,厚1.2至2釐米;板瓦通長58至62釐米,寬44至51釐米,瓦厚1至1.
8釐米。這些成行、平鋪的筒瓦與板瓦均為秦瓦,其中板瓦是目前所見最大的。 在這處鋪瓦的屋頂遺蹟之北,是一片凌亂的從屋頂倒塌下來堆積在一起的碎瓦片,其中還發現有少量的漢代筒瓦。
李毓芳說:「從整體情況看,這兒是一座獨立於前殿建築之南的附屬建築。因其屋頂所用板瓦和筒瓦以秦瓦為主,兼有少量漢瓦,故而該房屋建築應為秦代建築,漢代沿用並有修繕。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白雲翔說,該屋頂建築鋪瓦完整,是秦阿房宮的重大發現,也是秦代考古的重要發現之一,在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史上也非常罕見。雖然中國在世界上最早使用瓦這一建築材料,但是完整儲存下來的不多,這對研究當時的屋面鋪裝等建築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為給阿房宮遺址保護提供全面準確的科學依據,2023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建了秦阿房宮考古工作隊。
為進一步瞭解這處屋頂鋪瓦為何儲存如此完整,考古工作者已經對秦瓦及其周圍環境進行取樣研究,以便給出科學解釋。
阿房宮賦與秦的滅亡有什麼聯絡,阿房宮賦與秦的滅亡有什麼聯絡400字
阿房宮賦總結秦滅亡的歷史教訓的句子是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出自杜牧 阿房宮賦 嗚呼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
求杜牧《阿房宮賦》求《阿房宮賦》翻譯要一句原文一句翻譯
阿房宮賦原文 作者 杜 牧 杜牧 803 852 字牧之,唐朝萬年人 今西安 晚唐傑出的詩人 文學家,人稱 小杜 以別與杜甫。他與李商隱並稱為 小李杜 阿房宮賦 是杜牧的成名之作。他憑藉此文中了進士.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六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阿房宮這字怎麼讀,阿房宮這三個字怎麼讀
阿房宮 的讀法,傳統上認為是 p ng g ng 但有爭議。p ng g ng 咬文嚼字 主編郝銘鑑認為該讀 p ng g ng 郝銘鑑認為 阿 在古代指的是山腳下那些彎彎曲曲的地方。阿 讀 是毫無異議的。而 房 通的是 旁 所以該讀p ng。四川師範大學移民文化研究所所長 訓詁學教授宋子然認為 阿...